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来无事,想着出去走走散心,结果,无意中歪打正着的去了河北的正定和易县。
总说人生的尽头,成佛?成鬼?入地?升天?
站在现世向往生或极乐张望、呼唤。
最终,只听到一缕缕的轻叹,算是对无常人世间的一声回应吧。
Day1 北京清晨出发,到正定参观隆兴寺和四塔,下午到石家庄参观河北博物院,晚到易县
Day2 参观清西陵,下午16:00左右回京
自驾。
照例,把攻略一类的说明文字放在“行程”部分,有兴趣看完上边的长篇大论的人,估计才有兴趣看最后多余的一点唠叨,没兴趣的,可以跳到最后,看看能不能提供一点帮助给你。
天还没大亮,我们就带上一路的吃喝出发了。初冬,周末,清晨的北京,格外安静,车不多,人也不多。一路向西南,感受着阳光从侧后方逐渐明亮起来。偶尔要给车窗吹下暖风了。秋天是北京最艳丽的季节,而在我眼中,冬天则是北京最有味道的时节。像外面的天气一样,今天要去的目的地,在我心中也是一缕淡淡的味道。
走在路上,总是对目的地充满期待。而正定是陌生的名字,易县则是清冷的去处。我没抱太大的希望,一切,走着瞧吧!
刚到隆兴寺,我知道我错了,这绝不是什么随便走走看看的无聊之旅,精彩正在等我去发现。
隆兴寺,当地人(包括公交车站牌)叫大佛寺,是隋文帝在东晋时期的龙腾苑基础上改建为寺院的。宋代曾大修,并重塑了被契丹战乱毁掉的大悲菩萨金身。
这里有与北京戒台寺、五台山清凉寺并称为北方三大坛场的隆兴寺戒坛;大悲阁内有中国保存最好、最高大的铜铸“大悲菩萨”像,又称为“千手千眼观音”;有被中国古建专家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摩尼殿;以及摩尼殿内四壁上满绘的宋和清时期的“八大菩萨”、“二十四尊天”、“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这里的“倒座观音”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转轮藏阁内有极为罕见的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毗卢殿内堪称国宝的毗卢佛,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造型独特,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两个多小时下来,每到一处,都是目不暇接的惊喜。
都说隆兴寺的东方美神最摄人心魄,而我则更为这壁画动心。
摩尼殿内原本四壁均有精美的壁画。现在,殿东门进来左侧墙壁上的壁画是清晰可见的,其他则斑驳不清。有些则需凝目细瞧才能隐约捕捉到些许印记,有些则完全失去了踪影。有一面壁画正在做修复,脚手架上扯着绿色的网纹布做遮挡,但依然能够透过缝隙发散出遮盖不住的光彩。
佛教的壁画,没有相当的佛学知识做基础,除了感叹其精美,我也说不出太多其他的东西。但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更让人倍觉神秘,难以释怀。无论从颜色、造型、布局、神态,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每一笔勾画都非常精妙。无处不在的佛的身影和意念,几乎喷薄而出,从墙壁上飞扬到你的周身,将你密密实实的裹挟起来。
倒座观音,因为被鲁迅先生喻为“东方美神”而扬名。我看过山西平遥的双林寺,里面有类似的彩塑菩萨造像。当时已经被狠狠的震撼过一次,这次就没有那么惊叹,就可以沉浸在欣赏和品味的乐趣中。
观音用一种超然的淡定,观望面前的一切苦乐,不惊、不恐、不喜、不怒,仿佛一切都不再重要,一切都能够克服。这对于怀揣愿望前来求菩萨解救的市井小民,先从直观的形象上给予一种慰藉,使其减少恐惧和焦虑,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你只需望上一眼,仿佛就能听到她用无声的言语告诉我们:不要怕,凡事皆有法可度。
古人对于这种超越自然的形象的塑造大胆而奔放,也很写实。不仅是对刻画对象形象化的展现,还是对自己内心愿望的真实体现。谁都不会否认,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位智者在我们生活遇到困难时给予安慰和指引,我们的内心一定会少些慌乱,多些从容。日子虽苦,心却可以寻求些许的平静。
加载更多
离开隆兴寺,一路按着天宁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的方向,自西北向南而行。这附近已经被改造成古文化街,沿途基本都是仿古的2层楼。医院、超市、餐馆、菜铺、修车店、修表作坊、发廊、银行,一个个门脸儿密密仄仄的紧挨着沿街排下去,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沿街慢慢走着,穿行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
不久,就看到了四塔之一的凌霄塔,从房顶上慢慢显露出来。不是很明白,这么小的一个县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精美的塔?不同朝代都在这比着建塔是什么意思?
天宁,绝对是好词。百度百科里,叫天宁的寺院有27个之多,还不包含正定的这座天宁寺,相信真实存在的只多不少。常州的天宁寺,我去过,各种的豪华,让人惊叹。北京也有一个天宁寺,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附近的立交桥也就随着命名为天宁寺桥。寺内的辽代密檐式砖塔,是北京最高的塔,走在西二环,就能看到上半截塔身。
正定的天宁寺以及寺内的凌霄塔,建于唐,也曾富丽堂皇,但如今的院墙只是当年的大殿,寺院外改造成休闲广场,院墙内,只剩下这座凌霄塔还在熠熠生辉。
如果门口的石狮子,算是个普通青年,院门内的石狮子,就是所谓犯二青年。消瘦的身形,简洁的线条,加上这表情、这神态、这动作,让人顿时心升愉悦。看着它认真的卖萌,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汪星世界里的哈士奇。
凌霄塔,进一层后会发现头顶已被封死,无法亲眼目睹在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的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这种结构是我国现存实物中的唯一,是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景区应该给个剖面图之类的供人参考才对。与精妙之处无缘,也无法登上正定制高点眺望城市的美景,颇令人失望。
从外观可见,凌霄塔共九层的塔身,每层均设门、窗,好似高层楼阁,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的全砖仿木结构,其余则为金代重修的木质结构,虽然不同材质间的区别很明显,但却没有强烈的割裂感。整体感觉浑然一体,优雅秀丽。
回归正题,说说开元寺。寺庙是唐代风格,如今仅存钟楼和须弥塔。根据遗址可以依稀看出,寺庙以塔为中心进行建设,并非以殿为中心,这是我国寺院建筑早期的特色。夺人眼球的,是从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后移至此处的全国最大的一只赑屃(bìxì)。通身由一整块巨石雕刻,纹饰朴实、简洁,两个圆圆的鼻孔特别可爱。如果这扛石碑的家伙都这么大个儿,这碑可要多大啊?
不过这赑屃只剩下眼见的这右半身了,左半身基本没有了。
说赑屃是龙九子中的老大,这看上去却仿佛一只像猪的龟。龙的九个孩子,都是坚守岗位的好模范,这石碑一驮,就是上千年啊~
巨型赑屃后靠院墙有一溜儿的石狮子,各不相同,其上黑褐色的纹路是时间岁月的痕迹。狮子本就雕的诙谐,与之前常见的威严、凶悍的形象大不相同,加上这有意无意的摆放,更有有趣。
左起的狮子甲和紧挨着的狮子乙正亲密而激烈的讨论,严肃而投入的讨论着事业、生存或者俩人正谈恋爱,乙在倾诉,甲边听边给乙出主意。一边的狮子丙密切的关注甲乙的讨论,想插话,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说不定正吃醋呢。
回身,有座巨型石碑的碑首,残碑上可见字体清晰的碑文,这是为唐末五代后晋安重荣建的功德碑。上刻两条瘦而利的龙,正以爪戏珠。
安重荣,因旗帜鲜明的抵抗契丹,与其认贼作父的皇帝主子石敬瑭唱反调,获得人民的拥戴。在赞扬声中,他和许多极速窜红的小明星一样,飘飘然了,要求皇帝给自己立了如此硕大的功德碑,当然也就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而后,他果然反叛了,却在造反的战斗中被敌方大将斩了脑袋。脑袋被石敬瑭当作礼物送给了契丹,连这座巨型功德碑,也被奉命砸毁,深埋地下。
安重荣有骨气,但虚荣,落此下场,可惜也不算意外。
说到唐代塔的代表,应该就是闻名世界的西安大、小雁塔了。而这座须弥塔和雁塔十分神似,但历经屡次起废,后人混搭了旧时风貌和当时的特色,又有些不同。整体流露出一种简明、安稳、沉静、秀丽的韵味。
当檐角上的风铃随风轻摆,清脆而略显苍劲的铃声随风荡去,环绕在整座寺庙。若隐若现的铃声压制住了所有一切的嘈杂和内心的喧闹,使人不想说话,只顾闭起眼睛,安静的聆听来自古代和彼岸的声音。
须弥塔一层正门的门楣上雕着的龙,与西安历史博物馆里展示的唐时期的龙特征相近:身细,头小形长,更接近一条粗大的长蛇,张嘴吐舌,嘴极大,翻腾飞越感强,充满年轻向上的感觉,和大唐蒸蒸日上的国力很是匹配。门框上的纹饰,清秀、质朴,很耐看。
寺内的唐代钟楼也是重要的文物古迹,二层上不去了,只能从下向上张望一下唐代大钟了。一层是有关开元寺的考古挖掘介绍,可以大致浏览。
钟楼的下层为唐代原物,上层为后世作品。据说,上层在“恢复唐代原貌”的维修改造中被拆除了,而这些被拆除的极有可能就是唐代的原构!!
有故事写到:病重中的林徽因曾绝望地追问:“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在抑郁的情绪中,林徽因开始拒绝吃药。1955年4月,她因肺病去世,年仅51岁。
这和绝望的梁思成看到曾经的北京城被拆后应该是一样的心情吧。
下一站是临济寺。为了绕开原路上的巨大工地,我们转到一旁的小街小巷。又是回民聚集区,仿佛每座城市都会有一小块回民聚集区。难怪说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最广的民族。特意学习了一下,回族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的原因太复杂不展开,“小集中”则主要是由于伊斯兰信仰对于清真寺的需要,要求他们每到一处,便建立起清真寺,并以此为中心定居,逐渐形成小聚居区,并拓展成为区域、街道、村落、乡镇等。
大概回想了一番,每次出门到祖国各地旅游,至少有一餐是在回民的小餐馆填饱肚子的。
不二,不是两个。佛法是不二之法,其性无二。自他不二,色空不二……要想参透这两个字,可能要一生,也可能要几道轮回。
义玄禅师圆寂后,遗体火化,弟子将其肉身舍利葬于河北大名(已毁),衣钵舍利则安葬于眼前的澄灵塔。
澄灵塔的石砌基座和砖砌塔身都是八角形的。最下为台基,往上为先石后砖合砌的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分,两两一组雕刻奇花异草图案。束腰往上,先为砖仿木的斗拱,然后是两层花纹装饰,再往上是四层仰莲(莲花瓣向上)承托的塔身。塔身第一层较高,四个正面砖雕拱形假门,四个侧面砖雕花棂假窗,八个角都做成半突出的圆柱,使得这一层十分精美耐看。其中,在南门门楣上,镶嵌着篆书石刻的匾额“唐临济慧照澄灵塔”。再往上,层高骤减,密檐相接,各层檐下均做砖仿木斗拱,顶面以绿琉璃瓦覆盖,脊兽和套兽也是绿琉璃制作。直到塔顶,冠以尖尖的金属塔刹,老百姓俗称其为“宝顶”。(这段摘自《临济寺中闻棒喝 多宝塔前叹兴衰》2014年11月09日 09:29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安春华)
绕塔,祈福,在周边四处走走,听听大和尚午饭前闲散的聊天,阳光下,与塔告别,与一代宗师告别。大师们离去了,其思想却仍然留存并时刻影响着后人。他们是否已渡彼岸?还是为了这茫茫总生仍在苦海而久久不忍离去呢?
之后,将拜访最后一处,广惠寺和华塔。守门人正在吃午饭,看我们在门口张望,忙过来验票。
进门后,小小的院落里仅存唯一的存留物——华塔。
有网友总结了中国的十大名塔(分别是:山西应县释迦塔、郑州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大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江苏苏州虎丘塔、河南开封铁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浙江杭州六和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鸿塔、浙江杭州雷峰塔(选自《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塔》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01/08/10101824_509807479.shtml),可似乎找不到一处和华塔一样甚至接近的。华塔于金代建造,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品。
华塔是砖仿木结构,在砖体上刻出仿木质结构的门窗、斗拱,既有青砖石瓦的规整、严谨,又有木质的华美、灵动。华塔一层主体座是八角形,有四层,一层的四角上又各有一座单层扁六角形小塔。二层与一层主体相近是一个八角形它,形制稍小,四个正面有一门,门旁有格子假窗,其余四面为直棂和格子假窗。三层陡然缩小,只在正面辟一方门,其余三面为假门。之上是圆锥形塔身,约占整座塔1/3的高度,其上层叠不穷的装饰佛像及各种动物形象,据说以前这部分是彩色,可以相见华塔之“华”是多么绚丽多姿。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做工精巧、错落有致,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次上覆八角亭式塔檐,算是为这一次精彩的仰视画上了小巧而圆满的句号。
一路下来有些累了,找了一个小馆儿,一边喝着羊汤,脑袋里一边幻灯片似的翻腾着一处处建筑和一短短历史。
没有历史,建筑只是形式,就好像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徒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去不能耐人寻味的深交,看过也就忘了。但这里不同,每一处都能让你沉醉,都有让人迷恋的理由。
正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常山赵子龙的故乡,近现代最出名的可能就是1982-1985年在此任职的习大大。知道石家庄正定机场,但这次才意识到,正定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
河北省博物院——古中山国 满城汉墓
时间尚早,临时决定去逛逛位于石家庄的河北省博物院。
省博和省图隔着一条街对面而立,新建的,外观的廊柱很像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显得相当的富丽堂皇。
河北省博物院自己宣传是由博物馆升级为博物院了,但我没弄懂两者的区别。难不成真的如网友调侃所说:因为院长比馆长好听?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博物院内几大镇馆之宝果然大有来头。主要是西汉刘胜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刘胜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战国古中山国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中山王铁足大铜鼎、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以及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五代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元代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等。
时间原因,我们重点看了满城汉墓和古中山国的展出,受益匪浅。
战国时期,除东周王朝外,还有十一个诸侯国称了王,中山国是一种一个,司马迁只为其他十一国立了传,对中山国只是寥寥数笔的提了几句,《战国策》中有专门的《中山国策》,这样的矛盾,不知司马迁当时是怎么考虑的,难道真的因为他是游牧民族不是汉民族建立的国家,就不被记录在案么?这也使得这个古国在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有人称之为“神秘王国”。
中山王厝的主墓室内还有两个独立的、不和主墓室相连的仓库,存放了大量的器物,也正是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才使得这些东西保留至今。这里还出了一块铜板,上面用金银线勾画的是中山王姬厝的陵墓平面设计图,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关于王室陵墓构造的记载。
春秋战国,这里是中山国的属地,满城汉墓则葬着另一位更为有名的中山王。他就是刘彻异母的兄长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刘胜在位42年,终年53岁,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一开头都是:为人好酒色,有子一百二十余人。韬光养晦不问政事的刘胜后世最有名的子孙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了,想想如果他不采用以酒色掩人耳目的手段,经历七国之乱不久后的朝廷是不会对他这位诸侯王真正放心的。生前享尽荣华,得以善终,死后以如此之巨大的规模墓葬,应该也是那个乱世之中难得的善果了。
博物馆里是汉墓中的真品,比去看墓要值多了。
发现满城汉墓源自一次绝密的施工,炸出大洞后发现了墓室,逐步开挖出不少宝贝,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以外,还有最早、最完整的成套的医针、十数个装满酒的大缸、各色酒器酒具和其他造型精美的器物,最重要的还是帮助考古专家定代断年的带有铭文的若干器皿。青铜钫上的一个“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中山内府”四个字基本圈定,这里要么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要么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根据西汉常用隶属,战国常用金文的汉字笔法的区别定位年代为西汉。再根据“卅四年”以及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只计在位的时间的情况逐一排除了其余中山国有籍可考的10位王,因为他们都在位不到30年。之后在刘胜墓旁边的另有一幕,出土的墓主贴身随葬品中有一枚“窦绾”铜质印章,再一次佐证了之前的推断。
这里还是除汉文帝霸陵以外唯一的一处崖墓,其他都是土坑墓。
金缕玉衣象征逝者的崇高地位,但其选料、制作步骤繁杂、做工精细、耗时极长,甚至汉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做玉衣,用什么玉、用什么线都十分有讲究。但玉衣不仅没能保尸体不朽,还招来一波又一波的盗墓贼。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长信宫灯,做为一件铜器之所以能在千年历史后仍然华丽灿烂,得益于它通体鎏金。执灯宫女跪坐,一手托在灯下,一手罩于灯上,衣袖即为排烟管道,体内中控,烟气随右臂衣袖进入体内,通过循环,将烟气中的污染物质沉积在体内,不会四散出来污染空气。灯罩可以调整开合的程度,调整光照射的方向和亮度,既环保、又实用,还非常美观。据考,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后因其被削爵被朝廷没收,归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后转赐于窦绾。可见它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
加载更多
提到燕赵大地,自然就想到河北(其实还包括周边的北京以及天津北、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这名字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和赵国。韩愈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送董邵南序》),苏东坡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给这方山水染上了别样的色彩。从毅然踏过寒易水的燕地刺客荆轲,到决然跳下狼牙山的五壮士,选择死亡,是他们留给世界最无情也是最动情的背影。
看吴秀波的《乱世书香》,有一集是说备受排挤的他唯一一次在燕大给学生们试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学生重上西学,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均是糟粕,没什么可听的。于是,他就讲了豫让的故事,以此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国士,由此引出危机四伏的中国正需要千千万万的国士去拯救。这一段,深深被吴秀波的演绎所吸引,而这个故事更是让人闻之动容。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曾先后给范氏、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做了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方得重用。后来,赵﹑韩﹑魏共灭智氏,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誓要为其复仇。之后他更名改姓,伪装改扮,刺杀赵襄子未果。赵襄子以豫让为主家报仇乃天下贤士为由放他离去。他又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沿街讨饭,暗伏桥下,企图在赵襄子路过时行刺。但仍未遂,所捕。豫让知道自己生时无望再刺杀赵襄子了,于是主动求死。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然后伏剑自杀。
曾为几家家臣的豫让,偏偏为智伯而死,正如他自己说,“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这才有了后来“斩衣三跃”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成语。
还有燕骏千金的燕昭王、纸上谈兵的赵括、被儿子活活饿死的赵武灵王,不都是英雄,也各有各的感慨悲歌。
在某位不记得姓名的网友的推荐下,出发前3天,恶补了徐广源先生的《清西陵史话》。没想到,能在如此专业的学术论述中找到了许多感兴趣的地方,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全书仿佛一本详尽、系统、通俗易懂的说明书,还夹叙夹议的讲了历史上和清西陵有关的故事,旁征博引的与其他清皇陵甚至明陵做了对比,可见其研究成果的丰厚。看古建筑没有这些知识,真是白看。读了书再来,立马感觉不一样了。
梁鼎芬,弹劾过李鸿章、奕劻和袁世凯、主持过书院,未得中重用却一腔忠心。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崩逝后,他前往痛哭举哀,长跪不起,瘫坐在崇陵地宫想要殉葬。若不是及时被人发现,今天的地宫恐怕将是另外一副样子。
溥仪念他忠心,将崇陵因经费不足不能种植树木的难题抛给他。他除了带头捐款,还到京城挨家挨户找宗族大臣家赠送崇陵雪水,进而劝说他们捐款。若对方不给,或者给的不符身份,他或施以激烈的言辞,或定期回访,直到对方掏够钱为止。如此这般,竟也凑出了一大笔钱。50多岁的他又带头亲自植树,最终种树4万多株,如今已绿意成荫,亦成为陵区一景。
他临死前,在手书给溥仪的奏折中劝勉皇帝“勤学亲贤,谨身纳谏”,并在西陵购得一处私人田地,死后入葬,继续为光绪帝尽忠守陵。
看完这段“言尽有泪、泪尽有血”的故事,仿佛眼前站立着一位纤瘦、倔强的老者,固守自己满清的梦想、坚持自己忠义的品行,拄着铁锹,逆风站里在崇陵枯草哀哀的山坡上,远眺王朝逝去的背影。
地宫,没有盗墓小说里常见的毒箭、毒气、怪兽等各种机关,除了厚石堆砌的石室,只有墓室大门通往外界。因此,清明两代陵寝防盗的重点是如何防止石门被开启。
崇陵,采用的是“自来石”的办法。地宫关门后,用一块一边高一边低叫做“自来石”的长石条,一头卡在石门背面半腰部雕刻凸起的石坎,一头儿戳在距门下槛约1米处横向的石槽,顶住石门,使得外界无法向内推动石门。但后来发现,如果用铁杆伸入门缝撞倒自来石,门就很容易开启。
经过改良,出现了“滚球法”。在石门后地面凿两条沟,沟底北高南低,南端有一深坑,石门自北向南关闭,石沟内石球缓慢沿沟向南滚动,至石门全部关闭后,两个石球分别滚落到南端的深坑,石球外露的部分挡住石门,基本也杜绝了通过门缝深入铁杆推动石球的可能性。
做为唯一幸存的皇家陵寝御用寺庙,永福寺显得过于冷清了,中路三进院落,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寺院里最热闹的是滚动的五彩经幡和璀璨的金黄色银杏叶。
当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他父亲和生母修建的佛堂,曾专门为皇家祭祀服务,有一众喇嘛日夜祈祷祝福,而现在,只剩风起,幡动,叶舞,鸟散,突生哀叹:若佛祖在天有灵,若先祖在天有灵,我的一声祈祷,他们当真听得到么?
胤禛(yìn zhēn),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抛开里面可能的BUG,至今都觉得这是一部剧本也好、导演也好、演员也好的,能拿来研读的电视剧。也是因为这部戏,我才真正接纳了唐国强一国之君的形象,也从此认为雍正是清历代皇帝中最不容易、最被埋没的一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全剧终时屏幕上出现的对这位赫赫有名的皇帝精炼的总结,以及反面人物老八写给他的一封信:
爱新觉罗·阿其那,谨上雍正皇帝四哥御览: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不要这样子看着我,我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但到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心底里只佩服你。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你咬着牙苦苦的熬着,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身前身后的骂名罢了。其实,输也罢,赢也罢,到头来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太放不下了。
在修建泰陵时,雍正帝一再谕令各地“不许克剋……恐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仍有扰累民间之事,应再行申饬。凡属需用各项物料俱着该督抚动用正项钱粮……按时价照数给予,不许分毫扣克,务令小民均得利益,自然欣然乐从。”后又多次批示,“若令小民一人含怨,日后朕闻之,卿后悔不及也。”
然而,当发现已经选定并建设多日的九凤朝阳山吉地“规模虽大但形局未全”时,雍正果断废弃,另择它处,也使之前花费的银子付诸东流。虽然日后乾隆用这里储存的石块修了20个妃子地宫,这仍是雍正帝一次任性的坚持。
整个清西陵,最为震撼的既是泰陵随处可见的石雕。
自诩“以勤先天下”的雍正帝,用勤奋,为自己立下了千古帝王史上,十分突出的积极形象。奏折上常常是红色的批复和黑色的奏请一样多,甚至更多。
加载更多
昌陵,距离泰陵很近,主体建筑正在翻修,大部分陵区都被遮挡起来,无缘相见,有些可惜。
嘉庆皇帝颙琰(yóng yǎn)的父亲,正是电视剧里最热门的乾隆皇帝。乾隆帝先后中意于二子、七子、三子、五子,欲立为太子,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颙琰被立为皇太子,时年14岁,并于22年后,受让皇位。
然而,大清朝唯一的太上皇,依然把持大权,不仅主持朝政,还首屈一指的为儿子造陵,为儿子立储,和颙琰演了三年的双簧,直至离世,才让皇帝的名号副了其实。依据乾隆创始的“昭穆相建”制度(隔辈皇帝分别在东陵、西陵建陵),乾隆自己跑去陪他爷爷康熙,让儿子陪雍正,也最终行成了清东陵、西陵并立的形式。
留给颙琰皇位的爹,同时也甩给了他积重难返、风光不再的烂摊子。仅兵事、河槽、吏治三件要命的大事,就迫使嘉庆帝举全国之力,历经15年才得以平息,国家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他还赶上陈德行刺、天理教攻打皇宫两件清史上空前绝后的事件,这一生也过的波澜曲折、殚精竭虑。
颙琰自小儿看着爷爷、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特别是被立为皇太子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明事理,又多次到基层考察,见识过民间疾苦。他主政后,厉行节俭、严禁鸦片、治理贪腐、警惕侵略,一定程度上给急速下坠的清政府踩了一脚刹车。然而多年养成的事事由父亲做主的思维习惯,让他过于遵循祖制、心慈手软,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反而坚守闭关锁国,最终失去了国家发展的拐点,在大清王朝的衰落进程中推波助澜了一把。
转而,到了小巧精致的昌西陵,这种沉重,稍稍得到缓解。回音石和回音壁,成了到访这里最重要的原因。
由于国运的下坠,咸丰皇帝修建昌西陵的时候,不得不将其连降几格,以节省经费,但大殿顶上彩凤飞舞的天花板也算是别出心裁。
回音壁是中国除了天坛以外的唯一一处,效果明显。
道光帝绵宁(旻宁),为了墓地,可真是煞费苦心。先是打算追随结发爱妻在京城西南的王佐村修墓,无奈地方太小,拆迁量太大,加上大臣们反复进言相劝,最终放弃。之后,在东陵宝华峪圈定了地方,本着重风水轻规制的原则进行设计,直接面授承修大臣如何缩减陵寝规制以最大限度保全风水。经过6年时间,宝华峪的陵墓修建完成,他把发妻皇后由王佐村迁出,移入宝华峪。但仅2年后,无意中发现地宫渗水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道光帝震怒,亲临考察,在50天里连发30道谕旨,最多的1天就下了5道谕,对承建大臣们革职、去顶、查抄、罚没,甚至拟斩。可见此事对他是多么大的刺激。
其实乾隆的裕陵也遇到过积水的情况,毕竟依山建陵,地宫深藏地下,水汽潮气自然难免。乾隆根据渗水情况决定补上一层,问题就解决了。但道光却坚决不能含糊,不做任何妥协。
于是,又开始重新选址。他三个月派一波,四个月派一波,换不少人,在密云、房山、易县、蓟县,跑了好多趟,前后花了2年多,才最终选定了易县清西陵西段的龙泉峪。
被废的宝华峪陵寝也没有完全失去作用。承办不力的官员,前任内务府郎中庆玉自备斧资,拆宝华峪,将所卸物料运往龙泉峪二次利用。剩余部分在日后咸丰帝修定陵时,也几乎都用上了。实在破损厉害不能使用的,先是就地掩埋,之后怕破了风水又被挖出埋到陵区外了。庆玉还将被拆除后的宝华峪垫土栽树,恢复原有景观。最终也算是戴罪立功,重受封赏了。
慕陵,从形制上看似乎节俭了不少,很多配套建筑都被删除或减少了规模。其实,每一座皇帝的陵墓都在沿袭核心传统的前提下,根据皇帝自己的个性、意愿、能力,以及相关技术水平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做着改进。慕陵的几处变化包括:地宫不再是九券四门而是四券二门;为防渗水加了地漏;用全青白石料的石牌坊,代替了原三座琉璃花门式的陵寝门等。
这些变化反映出道光标新立异的追求。而发现这些不同,体会出其中的含义,则需要多多参观,仔细比较,加上专业知识才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不施彩画的全金丝楠木制成的隆恩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傍晚时分,日光渐弱。远处看去,隆恩殿典雅、低调,甚至有点阴暗、压抑。走进前仔细看,才惊讶的发现每块门板、天花板、隔扇裙板上,无不刻着高浮雕、立体感极强的云龙!抬眼望去,何止成千上万的龙头腾翔、龙身飞舞、祥云翻卷,蔚为壮观。现在只能在天花板上还能看到高昂的龙头,其他的龙头基本都被削去,却依然十分震撼。
没有楠木可用,只能用松木代替的嘉庆帝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才过了多久,自己的儿子竟然弄出来这么楠木。木料不彩绘了,但却改了高浮雕,造价又不知得高出多少倍。院墙和门扇面墙也是用工艺复杂、费工费料的干摆(磨砖对缝)到顶,慈禧都没这么过分。
道光皇帝用在龙泉峪的钱都快赶上泰陵了,加上前面的一建一拆,他就成了清代建陵史上耗费最多的一位。
可偏偏道光是清史上最号召节俭的,停止水果的特贡、简化后宫的衣膳、不南巡、减宴席、撤苑囿陈设、简化婚丧,可就是放不下他的陵寝,再联想当时的国力,不得不又是一声叹息。
加载更多
出了清西陵,开车,一路高速,回家。
途中,我们两个都很沉默,可能是一两天的时间,看了太多的非尘世的东西,多少有些缓不过神来。
无论佛国或者阴界,永远都无法亲历,也就无法描绘,多的只有猜测和臆想。想象力,给我们构造了另外一方世界,目的则是指导我们今生今世的现在。
活在当下,却不可能拜托往生世界的影响,我们和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矛盾。
彼岸在哪里?我们会去哪儿?也许是人类明知道很难有结果,却依然会永不停止去探寻的话题。
放下对他们的探究,我们也许更轻松,也许更迷茫。
无论怎样的选择,冥冥之中,我们被时间悄然推行,终将会在彼岸边缘完成生死的转变。
坦然的接受吧,笑对彼岸的叹息。
分成四个部分说明这次行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吧,分别是正定、石家庄、易县和清西陵。
交通
我们早5:30趁人少车少从北五环出发,经西五环上京港澳,一路高速,路况非常好。中间在徐水服务区稍作休整,在正定北下高速,穿正定县城到隆兴寺是是9:15。如果从正定下高速,估计还能再快个15分钟。高速费100(分北京界、河北界分别收费)。
隆兴寺、天宁寺、开元寺都有专门的停车场,按次收费10元。临济寺、广惠寺门口就是街道,可以接到临时停车,不收费。由于几处相隔不远,我们在隆兴寺停车,后面都是步行。
在去往临济寺的燕赵南路上与阳河东路交界一处正在断施工,人和车都不能穿行,需要绕道旁边的小巷,要多走10分钟的路。也是受此影响,原本可以贯穿几个景点的135和177都甩站绕行了。
门票
分为单独售票及联票两种。单独售票,隆兴寺50,天宁寺(凌霄塔)15,开元寺(须弥塔)20,临济寺(澄灵塔)免费,广惠寺(华塔)20,联票分为65(除临济寺均包含)和60(除临济寺和广惠寺均包含)两种,都可以在以上任意景点购买。怎么算,都是65元的合适。虽说站在寺院以外就可以瞭望到塔的上半身,但不走进去、不站在它身边,你是很难体会到这种震撼。所有的塔都不能攀登,其中天宁寺的凌霄塔和开元寺的须弥塔一层可以进入,但抬头只能看到水泥封上圆顶,临济寺的澄灵塔和广惠寺华塔不能进入,只能在外观看。
饮食
只是在广惠寺门口随便找了一处本地人扎堆儿的小馆子,共吃了2份陈记羊杂汤(10元/碗)和南关烧饼(2元/个),2两酱驴肉(55元/斤),把我俩吃撑了。羊汤自己放佐料,盐、孜然粉、胡椒面、醋,随自己口味来,非常香,一点儿也不膻。烧饼酥脆,不油。酱驴肉、牛肉、羊肉,以及各色凉菜可以外带,很多人吃完了不忘带上一点回家,我们只是浅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周围也有大门脸儿的老字号,但这种小馆子更贴近当地人的口味。
石家庄
====================
交通
堵车堵车堵车,正定到河北博物院,16km的路,在红绿灯、乱并线、3车道挤成5车道的威力下,愣是开了1个小时10分钟。晚上大约17:00左右离开石家庄去往易县,更是在市区堵了1个多小时,才上到二环,上了京昆高速以及后面的张石高速路况不错。
停车
没车位没车位没车位。最终在博物院对面省图书馆边上找到一家酒店,打着入住的旗号停了车,但被看车的大爷一眼认出只是来蹭车位的。好在只是言辞比较“激烈”的提醒尽快离开,也就没再说什么。我们在博物馆转了2个半小时,省了停车费了。
门票
公家的博物院一般都是免费的,凭身份证领票进入即可,有义务讲解员,也可以花钱单独请,也有导览仪和微信语音介绍。
易县
====================
交通
从高速易县出口下来的S232都差多了。全是在路旁等着点儿上高速的大车,挤掉半条车道,对向的车也被迫骑着中间的线走,加上沿途没什么灯,路面也被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走起来颇为吃力,到达易县新区,大概21:10分了。
跑了一天,要加油。已经21:40了,好容易在迎晖北大街与112国道交叉路口东找到正宗“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其他都是小的合作站点,不太敢用。
从易县回北京,全程高速,张石和京昆。我们赶上有个隧道修路,堵了30分钟,否则1个半小时就应该能到西五环。进京要经过两个检查站,河北界、北京界分别20元高速费。
饮食
我们住在县城迎辉北大街接近朝阳东路的一处快捷酒店,晚上很多餐馆都关门了,只好找了家清真小馆儿,一份素炒饼、一份醋熘土豆丝,俩人没吃了,都剩了小半盘。不是不好吃,是量实在是大,一共14元,相当的物美价廉。
住宿
随便在路边找的,没有太挑价格和位置,开了一天的车,走了一天的路,只想倒头就睡。好在房间设施比较齐全,特别是淋浴,热水一冲,解乏。楼下有酒店自己免费停车的地方。含2人早餐的标间128。
交通
从易县出发去清西陵比较好走,沿着路牌基本都能找到。崇陵和永福寺偏东,泰陵居中,昌陵紧挨着泰陵西边,昌西陵更西,最西边是慕陵。每个陵都是独立的,其间可以开车,基本上10分钟内都能到达,也可以做景区的中巴或电瓶车,走路的话,估计要断腿,而且一天参观的时间极可能不够用。
中巴车全程20/人,单个景点间5/人次。
每个陵区都有独立的停车场,按次收费5元。我们在泰陵、昌西陵附近路边或农户院前下停车,没有付费。
门票
分单售票和通票两种。单售票,泰陵(雍正)45,崇陵(光绪,含地宫)45,慕陵(道光,金丝楠木殿)20,昌西陵(嘉庆皇后,回音壁)20,永福寺(皇家寺庙)15,昌陵主体建筑在施工维护,不开放。通票现场买120元,同城110。要注意的是,如果网络售票,只能在泰陵和崇陵取票,其中泰陵不是大红门外的入口,而是要往旁边的小路走挺远的一处游客中心才行。我们是在崇陵取票,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一路向东按崇陵、永福寺、泰陵、昌西陵和慕陵的次序参观,之后高速回京。
评论(9)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