关于去不去西藏,我们是计划了很久的。从飞机还是火车进藏,到直接进藏还是西宁停留,两人自由行还是当地参个团。然而最终却选择了从未被列进计划的全程自驾。
西藏,很多人口中文艺青年的目的地。在我看来,出发的意义在出发的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所有的寓意只在于自己,在乎远方或是在乎过程。显然我和fin爸的价值观出奇的一致,这也是促成这次远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载更多
所谓高原反应是人体在高海拔状态由于氧气浓度降低而出现的急性病理变化表现,大部分的高山症病患,症状常只是暂时性的而且常在身体适应后解除症状(来自百科)。
我和fin爸提前一周开始吃红景天胶囊(来自X宝),出发前去药店采购了预想到几乎所有会发生的不适的非处方药,包括感冒、退烧、止痛、清热、益生菌、各种尺寸的邦迪等,包括两个医用氧气袋。去药店、医院的两天,我爸全程都陪着,虽然我和fin爸从提议自驾西藏到行动我爸都没有反对,但他需要知道我们准备了多少、懂得多少,只有这样他才放心让我们出发。我很幸运拥有这样的爸妈,他们从不因为世俗社会的眼光而反对或者激励我做任何事,但是他们会倾听我的想法、给我他们的建议,然后告诉我,去吧,我知道你准备好了。
可能是带着爸妈的支持,充足的“弹药”还有和fin爸一路说笑,我唯有正式上青藏线的第一天有类似晕车的症状(不排除是生理期的综合影响),而fin爸只有宿在那曲的一夜有头疼的感觉。其余一路,我们直到珠峰大本营都没有高反症状。出发前担心高反严重,我们还带了两把钓鱼折叠椅,想象中可以方便坐在路边休息吸氧。后来居然是我晕车之后坐在路边休息而不是高反,不过这一路翻山越岭,晕车的小伙伴如果自驾可得做足心理建设。
唯一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西部干燥的空气,我本身有一些过敏性鼻炎,对冷空气、干燥空气会有不适,于是过了兰州之后到拉萨一共流了三次鼻血,都是鼻腔过于干燥导致开裂。还好我有带金霉素眼膏,必要时候起到了超强保湿的作用。
提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想好可能出现的状况的应对策略,也是旅行教会我的生活方法。
别克昂克拉1.4T,我们还带了一个全尺寸的轮胎上路,结果小白带我们一路向西没有一丁点问题。我和fin爸出发前约定驾驶中副驾驶也不闭眼、累了就休息、绝不跑夜路。我们一路都坚持这个约定。途中几次我和fin爸说累了就换我开车吧,他都说不需要。于是全程我就安安心心身兼数职:摄影师、领航员、炊事员、解说员。
回来后fin爸说,他幻想过好几次小白的外壳被飞石弹了、底盘被搓板路刮了、轮胎扎个钉子云云,还想象自己在天高云底的无人区从后备箱拿千斤顶,然而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画面没有出现。一路上,我们遇见了好几辆霸气的丰田巡洋舰、奔驰GLK,也有QQ、菲亚特,也和一辆房车同路了一小段。朋友们都担心我们小白无法胜任开去拉萨的重任,但是还是那句话,做足准备,胆大心细,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加油不成问题,青藏、川藏毕竟都是进藏物资的线路,所以加油站每过一个镇都会有,油价比中部、东部地区稍高,油品比想象中好。许多人说在高原地区油耗会变高,但我们的经验是差不多,可能和小白是手排有关。进藏线上限速点多达十多个,我们出发前收集了近十篇游记上所提到的限速点,但事实上我们碰到的限速点比做的功课上的要少,可能是因为许多攻略游记上所说也是指当时的情况。根据我们观察限速点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有的可能到九点半才会有工作人员,如果你早于这个时间拿不到限速条,没关系可以到下一个拿。但如果在工作时间驶过限速点,最好还是按规矩拿限速条,因为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限速点会不会认真检查,万一被发现在上班时间没有拿限速条可能会被罚时间。有时候得不偿失。
进藏线上现在也陆续在安装电子测速的装置,在日喀则听一位出租车司机说,青藏线上一共有四个探头是真的,拍到超速罚款会很高。当然进藏线本身弯多路面并不十分平整,保持一个合理并安全的速度是对自己负责。
越往西部走,必须得越做好心理准备,许多基础设施都无法和东部城市相比。但比起几年前已经改善了许多。为了安全和卫生,我们都是选择连锁酒店,可能是避开了十一长假的关系,一路住宿条件和价格都还比较令人满意,而且也只有在淡季,才能和不那么忙碌的店家聊聊他们的生活工作。进藏沿路的店家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被生计所迫、有的经熟人介绍、有的为了平静的生活,和他们聊聊也是旅途中的乐趣之一。
我和fin爸出发前并没有定好所有的经停点,因为到了这里你才会明白,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所以我们的经验是,先对整体行程有个规划,对每个地方的住宿条件和价格做些大致了解,出发前先预设几个临近的经停点,再提前一天设定明天的行程。
1、越往西走空气越干燥,带上你最保湿的润唇膏、面霜、身体霜还有车载加湿器;带上金霉素眼膏,哪里不适涂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出去玩;
2、戴上充足的遮阳物品,宽檐帽、围巾、墨镜,可以多带几种,拍照凹个造型也方便;
3、做好在大自然中解决个人卫生问题的准备,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体验;
4、进藏前多带些水果,少量多次补充人体水分;带些维生素饮料,补充电解质;
5、酥油茶、甜茶、牦牛肉、糌粑、藏香猪,入乡随俗多点尝试,你会变得更快乐,而快乐可以缓解一切旅行的不适。
考虑到高速车流量,我们选择长假的倒数两天出发。那天上海的天气还是阴沉沉的,但是我们的心情与这天气毫无相关。
后备箱左下角塞了一条冬被,因为担心西部住宿条件可以比较不乐观,在西藏感冒可不是闹着玩的,结果事实证明10月份走这条线路用不着带被子,一路的卫生状况、硬件设施完全是可以的。后备箱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只带了一个行李箱,其余的装在各色的行李袋中,行李袋的好处一是便于拿取,二是便于压。
实践证明我们这么做太明智了。不用经常换但偶尔需要的比如毛衣、长袖T恤放在行李箱中,每三四天拿下来一次,后来在西藏买了一些不能压的小纪念品也是靠行李箱。每天需要的内衣裤放在两个行李袋里,前10天放在橘色的,后10天放在枚红色的,不会搞错,也不会到了酒店大包小包的搬上搬下。毕竟20几天的行程,节省体力准备持久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路天气都是阴沉沉的,空气中不知是雾还是霾,翻看照片发现这一天我没有拍任何照片。一路和fin爸想象到拉萨的情景,新鲜又忐忑,不知这一路会有什么惊喜或者”惊吓”等着我们。
上海至信阳,实际行驶815公里,全程G40沪陕高速。夜宿信阳。
信阳至西安,全程G40沪陕高速,实际行驶646公里。
越往西走,感觉到海拔逐渐升高,当然人体对于一两千米的海拔升高是不会有任何察觉的,但我还是用app记录下来了,就当是一种纪念。我记得,那天我想起了徐霞客,那位伟大的游者,在交通如此不便的四百年前便对于中国的人文地理作了如此详尽的记录。到商洛地区,海拔已经1000多。
从兰州到西安穿越的隧道大大小小几乎有几十个个,突然明白了为何古代有多个朝代选择长安作为政治重地,东南面有秦岭的山峦起伏阻挡,西北面便是黄土高坡,易守难攻。
出了信阳没多久,阴郁的天气终于结束。南阳是fin爸的祖籍,很高兴拍到了南阳的蓝天。很多省份的小城市可能以前只是听说过或者根本连听也没有听过,自驾的优势就在于能走过这些地方。
上一次到西安还是念中学的时候,和妈妈一起来,回来后对西安的面食无比想念,在上海也有西北菜,但总是吃不出在西安的陕味。这次特意在西安停留了半天。中饭点了羊肉泡馍,和一个(啊呀我把名字给忘了,希望西安小伙伴看图解答)。
下午简单游览了大雁塔、古城墙。和读书那会儿来时心情已完全不同,然而大雁塔还是那座大雁塔、古城墙还是那面古城墙,个人的生命与这些比起来无比短暂,所谓的“不朽”说的就是这种渺小感吧。
城市化的进程让所有的大城市都越来越相似,走在街头一时也感觉不到这里是上海还是西安,看到路边的“距上海1405.4KM”才发现已离家千里之遥,赶紧照一个发给爸妈让他们不要担心。
夜宿西安。
西安至兰州,全程G30连霍高速,实际行驶675公里。
今天决定顺道游览一下法门寺,瞻仰一下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法门寺的建寺时间,从唐代时就已无法准确确定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法门寺及真身宝塔始建于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前273年~前232年)时期。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送世界各地,兴建八万四千塔。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先建塔后建寺。北周以前法门寺名为阿育王寺,寺塔名为阿育王塔。
至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明清时期,法门寺逐渐衰落,至民国法门寺驻军不断,寺院建筑大受破坏。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维修过程中朱先生无意中发现了地宫及佛指舍利,但在动乱年代朱先生选择了将地宫封存,如此地宫及佛指舍利才得以在战乱中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浩劫中,良卿法师在真身宝塔前自焚,地宫及佛指舍利才得以免遭破坏。1981年连续的阴雨使宝塔崩塌。 1987年政府决定重修宝塔,清理塔基时发现了自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闭的唐代地宫,又恰巧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从此法们寺更加闻名。
若不是历史资料的记载,站在法门寺前的我们又何从得知它走过了怎样的风雨,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很遗憾,从工作人员处得知,佛祖指骨舍利只在重大节庆活动及每月十五才会对公众开放参观。带着些许不舍,离开法门寺。天下起了雨,才距离西安市区八十几公里,这里好像特别冷,前一天还穿着短袖的我们,此刻已穿上了抓绒衣。
在法门寺吃过素斋,出发去兰州。越往兰州走,地貌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甘肃以侵蚀的黄土丘陵为主要地貌,在这里才能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黄土高坡,看着这里仿佛能听见黄土高坡上回荡着的信天游。进入甘肃境内一路上的隧道比起陕西境内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名字也十分有趣。比如燕子关隧道、牧马滩隧道、桃花坪隧道、老柴窝隧道,应该也是取自当地的环境地貌。网上也有专门记录这一路的隧道,据说大大小小共48个,看着熟悉的名字仿佛又回到了那时的心情。
上午法门寺游览的时间超出了预计,天快黑时,我们还在黄土高坡中穿梭,没有看到城市的痕迹。
在西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路两边的树木开始变多,居民房开始增多,就代表着离城市不远了。与人口密集的东部完全不同,在这里才开始明白天高任鸟飞。
到兰州已经近晚上八点,好像闻到了城市中弥漫的拉面和羊肉串的味道,也可能是太饿的关系。这一路凡是有ETC的地方好像都可以使用,在必要的时候走ETC还是节省了许多时间。
兰州至兰乌兰,全程G6京藏高速,实际行驶608公里。
从甘肃往青海方向走已经算是青藏线的序曲。从西宁至格尔木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北线——从西宁至乌兰至格尔木,另一条是南线——从西宁至都兰至格尔木。两条线均途径青海湖、茶卡盐湖,分叉点大约是在茶卡镇。北线可途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南线途径香日德。
从小就对天体、星球、宇宙充满各种好奇的我,一直想去看看我国境内声名在外的外星人遗址,所以这次选择了北线——西宁至乌兰途径德令哈至格尔木。
自驾游是非常有趣的,回想我们刚从上海出发,路上都是江浙沪的车牌,慢慢皖字头增多,再后来都是豫,然后又都是陕,现在我们又挤在甘和青中间。有时也会看到和我们一样外省的牌照,但多数是京和冀,到陕西后看到沪牌的次数屈指可数。
从兰州到西宁的路上的风光又与昨天不同,植被减少、沙土增多、山体变大,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大气,人烟也慢慢减少。
兰州至西宁非常近,而且这段高速车少路面平整非常好走,我们在中午前就已抵达西宁。与抵达西安、兰州车辆排长队不同,西宁收费口只有几辆货运大卡车,我拍照时居然没有一辆小车,西部城市在旅游淡季还是比较冷清的。但在我看来,也唯有这个时候才能静下来感受一个地方的景和人。
过西宁后,海拔上升的非常快,从上海带来的饼干包装袋由于海拔的上升涨得不行,第一次看到这个情景的我们觉得十分新鲜。后来这也成了我们判断超市里商品是不是当地特产的方法,看包装袋涨气基本就是平原地方车上来的,而正常的则是当地产的。
西宁往西便进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段路上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经幡、藏民取暖用的牛粪和名震四方的藏獒。
青海的天和中东部平原地区的天空完全不同,在这里似乎天非常高,高到让你误以为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看到,云非常低,低到仿佛触手可得。
星星点点出现在山坡上的牦牛提醒我们,西藏已经不远了。我的眼睛已经无法从车窗外大气磅礴的风景上移开,车厢里放起郑钧的《回到拉萨》,我和fin爸安安静静听完整首歌,好像我们是真的回到拉萨。
不知名的山上已被薄薄的一层白雪覆盖,那时才10月初,真不知在深冬这片天地会变得多美多震撼。
在如此的美景中穿梭,真的是不知不觉青海湖便出现在你的面前。倒不是因为在高原刻意保持平静,记忆中我们真的没有特别激动,好像对我们来说青海湖的出现似乎是命中注定一般的事情,我们只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青海湖,藏语“青色的海”之意,是一片高原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四周有四座高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而青海湖在大山的环抱下,是那么静寂而永恒。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但是青海湖只是我们的途径点,只是拍了一些照片,没有做停留。
《青海湖》 海子
这骄傲的酒杯
为谁举起
荒凉的高原
天空上的鸟和盐 为谁举起
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
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
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
一只骄傲的酒杯
青海的公主 请把我抱在怀中
我多么贫穷,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
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
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
蓝色的公主 青海湖
我孤独的十指化为天空上雪白的鸟
开了一路的fin爸爬出车窗拍摄几幅大作,他说与这美景相比起来,开这点路根本不算什么,有多少人经历过这种风雨兼程的向前,又怎么能体会这种豁然开朗的平静。而我知道他这么说一半是因为不想我担心。
青海湖水草肥美,是牛羊的天然食堂。一路开过,仿佛是散落在草场上的珍珠。他们低着头一刻不停地吃,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藏能量。生存对于他们来说是本能,无意中却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我不自主地想比起生活在中东部的肉羊肉牛,他们的生活好像更舒服,然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据说近年来在旅游旺季,牛羊因为误食游客留下来的各种垃圾而死亡,还是希望各位在路上的旅客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给我们的后代留一个也能看到这一切的机会。
加载更多
过了青海湖,海拔再次不断升高。不仅是人烟稀少,能看到的动物也只有乌鸦、牦牛这两种。乌鸦,在许多人眼中不太吉利的动物,作为腐食动物,许多人将他们看作“死神”一般的象征,乌鸦的寿命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在这荒凉的高原,乌鸦可能是陪伴我们最久的动物,往往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他们在空中盘旋。牦牛,因为其皮毛御寒能力非常强,越是在高海拔越能看到牦牛。
在青藏线上,乌鸦盘旋、牦牛吃草可能是最常见的高原风光。
海拔不断升高,翻过了我们从出发至今的第一个高海拔山头——橡皮山。在这里植被稀少,山隘口风特别大,拍完这张照片我经历了旅途中的第一次流鼻血。还好装备充分,立马抹上金霉素眼膏,插上车载加湿器,继续向乌兰挺近。
翻过山头后,地面逐渐变平整。渐渐只能远远地看一座座矗立在眼前的山,在这里能见度高也没遮挡物,目之所见的山基本上是几十公里开外,真正的“看山跑死马”。
青海日落的时间已与东部地区有了一定推迟,10月的上海基本下午6点天黑,但在这里若要天真正的黑要到晚上8点,但是在这里才会真切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黑。从西藏回到上海,我和fin爸才意识到,上海晚上的天真的被灯光照得太亮了。
晚上7点,我们抵达乌兰县,海拔3800米。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看到树木增多,城市便到了。进乌兰县的道路两边种满了银杏,在秋天的夕阳下带着收获的金黄,一位当地的老者骑着自行车进过,树叶的斑驳光影洒在他的身上,他就像从几十年前骑车到我们眼前一般。若不是自驾来到这里,我真的无法想象如何才能看到。
终于在3800米的海拔,我们感受到了高海拔的体验,走路得放慢速度,大声说话可能稍有气喘。在乌兰县最火爆的饭馆解决了晚饭,把灶头当火锅使,对我和fin爸也是很新鲜,点了牦牛肉、羊肉,味道特别,口感较老,但是一顿下肚所有的不适全部消失。美食不可辜负啊。
乌兰至格尔木,G315茶德高速转G3011柳格高速,实际行驶490公里。
到达高原地带,我们开始放慢前进的速度,毕竟我和fin爸都没有过在高原呆那么多天的经验,于是我们选择在乌兰睡了个饱,慢悠悠地向格尔木驶去。
路上的风光天天都在更新,从乌兰向西,我们进入了柴达木盆地,这里原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后来因青藏高原地势的抬升和雨量的不断减少,得不到充足的水源补充,湖水不断干涸,形成了这个巨大的天然盐湖盆地,所以可以看到地表因干燥而龟裂、山体上的植物逐渐消失,许多山石裸露,展现出一种“狰狞”的面容。
在这样的荒漠盆地,虽不见水迹,古河道都裸露河床,却也并非不毛之地。路上随处可见骆驼刺和红柳,长得蓬蓬勃勃,为单调的天地间点缀些生机。
中午前我们抵达这就是传说中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所谓外星人遗址,据说是这里出现了“沙漠怪圈”的缘故,以往“麦圈”现象都只出现在西方国家,所以这片神秘土地成了国内外星人爱好者的心之向往之地。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位于柴达木首府德令哈的白公山,而白公山北邻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是当地著名的一对孪生湖,一淡一咸,所以也被称为“情人湖”。相对于外星人遗址,南面是托素湖(微咸水湖),北面是可鲁克湖(淡水湖)。
途中有两辆来自云南的越野车超过我们,在并不平整的路上开得飞快,恍惚中竟有一种在美国西部当牛仔的感觉。
拐过一个弯便是径直前往外星人遗址的路线,但令人没想到是,这是一段搓板路,开出一两公里后,我们开始犹豫是否再向前,因为搓板路极有可能爆胎,更别提万一刮到底盘伤及排气管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决定先下车拍几张照,同时看是否能碰到回程的车,先问问前方的路况再作打算。
进入这片区域需要买票,我们去时正好是淡季,20元一人,景区很大,需开车进入。
向外星人遗址行驶需近20公里,与可鲁克湖水量充沛的地貌不同,眼前出现了沙漠与戈壁的景象,仅一步之遥,这里的荒凉让人胆寒。
这里地表开阔,我们还见到了一次小型龙卷风,可惜时间太短没来得及拍到。打开车窗,风沙刮过脸上竟有些生疼,这样的风沙将路两边的石头打磨成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样貌,也是这唯一的风景。
这块石头我给他取名:狮身人面像。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非常特别,荒凉的特别。可鲁克湖作为一片不小的淡水湖泊,应该说这一片地带是不缺乏地下水的,然而几公里外俨然一副沙漠景象。
来这里之前,我对于可鲁克湖一无所知,然而这里美得令人难忘。那天没有一次微风,耳边只有叽叽喳喳的鸟叫,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面天空专用的镜子。看着远处的白公山,一时会忘记自己是谁、从哪来又到哪去。
《日记》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还算幸运,我们碰到了之前开得飞快超过我们的两辆越野车。据他们说前方近20公里都是一样的搓板路,而且正值淡季景区正进行维护。于是带着一丝遗憾,我们只得回头,继续走上高速向格尔木前进。
旅行就是这样,许多心心念念想要一睹真容的风景往往会出现各种状况,不会因为你轻轻松松飞机过来就给你个下马威或者长途跋涉就一定有好运气,他就在前方安静地等着你。人生也是这样,重要的是做好接受各种结果的准备。
从搓板路重新回到高速公路,fin爸直呼这路太好走了。忘记是从哪个点开始,青海的高速双向车道就分开了,可能也是出于在荒凉的高原驾车安全考虑吧。这里的高速收费与内地不同,他是走一段收一段的钱,基本上是以一个县为一个收费段,过了这个县得缴完费才能向前开。我们一开始特别不习惯,总觉得是高速到头了前方是国道,走过几个县之后才发现这个规律。
《远方》 海子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
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这时石头
飞到我身边
石头长出血
石头长出七姐妹
站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
那时我在远方
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这些不能触摸的姐妹
这些不能触摸的血
这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
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继续在茶德高速上行驶,突然在茫茫西北戈壁之上,出现一座绿洲,远远便可看到绿意。我们小心翼翼沿着车轴线行驶,才发现原来是一片湖水,在地图上知道了他的名字:小柴达木湖。远远望去,湖水蓝得透彻,与周围的茫茫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似乎他根本不该出现在这里。也算是我们这一趟自驾游意外收获吧。人总是矛盾的,感谢上天让我们遇见这幅美景,然而又希望他永远能安安静静躺在青藏高原之上,不受打扰。
转向G3011柳格高速后路况依旧很好,我们顺利在下午就已抵达格尔木,明天我们计划在格尔木休整一天。夜宿格尔木。
从上海出发到青藏高原已近一周,我们决定在正式跑上青藏线前休整一天。一来需要补充一些食物及水,二来到药店补充红景天和充氧气袋,因为一旦走上109国道海拔一直要到拉萨才会下4000米。
格尔木,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的副地级市,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市区平均海拔2800米,在青藏高原上这样的海拔高度人体还是很舒服的。
那天阳光很好,在格尔木市走走逛逛,早早就回住处休息了,为明天养好体力。
格尔木至那曲,全程109国道,实际行驶828公里。
这段可以说是我们上青藏高原走的时间最长的一段,为何会走那么远,与109国道地理环境有关。从格尔木出发,走大约160公里即到达昆仑山口,而109国道在过昆仑山口后海拔一直在4500米以上,途中可以落脚的县只有安多县和那曲县。安多县距离格尔木700公里,距拉萨460公里,海拔4700米;那曲县距离格尔木830公里,距拉萨330公里,海拔4600米。在网上查的资料说,那曲的硬件条件比安多稍好,但是的确那曲路途比较远,虽说只差100多公里,但在前面的路况都未可知的情况下,100多公里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发前我们拿不定主意,到底是选择安多还是那曲落脚,或是直接开去拉萨。在格尔木酒店询问了从拉萨下来的自驾驴友,最后决定,尽早从格尔木出发,等差不多走完一半再行决定。
我们五点半准时出发。那时的青藏高原一片寂静,天是黑的,路上没有车,只有我们开过时带过的风把路两边的银杏叶吹得哗哗响。上109国道应该是要拿限速条的,但我们出发时限速点还未上班。拉萨,我们来了。
我们在黑暗中走109国道,紧张而兴奋,打着远光灯也只能照亮前方很短距离的路,四周的黑暗像猛兽一样随时都能吞噬我们,只有导航仪上弯弯曲曲的道路提醒我们该左转右转还是直行。开出很久之后才碰到有对面来车,又很快擦肩而过,各自消失在黑暗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从格尔木出来109国道贴着山,并且急弯多,很多时候如果对面来车只有离弯很近才会看到对面的光,多数都是被山阻隔了视线,得多加小心。这一段我们车速一直保持在40公里/小时。
早晨7点半,东方的天露出意思微光,真正的“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近八点,太阳才慢慢升起。我们在一座不知名的雪山上看到了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日照金山。
天亮之后,我们稍稍加快了车速,但也不敢开太快。
109国道两边安插了许多热棒,用于使路基土吸收的天阳辐射热量及时排出,不至于冻土解冻,引起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然而在走这段路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路基沉降,所以自驾车需特别小心。这里我们有一个经验,109国道上在起伏较大的地方都有明显的刹车印,应该是大卡车为避免颠簸刹车留下的痕迹,在估计不清起伏有多大的情况下,跟着路面上的刹车印走是不会错的。
八点半,我们到达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此时室外温度-14度,风刮在脸上有些疼,但体感并不十分冷。
同一地点还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雕塑——藏羚羊,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除了有“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还分布着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如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大,数量多。这一趟,我们有幸见到了藏羚羊。
过不冻泉镇时,限速点仍然没有上班,我们只得继续向前。
近中午时我们抵达沱沱河镇,在一家川菜馆解决午饭,碰巧遇到了两位从拉萨回来的自驾驴友,天津人,据说从天津出发时有四五辆车,到了拉萨另外几辆车都无法忍受长途自驾选择飞机回天津,车用卡车运回去,只有他们坚持再走一趟青藏线。旅行就是这样,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原本同路的人也会各有状况,重要的是倾听自己的内心。我们询问安多和那曲哪里更适合落脚的事情得知,原来他们昨天在安多落脚,据说高反加上空气太干燥他们一夜无眠,建议我们在那曲停留。还好在青藏线联通的3G网络一直畅通,我们定了之前选定的那曲的酒店,房间有充氧、有加湿器。
吃过午饭,出沱沱河镇,我们领到了这一路的第一张限速条。201公里行驶4小时,之前我们看各方游记说拿完限速条就可以慢慢悠悠出发,该拍照拍照、该上厕所上厕所。我们也的确是这样,在109国道这一段路其实路况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毕竟是进藏物资线,正常驾驶速度一定是高于要求速度的,把拍照时间算进去,其实开自己觉得安全的速度就可以了,如果开很快,早了在路边停着等时间其实对自己对别的车都是种危险。但千万不要早于规定时间去限速点交条子,保不准会被罚时间,得不偿失。
领限速条需要所有车上乘客的身份证,我们是fin爸在车上,我提前拿着身份证和上一张限速条去限速点排队。有时候会碰到讲着藏语的当地人插队,反正我们也不赶时间,正好多了时间看看路边的风景。
“高原精灵”藏羚羊。
去往唐古拉山口一路海拔不断升高,因坡缓、高差小并不显得险要。过了雁石坪,终于到达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也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点。
唐古拉,藏语中意为“高原上的山”,而唐古拉山其实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西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东段则为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的界山。山峰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
拍完照片上车继续赶路,我明显感觉到晕车的症状——冷汗、想吐,可能是一路盘山公路,我太认真拍照看手机,车厢里又闷热所导致。索性在车上穿上冲锋衣、带好帽子,开点车窗吹吹风。
正当我各种不舒服的时候,fin爸停车下来换限速条,有一只藏狗坐在我们车边讨吃的,小眼神里透着一丝无辜。他就好像来拯救我的天使一样出现,因为我特别喜欢狗,路边看到不管是流浪狗、宠物狗我都会很高兴,晕车的不适感暂时抛在脑后。我给了几片在格尔木超市里买的牛肉片,它一口一片囫囵吞枣下肚,然后就坐得离车更近了。我想起家里的贝贝、finfin和胖胖,我们养的两只狗和一只猫,他们从出生就有主人疼、不用吃了这顿没下顿,但这里的狗他们有广阔的天地,他们生而自由。
我妈看到这张照片问我,原来唐古拉山这么矮?我听了哈哈大笑,回答她:你女儿我是站在5200米的海拔上看6000米的山峰。
第一次上这么高海拔,拍这张照片时脸有些水肿,虽说人体没有什么高原反应,但我和fin爸太阳穴两侧的青筋都凸起了,估计是颅内压一下子适应不了高海拔,就像之前看到的饼干包装一样。青年代谢比较快,身体对于高海拔的反应会比较迅速,过一会儿就没事了,人体很快就会适应的。
拜拜,小藏狗,愿你自由,不受伤害。
继续上路的我明显感觉好多了。下午六点左右我抵达安多县,领今天最后一张限速条。《西藏》 海子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抵达那曲县已是近晚上九点,下车闻到了县城里弥漫着焚烧桔梗的烟味,让原本就有些缺氧我们更加难受,所幸我们定的酒店房间里有充氧、有加湿器。晕车的我吃不下东西,到房间放下行李,倒头就睡。没想到这一夜睡得特别安稳,醒来稍有头疼,但所有不适烟消云散。这真是个好消息。
那曲至拉萨,全程109国道,实际行驶327公里。
在那曲醒来,除了稍有头疼和鼻腔干燥外,昨天的不适全都烟消云散。在高海拔地区睡觉非常容易头疼,这是因为睡眠状时,全身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消耗的氧气就要少很多,相应的呼吸也会变慢,而高原地带空气中含氧量较低,大脑处于缺氧状态。这都是正常的高原反应,头疼并不可怕。后来和我一个叔叔聊起高原头疼,他是当年上海援藏的工作人员之一,他说在定日县呆了三年头疼了三年。
从那曲到拉萨虽路程只有300多公里,与前几日动辄七八百公里的数字无法匹敌。但是考虑到限速条,我们还是9点准时出发。
青藏线上的风光看不够。巍峨的群山、散布在高原草甸上的黑珍珠——牦牛,这一切都构成了青藏高原大气雄壮的美。
十一点左右,我们抵达古露镇,也是我们遭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罚时的地方。早上我们离开那曲县时限速点其实已在工作时间段但并没有工作人员,我们就像之前那样继续向前,但是古露镇的工作人员可能觉得是我们故意没有领。当时也有另一辆车没有前一个点的限速条,那位司机情绪比较激动,和工作人员争执起来,fin爸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先回到车上坐好。等那位司机离开后我们才再去限速点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让我们过,但工作人员仍然坚持要不我们回去拿要不等到一点半再放行。在我们软磨硬泡下,工作人员还是很善解人意的,最后同意让我们十二点半通过。
好啦,正好下车伸展伸展拍拍照。古露镇,浙江援建,可以看到许多以浙江的城市名作为路名。好像在西藏特别能感受到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热情,哈哈。
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青藏铁路的铁轨,就依傍在群山脚下。想必坐火车与自驾所见的美景一定是不同的,真希望有机会再火车进藏。关于如何选择火车班次,网上也有许多介绍。据说是从西宁晚上发车的班次见到的风景最美,早上到格尔木,一路欣赏高原风光。
雪山脚下的藏民居。藏民居也有多种多样,藏北、山南、阿里、四川藏区、甘肃藏区等等各地的藏民居都与当地气候、生活习惯相结合,各有不同。甘肃、青海藏族人的传统住房为碉房,从外面看不见一根木头,以石砌墙,窗户少而小。
十二点半,与限速点的工作人员道谢后,我们重新上路。与之前一路晴空万里不同,开出没多久,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青藏高原多变的天气。在山的那头黑压压的一片,而我们头顶艳阳高照。
过当雄县不久,我们到达念青唐古拉峰观景台。只是高原地带气候无常,没有见到念青唐古拉峰的真容。
念青唐古拉山脉,意为“灵应草原神”,念青唐古拉峰是它的主峰,海拔7162米。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现代冰川,冰川面积7536平方公里,为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区。而其中的卡钦冰川长达33公里,冰川末端海拔仅2530米,为西藏最大冰川,也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
大概半年前,我梦到了念青唐古拉山,在梦中,我坐在秋千上,念青唐古拉山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也是我一直向往西藏的部分原因,可能就像梦中所启示的那样,注定这一次我见不到它的真容。那也好,我们的因种下了,而果仍未到。
道路绕着念青唐古拉峰转了一圈,在山的侧面,有幸见到了念青唐古拉山的一小点面容。
过了念青唐古拉峰,前面就是羊八井,著名的地热温泉。路过纳木错,我们没有停留,交掉最后一张限速条。
拉萨,我们到了。
拉萨,海拔3650米,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中心,周围山地达5000米。青藏线一路驶来,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拉萨的舒适,与藏区其他城市的干燥寒冷不同,拉萨天气温和,每年享有3000小时、125天的阳光,比中国其他大多数城市都要多,所以被称为“日光城”。
趁天色尚早,我们从大昭寺沿北京东路走到布达拉宫。
途中经过了非常有名的“光明港琼甜茶馆”,出发前也在网上看到许多游记都写到了这家店,于是走进去坐一会儿。拿两个杯子,随便找个座位坐下,扔两张零钱在桌上,就等着服务员给你倒甜茶,茶馆里几乎坐满,喝着茶聊着天,手里拿着佛珠一遍一遍地念。这便是茶馆里最常见的。后来,我们在拉萨的每天都会来这里坐坐,和同一桌的藏民聊聊天。这才是旅行。
我和fin爸沿着八廓街绕着大昭寺转了一圈,念着六字箴言,像当地人一样。
拍完夜景,吃了一顿西藏火锅。已是晚上十点多。八廓街没有了白天的喧嚣,而磕长头的信徒还在继续,我们没有打扰。
被拉萨的阳光叫醒大概是这辈子最舒适的事情之一。悠悠闲闲绕八廓街一圈,去光明港琼甜茶馆来两杯甜茶,看着人声鼎沸的四周,好想就这么永远呆在拉萨。无疑,拉萨是一座让人眷恋的城市,不仅是她的阳光、蓝天,更是她的氛围。
这一天我们并没有进入布达拉宫,一来因为没有预定到布达拉宫的门票,二来我正好生理期进入寺庙有不敬之意,于是我们在拉萨的这一天便更悠闲了。由于是淡季,布达拉宫广场前游客并不多,我们可以有时间慢慢地跟着藏民一起转布宫,欣赏她的美。
布达拉宫背后的宗角禄康是拉萨必去点之一。藏语“宗角”意思为“宫堡后面”(宫堡指布达拉宫),“禄康”意为“禄神殿”。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类神灵之统称,汉译为“龙神”,进而被误传为汉人所称的龙王,所以汉语俗称宗角禄康中的湖为“龙王潭”。
“龙王潭”水面有许多水鸟,他们时而翱翔空中,时而悠闲地浮于水面,从不曾知晓自己身处何地。
《七百年前》 海子
七百年前辉煌的王城今天是一座肮脏的小镇
当年我打马进城手提一袋青稞
当年我用一袋青稞换取十八颗人头
还有九颗,葬在城中,下落不明
在山洞里十二只野兽梦想变成老鹰,齐声哀鸣
这是山顶上最后的山洞梦想着天空
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还是在又饥又饿地走在路上
在幽暗中我写下我的教义,世界又变得明亮
在宗角禄康可以拍到布达拉宫的背影。
拉萨城里随处可见摆着的地摊卖卖小玩意儿,他们会喊你做一门开张生意,也就是当天的第一笔生意。如果觉得有趣倒也不妨停下来看看,做生意的藏民不会乱开价,也会很乐意告诉你每串的材质和价值。在藏民心中,佛珠的价值重点不在于材质的优劣,当然天然材质还是比人工材质要贵,但真正让一串佛珠成为佛珠的是念的人。我们在八角街看到了一串天然凤眼菩提的佛珠,老板本人念了10几年,光滑透亮,温润厚重,那叫一个过目难忘。
除了左下角的凤眼菩提是在八角街买的,其他几串都是在地摊上挑的,有菩提子、绿松石、牦牛骨的,我们也没有研究,只是看个眼缘,买个纪念。后来他们跟着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到珠峰大本营,再风雨兼程回上海。
若要问我在拉萨最爱的地方,那一定是八廓街。在这里随时可以看到带着信仰的藏族百姓,念着佛珠,一遍遍地转经,以及大昭寺前从不间断的香火和磕长头的信徒。关于磕十万个长头的传说,当年宗喀巴大师成佛时,他所坐的地方生长出一棵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个佛像,所以要把这十万个佛像都拜到。为了不计算错误,信徒们在磕长头时都拿着一串佛珠计数。若是没有信仰真的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
绕着八角街走走停停,许多商店都令人难忘,真希望再回到拉萨,有更多的时间在这里逛逛,看看藏族的饰品、听听难懂的藏语,即使是坐在路边晒晒太阳都令人那么心驰神往。在甜茶馆旁的雀吉拉姆商店,我们认识了一位在拉萨生活了十几年的汉族姐姐,与她聊了一下午,了解了真实的藏族生活、藏族传说,听到许多新闻上听不到的故事,也会更理解藏族人的信仰。幸运的是,雀吉姐姐还在我们从日喀则回到拉萨,带我们在大昭寺结束游览时间进大昭寺,介绍大昭寺的历史、讲解藏传佛教的故事,这是后话,但对我们来说是无上的幸运。
最后一套首饰盒,特别喜欢。在邮政局寄了五张明信片,结果收到了三张,可能还有两张在环游中国吧。
书店里手绘西藏地图,现在是家里茶几桌垫。
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速转318国道,实际行驶271公里。
从拉萨至日喀则,我们本来以为这一段需要全程走318国道,之前对318国道的路况心里没有底,出发前有些忐忑。然而出拉萨城发现走一段机场高速,我们心中一阵轻松,这一段路况好、视野佳、车少,大概可以跑40公里左右。剩下便是全程318国道。
318国道仍需要领取限速条,基本上是过一个县城换一张。至曲水县左右,318国道正在修路,有部分路段只有一根车道,路面起伏,时而对面有土方车驶来,带起的尘土让视线非常不佳,需要多加小心,必要时多按喇叭。这一段如果碰到修路,完全不用担心会提早到达限速点。但是这一路植被茂密,放眼望去,路边的树、山坡上的灌木丛都郁郁葱葱,与青藏线完全是两种风景。
中午时分已进入日喀则境内,领完限速条便解决午餐。我们起初对路边的藏餐馆并不抱非常大的期待,点了两份藏面、一份番茄鸡蛋,谁知味道意外得棒,推荐西藏的番茄鸡蛋,这里的鸡蛋特别香,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藏餐馆的布置也非常美,鲜艳的色彩让我们一扫之前修路阴霾的心情。
继续赶路,在一个小山村的附近,我们遇到了排着队去吃草的小羊们。这里遇到的羊与之前在青海藏区看到的羊似乎有些不同,这些羊更矮小,有着向后卷的角,非常可爱。
临近日喀则市,我们见到了雅鲁藏布江的上游。藏语中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她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以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在中国境内全长2000多公里,进入印度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称之为贾木纳河,于瓜伦多卡德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由于上游地势平缓,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水面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
十月的日喀则,怕冷的植物叶片已先变黄,不怕冷的还保持着鲜绿,夹杂着土黄色的大地,窗外就像是上帝的油画一般令人沉醉。
《草原之夜》 海子
那是一片冬季的草场
草长的不高,但很兴旺
我的头颅就埋在这里
搂抱着夜色中的山冈
山冈上这些草长得和去年一样
似乎没有经历死亡
短暂的夏天,美好的草原
是两场暴风雪争夺中喘息的新娘
今年的暴风雪会来得更凶猛
暴风雪,五十年未遇
我的头颅变得比岩石还要寒冷
似乎在预感到天空许给草原的末日
草原的末日也就是我的末日
所有的牛羊都被抛弃,都逃不过死亡
只有一个跛男孩跑到草原尽头
抱住马脖子失声痛哭
那时候天已大亮
太阳落满天空更为荒芜
只有一个跛男孩
抱住马脖子失声痛哭
他就是我的儿子,他已成为孤儿
他的母亲已成为草原的寡妇,这个女人将人顺从命运
我那远嫁他方的小妹妹
会在收割青稞时为我痛苦一场
别的牧人去了夏天的草场
他们和妹妹或新娘生活在一起
这都是热爱生活的年轻人,青稞酒在草原之夜流淌
他们都不能理解我此刻的悲痛
下午六点我们抵达日喀则市,从上海出发时我们没有来得及办理边防证,我们先去找到了日喀则办理边防证的地点,结果被告知机器坏了,只能明天再来。于是我们前往日喀则的地标——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地。还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进殿,在寺门附近可以拍几张照,再往里走需要门票。
在扎什伦布寺前的广场,我们见到了这一路唯一一道彩虹,心中无比激动,这一路所经历的一切都值得。
中午的藏餐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所以在日喀则的晚上我们也决定再吃藏餐。与我们同一时间的一共五桌,居然都是等了一个半小时才上菜,我们俩饥肠辘辘,但看看别桌点完菜慢慢悠悠喝喝酥油茶、磕磕瓜子才知道等那么长时间是家常便饭。这里生活节奏非常慢,这点在我们办理边防证时更是深有体会。
日喀则至定日,全程318国道,实际行驶245公里。
由于从上海出发时没有提前办理边防证,我们需要在日喀则办理。提醒大家前往阿里、山南、珠峰等地区几乎都需要边防证,出发前网上找好攻略,哪些地方需要、带着什么、有效期多久都要准确无误,到了西藏能办还算好,就怕有时碰上断电了断网了,在这里可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我们就在日喀则边防证办理点耗了很多时间,好在最终还是办成了。原本计划当天直接上珠峰大本营再回到日喀则,看看时间太赶,还是决定今天先到定日县,明天再出发上大本营。
这天的行程就十分轻松了,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拍拍照。从日喀则出发路上的风景与拉萨出来郁郁葱葱完全不同,大片云朵的阴影投射在山体上,这在内地很难见到,一是因为内地的山山体都太小成不了这样的规模,二是因为这里视野开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偶尔能在路边看到一户人家,红顶白墙,门口堆满了取暖用的牛粪,不远处的牛羊,都构成了一副高原风景图。
我和fin爸都已忘记几天没吃红景天了,但似乎身体已经完全适应高海拔了,也可能是窗外的美景太吸引我们的注意。
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这是出发前fin爸一路最向往之处之一,318国道也是他最钟爱的道路之一。
纪念碑前有一个广场,三两个藏民摆着地摊,我心里一沉想起出发前看的攻略说基本如果景点有藏民坐着就是来收钱的,给多少得看他们满意。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没走几步,其中一个坐在纪念碑附近的藏民,微笑着站起来对我做合十状,然后把他的地摊挪到了边上我拍不到的地方。我心中有些愧疚,为我之前糟糕的想法,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肚了。
318国道起点上海人民广场,终点樟木镇友谊桥,可达尼泊尔,全场5000多公里,位于北纬30度左右的这条公路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美的景观大道之一。
很难想象,5000公里之外的人民广场是那么熙熙攘攘,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或在挤地铁或在过马路,游客或在来福士广场或在南京路,相亲的人和被相亲的人坐在人民公园勾心斗角,街头艺人在路口弹着吉他唱着去西藏,而真正的西藏在这里天高云底,我们身边是几位说着难懂藏语的藏民。地球很大,地球也很小。
拍这张照,那位藏民还给我竖了大拇指。在这里似乎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很简单。
很多朋友看到fin爸这张照片说,你们也终于晒成了去过西藏的人了!但其实在我们心中,走过这样一条路,晒不晒黑、晒得多黑又有什么重要。
到拉孜县,交了限速条,我们停车吃午饭。
拉孜,藏刀的故乡,我们听饭店老板介绍去一家浙江人经营的藏刀店,也真是没想到,在离家5000公里远的拉孜县还能听到熟悉的吴侬软语。比起藏刀,我们对浙江来拉孜做生意的老板老板娘更感兴趣,他们先是在四川做生意,后来听朋友介绍说西藏好便来了拉孜做藏刀生意,一来三年都没回去过了。我能体会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遭遇,也有他们的故事,我体谅他们的现在,祝福他们的将来。
在店里买了三把藏刀,精美的一把是机器做,另两把是手工打的,老板说现在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导致手工的藏刀越来越少了,即使是在拉孜比较多的是小的手制藏刀。两把大的老板给我们打上了编号,若是警察查到便有迹可循,减少麻烦。弯的匕首成了fin爸现在开生蚝的利器。
从拉孜出发没多久,天有些阴沉下来,过嘉措拉山口时,云雾非常厚,有些飘起雪珠,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西藏遇到不是艳阳高照的天。在厚厚的云层中,我们无法眺望珠峰,看到了嘉措拉山的绵延起伏。
嘉措拉山,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口,我们去时保护区大门正在修缮。巨大的经幡、多得数不清的玛尼堆,风吹起经幡仿佛一遍一遍地念诵着六字箴言,为过路的人送去安宁。
与第一次在唐古拉山口上5200米高度不同,这次仿佛如履平地,零下16度,也不觉很冷。真幸运,我们都适应了这里的海拔。感谢佛祖庇护。
过了嘉措拉山口便是定日界。之前说爸爸的朋友就是在定日县援藏,呆了三年。这次知道我们去珠峰要在定日县留宿一夜,二话不说帮我们订了住处,还兴致勃勃和我们分享他在这里三年的故事——哪座桥他参与了建设、哪条路他见证了落成、哪个饭店他常去。很多人说援藏不过是作秀,但我和fin爸真实地体会到这位叔叔的真诚,他对这片土地的爱。
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嘉措拉山口飘着雪珠,而仅仅十几公里外晴空万里。绕过这座山便是定日县了,我们抵达时才下午五点多,为明天上珠峰大本营养足体力。
定日至珠峰大本营再回到日喀则,318国道转珠峰路,实际行驶445公里。
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需要门票,180元/人,自驾车100元/轮子,驾驶员免门票。门票可在定日县旅游办公室购买,许多旅馆可代买,我们就是托旅店老板代买的,非常方便。在定日前往珠峰的路上,经过扎西宗乡会检查门票。
出发前许多当地人对我们说,这个季节云层多,非常难见到珠峰,我们也都一笑付之,许多事情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真见不到那也是我们的缘分。由于下午要回到日喀则,我们七点半天刚刚亮便从定日县出发,这里海拔高、空气干燥,昼夜温差非常大,这天早晨零下14度。
至早上8点半时,我们已到达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门牌。这里有两条岔路,一条是珠峰路——前往珠峰大本营,另一条仍是318国道——至樟木镇最终达到尼泊尔。
早晨九点我们翻过加乌拉山口,到达珠峰路上的珠峰观景台,海拔5205米。虽被称作是珠峰观景台,我觉得“喜马拉雅山脉观景台”似乎更贴切。
喜马拉雅山脉约有70多个山峰,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在珠峰观景台,运气好的话能见到5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是:马卡鲁峰(8485米)、洛子峰(8516米)、珠穆朗玛峰(8844米)、卓奥友峰(8188米)和希夏邦马峰(8027米)。在门票上作了标示和介绍,这点非常好,要不然第一次见到雪山的我们根本分清谁是谁。
珠穆朗玛峰,我们来了。
珠峰路修建得非常好,路面平整、路两边装有护栏、弯道死角非常少,我们就这样穿梭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
早晨云层较厚,我们没能见到珠穆朗玛峰,唯一能看清的只有在最右边的希夏邦马峰。但我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撼,真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时分不清自己在梦中还是现实,唯有观景台上的玛尼堆提醒我们的确是亲眼所见。
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海拔最高的一张自拍。
拍这张照时,fin爸强烈要求我把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也带上,唯有亲身走过这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的路才能更由衷地体会到豁然开朗的震撼。
如同咖啡拉花一般的珠峰路。
云朵的阴影投射在庞大的山体上,一副移动的油画。
很意外的是,在如此遥远的珠峰脚下,我们见到了村庄。在没有珠峰路的年代,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这大山,但是从他们出生起便抬头见珠峰,低头喝冰川水,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羡慕,而是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
加载更多
在绒布寺旁有一个临时搭建的检查点,需要所有人下车检查身份证、驾照和行驶证,并做一些简要的登记。一位兵哥哥听说我们是一路自驾从上海来,非常惊讶,对fin爸不停竖大拇指,还提醒我们路上千万小心。虽说素不相识,但简简单单几句话让我们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温暖至极。
这一路一直到珠峰大本营前都是柏油路,据说是今年才刚修好的路,非常好走。
过绒布寺不远,很快就抵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珠峰大本营。
我们走过千里只为见到你,事前想象过多次,见到珠穆朗玛峰的场景,但当她就这么安安静静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似乎少了一些铺垫和前奏。强大的紫外线让我们睁不开眼。
在海拔5200米,纵身一跃。
由于是淡季,在珠峰大本营的游客非常少,在这里做生意的帐篷基本都已收摊了。我们把车上其中一个氧气袋和一些水和食物送给了其中一个摆摊的藏族姑娘,她说在这里他们最需要的是厚的衣物,留给我一个地址,希望我能寄过去。也在这里留给大家,希望给他们送去一些温暖。
一路带我们走南闯北的小白,非常争气地一路保持着健康并积极的车况。也在珠峰前来一张。
高原气候变化无常,刚到时珠峰周围没有一丝云层,而拍这张照片时,已慢慢有一些云雾爬上珠峰。我们为自己的幸运而感恩。
大本营旁边的山壁怪石嶙峋,好像山神的城堡一样让人不敢靠近。
中午时分,我们踏上回程的道路。也是我们这一路的第一个回头路。
刚离开大本营,我们就见到了拨开云雾的希夏邦马峰。
《喜马拉雅》 海子
高原悬在天空
天空向我滚来
我丢失了一切
面前只有大海
我是在我自己的远方
我在故乡的海底
走过世界最高的地方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你是谁
饥饿
怀孕
把无尽的滚过天空的头颅
放回天空
我从大海来到落日的中央
飞满了天空找不到一块落脚之地
今日有粮食却没有饥饿
今天的粮食飞遍了天空
找不到一只饥饿的腹部
饥饿用粮食喂养
更加肌饿,奄奄一息
草原上的天空不可阻挡
嘴唇和我抱住河水
头颅和他的姐妹
在大河底部通向海洋
割下头颅的身子仍在世上
最高的一座山
仍在向上生长
回程路上,珠峰终于又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似乎是在向我们说再见。
再回到珠峰观景台,我们的心境与早晨来时已有不同。这次我们居然碰到了一只小藏狗,毛色和边牧一致,一圈白色的围脖,四脚踏雪,就好像finfin的化身一样,与我们一起看这壮观的盘山路和喜马拉雅山脉。唵嘛呢叭咪吽。
就这么几分钟,珠峰又躲进了云层中。我们不舍与她说再见,于是她选择先说。
翻过加乌拉山口,喜马拉雅便再也见不到了。再见,希望能再见。
回到上海翻看照片时,我意外地发现,一直到日喀则居然都没有再拍过一张照。就好像听完一场交响乐,心中回荡着那震撼的旋律,就再也不想再用手机或者电脑来复制。
日喀则至浪卡子至拉萨,204省道转307省道再转318国道,实际行驶360公里。
日喀则早晨八点出发,太阳刚刚升起,小村庄里袅袅升起缕缕炊烟。与来时直接走318国道不同,由于选择途中游览羊卓雍错,我们需要走两段省道。其实省道的路况不比国道差,也是全程柏油路和双向单车道,只是途径的村庄多,走在路上的牛羊比较多,需要放慢速度特别小心。早晨的视线不是太好,云雾和阳光的反射容易视觉疲劳。
过江孜县不远,乃钦康桑雪山便出现在眼前,主峰宁金抗沙海拔7191米,电影《红河谷》中雪崩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
幸运的是,我们在前往卡若拉冰川的路上,在隐蔽的高原草甸里发现了正在吃草嬉戏的野生藏羚羊。他们其实离公路有一段距离,在大地的保护色下很难被发现,我将镜头放到最大才依稀可拍出他们的模样。其中两只还在对顶。他们非常机警,见我们停车了,便很快往更远的地方跑去。希望他们永远不受伤害。
卡若拉冰川就在乃欽康桑雪山下,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交界,就在307省道公路旁,雪白的冰川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由于气候变暖,以往卡若拉冰川就在山脚下,现如今正在慢慢往上移。其实不仅仅是卡若拉冰川,我们一路看到所有的雪山的雪线也在逐步上移。
看到许多游记写到卡若拉冰川总是会提到这里会有乱收费的情况,可能是淡季我们并没有碰到,与我们一起到达的还有另两辆车,大家都是自觉拍完照便立马开车上路。
乃钦康桑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鲁峰是年楚河和羊卓雍湖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此峰周围冰川地貌突出。就在卡鲁峰下,这大概是最美的一副高原放牧图。
往前不远便是拉卡子县,因羊卓雍错而出名的小县城。我们停车在浪卡子解决午饭。和我们一样在解决午饭的还有湖边的马儿。
羊卓雍错,在藏语中“羊卓”意为“上部牧场”,“雍”意为“碧玉”,“错”意为“湖”。她是藏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与纳木错和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藏传佛教认为,羊卓雍错是龙女的化身,也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所以是圣湖。在湖的西南岸、浪卡子县城北有一处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的桑顶寺,该寺是西藏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
我们找到一个可以泊车的位置,下到羊卓雍错湖边欣赏她的美。
据说如果凝视羊卓雍措,可以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前世和来生。
乃钦康桑雪山下的羊卓雍错。
我们是从日喀则往拉萨方向开,所以最后经过的才是羊卓雍错观景台。若是从拉萨方向出发,则最先经过的便是观景台,需要收费,40元/人。我们没有上付费的观景台。选择一个安全的泊车位,拍下羊卓雍错震撼的全景图。
十月的羊卓雍错,山上的植物还没有完全枯萎,而山顶上已有积雪,美得特别有层次感。碧蓝碧蓝的湖水环绕着雪山,好像一条丝绸的腰带,没有丝毫褶皱。
从羊卓雍错继续走307省道至曲水县附近便重新并入318国道,与来时一样可跑一段机场高速,天没暗我们就回到拉萨城了。
拉萨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路上也有如同东部大城市一样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当然也有在别处很难见到的转经的老者。路边的长椅上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的藏民,他们可能不是拉萨本地人,或许来自偏远的藏北或者山南、阿里地区,他们就这么坐着手持念珠,好像坐了几十年。你会很想与他们坐下来聊聊天,或者什么也不做就这么和他们一起坐着。
即使从拉萨回来已有些日子,fin爸和我看着拉萨的照片,仍感叹,真想一出家门拐个弯就是拉萨城,在小巷里走走,在路边坐坐,也是那么惬意自在。
下午六点半,与雀吉拉姆姐姐约好,她带我们去大昭寺。与白天游客络绎不绝不同,此时的大昭寺只接待藏民或者虔诚的信徒,悠扬的唱经声、酥油灯的味道提醒我们这才是真正的大昭寺。
绝大部分旅行团都只会在大昭寺看一看中央的大佛像。其实如果作为朝圣者,还可以在寺中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寺僧每晚上殿诵经,大家可以请求被准许入内参与及供僧。这类请求一般不易被应允,但只要面露虔诚神色又坚决不走,朝圣者通常最后都能如愿。晚上殿中很宁静,没有日间川流不息的朝圣人龙,也没有一团一团的观光客,所以较适合专心地在圣像前(各旁殿在晚上是关上铁栏的,但在门外仍可以见到佛像)拜忏及作供。
我们非常感谢雀吉拉姆姐姐带我们近距离感受佛祖,她说这是我们的善缘。
拉萨至林芝地区八一镇,全程318国道,实际行驶420公里。
川藏线上的山体被层层叠叠的植被覆盖,常常是阳面的植被仍保持着绿色,而阴面的早已泛黄,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好看,只有上帝之笔才会如此大胆的用色。
中午到达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
还没有完全被白雪覆盖的米拉山口,似乎显得有一些荒凉。淡季游客很少,山口的店铺都关着门,除了我们一行也只遇到了两三辆车停下拍照,很难想象在旺季这次是多么忙碌与热闹。
许多人说川藏美。的确,川藏真的美,裸露的山体与茂密的植被可能只相隔几公里,干燥的空气和充沛的水资源可能只需拐过一个山头,与青藏的大气磅礴不同,你能在川藏看到丰富的景观。走过一趟川藏,仿佛可以看尽整个藏区。
抵达八一镇时只有下午六点,八一镇海拔3040米,湿润的空气让我们完全忘记置身藏区。若不是时间不允许,我们真想在八一镇多呆上几天,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想在路边坐着晒晒太阳,在拉萨河旁听听这水声,在藏人和汉人中漫无目的地走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