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贵州是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大省,而且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同时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元素可供品味。金庸小说所描述的苗疆就是我们这次要游历的地方。贵州以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随着近些年的不停推广,越来越多人到贵州旅行,今年朋友圈里已经不下十位在发贵州的旅行照了。
这次贵州自驾游比较特别,并无事先详细的策划路线,朋友猪嘴的餐厅大岗仙庙烧鸡在南宁新开了间分店,他一家三口安排好前期的工作后,叫我和另一位朋友老邹一起自驾兜一圈回广东。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那么简单,路上手机看攻略,购票,定住宿,找餐厅,全都轻松搞定。
由于贵州的景点也比较分散,所以自驾是比较适合的游览方式。不同以往的专走国道边走边玩几乎很少去收费景点,这次我们全程选择了高速公路,只去比较有名的景点,来一次颠覆自己习惯的旅行方式。虽说后遗症就是暑假期间很容易遇上人山人海的情况,但庆幸尚有些冷门景点人少景美,一路以来还航拍了不少感觉满意的视频和照片。
Day 0:广州——南宁(高铁),宿南宁
Day 1:南宁——百色,宿百色
Day 2:百色——黔西南州兴义,游览马岭河大峡谷,夜宿万峰林
Day 3:兴义——睛隆——安顺,上午游览万峰林,下午睛隆24道拐、安南古城,夜宿安顺黄果树
Day 4 :安顺——贵阳,游览黄果树瀑布后,夜宿贵阳
Day 5:贵阳——黔东南州南花苗寨、季刀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宿西江千户苗寨
Day 6:西江苗寨——镇远古城,宿镇远古城
Day 7:镇远古城——梵净山——凤凰古城,宿凤凰古城
Day 8:凤凰古城——广州
猪嘴是此次自驾游的司机,几乎一个人开了全程。这辆国民SUV哈弗H6是猪嘴的车子,也是我们此次的座驾,并不名贵,但相当舒适和实用,空间也很大,四个大人一个小孩坐得很宽敞,后面还放着大堆我们的行李和吃吃喝喝的一大堆。我们亲切的叫它小六子。
我是坐在副驾座的摄影师,途拍是我的最大爱好之一。高速公路不能停车,一切只能在零点零几秒拍下,错过的风景固然不少,却也有不少意外收获。人生的旅途何尝不是如此?你永远不知前面有什么美景等着你,但你时刻要准备着迎接未知的美好,才能在它到来之际抓住那一美丽瞬间。
阳光明媚,向着云贵高原出发,感觉云朵就飘浮在头顶不高处。
夏末秋初的时节,高速公路从城郊经过,车窗外的稻谷正是青黄交接之时。
从百色东高速出口进入我们第一个休整地——百色,这是出口旁边的变电站,颇有几分变形金刚场景的感觉。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百色这个地方都是通过百色起义。高速口下来就可以见到这座高大的红色雕像矗立在正前方。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百色。还是住在过年时,我去罗平拍油菜花回程时住过的酒店,感觉比较舒适,而且周边吃的也很不错,用广东俗语讲就是“食过返寻味”。说起百色,印象最深就是烧鸭粉和桂7芒果。可见吃货的记忆是由食物作为基点。
吃过百色的烧鸭粉后,我们便开始今天前往贵州的旅途。今年过年时去罗平拍油菜花,回程曾从汕昆高速公路上的马岭河大桥上经过,不经意看了桥下一眼,一条壮丽的大峡谷猛然跃入眼帘。峡谷因为水的沁润显得青黝,短短数百米间,七八条细长的瀑布如轻风撩动的纱帘,悬挂在两百多米深的崖壁上,瀑布从峡谷两侧落到谷底的激起浓重的水雾以及汇成一条清流。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偷窥了仙境的爱丽丝。
回来后一直对这条被称为“地球最美伤疤”的马岭河大峡谷念念不忘,这次猪嘴和老邹约上的贵州自驾游,我说什么都要推介他们一游马岭河大峡谷。作为旅行达人的他们,竟然还不知道兴义这个地方有个马岭河大峡谷。真可谓是不为世人所知的仙境。
高速公路两旁的大山虽然不是特别高,却在早晨云雾缭绕,说明这一片树林比较多,清晨的湿气被蒸发成为云雾。
马岭河大峡谷位于黔桂两省交界的一个盆地,闻说国道324上的一座老桥是俯瞰峡谷的最佳观赏点。跟着导航去马岭河大峡谷景区的路上,我一直在寻找桥。上面这座是高速的马岭河大桥。并不是我们的最佳观景点。
如果说之前匆匆而过的惊鸿一瞥是在门缝外偷窥一眼,那仙境的窗口就是我寻找的这座桥,它六七十米长,横跨在峡谷上。眼前这座便是我们要寻找的桥。已经被定义为危桥,上面禁止停车。我们把车停在桥头,走回到桥面可以俯拍两侧的峡谷全景
从桥上看整个大峡谷非常震撼,碧绿的连绵大山,突然在这里断裂开来。谷底的马岭河深切在桥底上百米以下,山谷两旁的峭壁悬挂着几十条瀑布,这是我前所未见的美景。
马岭河大峡谷是典型的箱型峡谷,两壁直立巷道。很久很久以前马岭河是条地下暗河,后来由于地壳变动,上层的砂页岩崩塌后被冲走,才形成现今这个深切的大峡谷。这个70公里长的峡谷,河流落差竟达到1000米,平均每公里落差有13米多,难怪峡谷中激流奔腾,河水就像奔跑着下楼梯一样,跑得气喘。
桥面上俯视谷底行走的游客,小得像星星点点。
马岭河峡谷最让人称叹的就是瀑布奇观。最密集的地方1.7公里内竟然有20条瀑布。两岸众多支流因下切速度不同,滞后于主流,马岭河峡谷上层地表恰好分布着隔水的砂页岩,形成隔水层,这才是这里的河流一直流淌到峡谷上方,形成大量瀑布的原因。
加载更多
游完马岭河大峡谷,已是日暮。我们决定在万峰林景区找客栈投宿。万峰林是兴义的一张名片,位于兴义市城南方向,毗邻马岭河峡谷的中下游,东至坡岗,南达广西,西到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占了兴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中国国家地理》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开车进入万峰林,眼前的一切让我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舒服。一座座喀斯特小山峰组成了峰林,一条红色的单车径蜿蜒穿行于翠绿的田野和村庄之间。如果有时间住上一阵,骑着单车四处逛,一定非常惬意。
落日余晖把天空映照得金黄,此刻身处峰林之下,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了。
我们找了一家武侠风的客栈,装修很是用心,虽然不是豪华型的,但住在里面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由于不是黄金周,也不是春天油菜花开时的旺季,房价并不太高。
安置好晚上的住宿,走出门外,眼前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随处可见的勒杜鹃,营造出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怡人环境。
落日后的村庄,一朵朵小花在晚风中舞动着优美的身影,一只只小鸟停在电线上像是五线谱上的美妙音符。
不知道是不是村子实在太幽静,环境太舒服,竟然一行人一觉睡到天大亮才起来,错过了万峰林的清晨,甚是可惜。因为从对面山坡上的观景道俯瞰那林立的峰笋,最好的时间是日出前后那段黄金时间,平时会是逆光,造成拍摄效果不佳。而且检票口工作人员上班前上山拍日出可以连那80元门票都省下了。
村庄的路口有一对雌雄石狮子,做工不算精致,但看得出是被用心装饰过。
景区门口的格桑花丛,很多蜜蜂在采蜜,很美的画面,花为蜜蜂而开,蜜蜂为花而来。
在人们普遍印象中,“喀斯特”几乎是贫瘠和荒凉的代名词,而万峰林,则无疑为纠正这种观念的偏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锥形峰林之间的坝子是连绵向远方的平整田野。现在正值水稻青青的季节,如果是春季到来这里更是媲美罗平油菜花的黄金花海。
我们买了门票(80元)和观光车票(60元)进入景区,不得不说,还是挺贵的。不过每车配一个讲解员,到每个观景台都会停下来,观景台也配有讲解员,而且都是热情美丽的小姑娘,给人的形象还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的问题也都是热心详尽地解答了。观景台下车后不必急着上车,只要你有车票,可以搭乘任何一班观光车到下一个观景点
我们在每个观景点都下来尽情拍照和航拍,虽然太阳光线猛烈,多少影响了最终效果,但整个景区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舒服。虽说门票和车票加起来不便宜,但却让人感觉还是值得给的。所以说热情的服务态度总能给游客带来正面的感受。
清一色灰瓦白墙的民居呈带状分布在峰林与田野之间,和周边环境和谐地搭配着。
当风尘仆仆的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万峰林之下吟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诗句,这处磅礴数千里的西南奇胜始为天下人广知。
加载更多
一支车队正在缓慢地艰难攀爬着曲曲拐拐的史迪威高山公路,20多个180度的拐弯叠加着升到山顶,构成了一个世界公路奇观;这幅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还在于全景般地展现了这条抗日战争的国际大通道,很早就被中外报刊刊登,使“二十四道拐”成了著名的“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或“利多公路”的标志。
说晴隆因二十四道拐闻名于世一点都没错。这里有二战研究史上一个长达60多年的误会——这段堪称“抗战生命线咽喉”的著名公路,其形象早已随新闻照片蜚声世界,却几乎无人知道其具体位置,多年一直被误认为在云南乃至境外,其实是在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
晴隆位于云贵高原中部,苗岭山脉的西部,属于高原峡谷区。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属深切割岩溶侵蚀山区。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
我们驾驶着小六子挑战了二十四道拐,全程只能挂一档,无法升二档。为了避免半途死火,还把空调给关了。整段公路虽坡陡弯急,但无惊恐之感。现在由县公路局养护,仍可通车,但只有少量车辆通行,主要也是我们这种游客吧?虽然现在的汽车工业发展,让走这条曾经艰难的公路变得轻松,但大货车要走这路仍然太费劲。
24道拐所处之地古称鸦关,又称之为半关。盘旋于雄峻陡峭的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鸦关之雄险,名闻滇黔,明嘉靖年间,诗人周文化由此路过,留下了“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的诗句。
24道拐就修建在这样一个艰险的地段,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24道拐弯道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1道拐与山顶第24道拐之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路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由关口向下俯视,24道拐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谷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24道拐公路犹如巨龙盘山,高耸入云端。
观景台脚下正在栽种花朵、修建一些特色造型的小房子。可以预见未来这会变得越来越美。
加载更多
从晴隆山的观景台下来,又回到晴隆古城处取车,它是个为拍摄电视剧《24道拐》修复重建原本的安南古镇,所以处处充满民国风。
一位《功夫》中猪笼城寨包租婆造型的妇女拿着一个大面盆从对面走来,让我误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电影中去。
沿着幽长的青石板铺就的台阶逐级登上城墙,用手在那些石板堆砌成的石墙上摩挲,眼前有些破旧的古木楼宇,木质陈旧的门橼,仿佛回到曾经的古镇
只有少数店铺还开门营业,卖些玩具和零食。
古朴的小屋边穿行,残垣断壁时而出现于眼前,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幽怨浪漫、璀璨辉煌的过往。
眼下已近日落,游人稀少,经过精心布景的古城,更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傍晚六点告别了晴隆,我们继续前往下一站——安顺,明天游览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那种名气比其省份还要大的景点,提起贵州,人们第一时间会联想到黄果树瀑布,而知道黄果树瀑布的人却不定知道贵州。现在的黄果树瀑布与其说是自然景观,还不如说是人文景观。陡坡塘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宽的瀑布,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开始的镜头,师徒四人从一条宽阔的瀑布上走过,取景地便是陡坡塘。
在游客中心排了好长好长的队才挤上往第一个景点——陡坡塘的车。也许是因为暑假游客太多,或者是多年前设计的景区道路极不人性化,来去双方向都共用一条狭窄的路,也没形成环线,挤进去看完又得挤出来。
当我们走进陡坡塘景区时,面对的是汹涌的人流和火辣的烈日,而且每到一个视角稍好的地方,都是一大堆人挤过来抢位置拍照,拍出来的照片光比大、画面雷同不说,摄影就更是无从谈起的了。
“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游记》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瀑布钙化而成的洞穴,在水流经过时产生汽笛效应,故陡坡塘瀑布又称吼瀑。今天在摩肩擦踵、人山肉海中欣赏这个陡坡塘大瀑布,听到的只是人吼和尖叫
随处可见鸟儿蝶儿飞,尚能带来一丝美好的联想。
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上游一公里处,白水河在这里突然“刹住脚”,在陡坡塘瀑布顶上形成一个巨大溶潭,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面最宽的瀑布,顶宽105米,高21米。瀑面逶迤在100多米长的钙化滩面上。“钙化”是喀斯特岩溶地貌上一种特殊的景观,它是碳酸钙在流水中不断溶蚀、沉淀的过程中,逐渐沉积而成的。
平日白水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坡塘瀑布显得十分清秀妩媚。瀑布水层沿着和缓的瀑面,均匀地撒开,在一鳞鳞的钙化滩面上轻盈地舞着,如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纱,又如一面面张开的素绢扇面。此际洪季来临,陡坡塘瀑布便消失了往日平水时的秀色,而变得异常凶猛雄壮。
其实过了这个桥,再沿着河往下走一千米便到了黄果树大瀑布,我们却不知道,偏偏走了出去坐景交车到了坑爹的天星桥景区。去到发现全是人从众,是我唯一一个一进去就想出来的景区,而且根本出不来,只能跟着人潮慢慢捱完全程。痛苦啊!
进天星桥景区前的河谷倒是挺不错的,景交车不停,在车上随手拍的。
进入之后就再也拍不到风景了,也没人像,我们几个人都被挤散了。人多得只能拍拍脚下的睡莲和蜻蜓。
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分叫数生步,踩着刻有日期的石块在流水中穿行,此刻的心情就像洪水天踩着砖块过积水滩一样,哪有心情留意自己生日的石块。顺着人流缓慢前行,根本拍不了照,而且是那种你走也得走,不想走也得走的情况。
如果说狭窄的小道是因资金原因,那狭窄的通道上还允许摆卖,那就是景区管理水平了,不足两米宽的过道竟然还能挤得下卖玉米、西瓜等零食的小担挑,而且全程基本看不到有垃圾桶,我很好奇这些吃剩下的玉米棒和西瓜皮是怎么处理才好。
天星桥就是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及水石盆景。一条三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之中,逶迤于盆景之上。如果是人少和淡季还是值得一游,但如果遇上旺季就建议别去给自己添堵,会让你游兴全无。
一条水蛇从竹排下游过。
《西游记》中高老庄取景地,毫无亮点可言。整个景区充满人工痕迹,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与其说是自然风景,还不如说是人文景观了。据说穿过高老庄到天星洞才是这个景点的精华所在,但经过刚才那样的人龙游,早已游兴全无。从天星桥出来,匆匆赶往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景区同样多人,我一路见缝插针般小跑,赶到第一个观景台,这里只能拍到半截瀑布,我连忙架好三脚架便拍,最终发现带点前景的瀑布还是别有韵味的。瀑布之上的树木开了两树黄花,远观犹如点睛之笔。
观景台的脚下是间树屋造型的房子
瀑布激起的水雾弥漫在半空,顺着风飘散开来。我们此次恰逢数年间难遇的洪峰经过,整个瀑布的水流量比平时大家能见到的都要大,站在瀑布之下,面朝飞扑而来的水雾,耳闻磅礴的流水声,倍感震撼。
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81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在三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也。"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中, 发出震天巨响,势如翻江倒海。
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区属于岩溶地貌,漏水、跑水较多,瀑布水量难以保持长期丰沛,到了枯水期则要依靠瀑布上游的水库调节,夜蓄日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黄果树瀑布的水帘洞也是《西游记》中水帘洞的洞口取景地,人龙排得吓坏人,据说要两小时才能排到,刚经过天星桥人龙阵的我们果断放弃了。
在景区出入口至瀑布这段路间,有个盆景园,进来的时候没去看,出来时走累了,在里面坐坐确实不错。
亭台楼阁和假山奇石相映成趣。
加载更多
在贵阳休息一晚之后,我们继续黔行。今天要到西江苗寨感受贵州的苗族风情。
高速下来不远便是西江巴拉河景区了,所谓巴拉河景区不是单指某一个景点,而是整个巴拉河沿岸的各个苗寨和河畔。
广场上被放大成百倍的苗族特色头饰造型的雕塑。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以大为美、以重为美和以多为美。
时近中午,我们便在路边的一间依山而建的山庄停车吃饭,环境非常不错,开满了紫薇花。真的是需要爬山上去的山庄,每个凉亭就是一个独立的包间。人不多,可能正赶上员工休假,只有老板和老板娘在忙活,我们点的柴火酸汤鱼就等了很久才上。
连洗手间的外表都装饰得很有心思。
边吃饭边拍些花花草草、蜜蜂蝴蝶,也确实让人心情放松下来,缓解了从一路高速赶路的紧张感。
人一放松,各种白日梦便浮现眼前,因为从小迷恋金庸大侠的武侠小说,对充满神秘,甚至带点诡异的苗疆很是向往,特别是被小说家描述得出神入化的“蛊”更是充满好奇,早已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现在是真正踏入这片苗地,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我们吃饭的凉亭周边是各种迷人的小花,甚至有不少蛇蜕下的皮依附在石头上,不是一条,是一块石头上就有好多条。想来这真是个原生态的地方。
吃过午饭,我们没有直奔西江千户苗寨这个已经开发成熟的景点,而是先沿着巴拉河畔开,沿途欣赏这里古朴的村寨。巴拉河流域被人称为苗族文化遗产保留地。由南花、怀恩堡、季刀、朗德、南猛、脚猛、猫猫河等七个村寨构成。七个村寨被巴拉河串连成一体,就像一串闪耀珍珠链。
每个苗寨进寨的路都有一座风雨桥。传统的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随着社会发展,现在越来越多是使用水泥钢筋而建的。
巴拉河是一条在黔东南苗岭山谷蜿蜒穿行的小河。流量不大,水域不宽,但水色清澈纯净,碧绿得就像翡翠一般。尤其是以凯里三棵树镇为起点沿河而下近40公里的流段,水势轻柔,漫流轻淌,如诗歌微吟漫唱,颇具闲情逸致。由凯里到雷山二级公路沿河岸并行延伸。行驶在这条路上是体验苗族文化及休闲放松的不二选择。
加载更多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为全国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徒的主要集结地,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
到达西江苗寨时,已近傍晚六点。太阳被崇山峻岭挡住,没法直视到它的踪影,抬头只见那幽蓝得有点鬼魅的天空。
一路往里走,看到很多人家都是这样晾衣被和各种庄稼粮食,原因是位于山坳深处,每天太阳能够照射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哪怕是晴天,大多数山脚下的房子也处于背阴处。加上雷公山的原始森林雾气也很重,早上整个苗寨基本上被云雾所笼罩着。所以感觉湿气比较重,整个苗寨给人的感觉比较潮湿。
穿寨而过的白水河,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连接两岸的,除了精致的风雨桥,也有这种简易的木板桥。这里很多人在推销自己家的客栈。我们还没定好房,决定找一间靠近观景台的,以便第二天早起拍晨曦。
苗寨吊脚楼依山就势,层层叠叠。寨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寨,名副其实的“山寨”。
最后一缕阳光撒在山岗上,和眼前黑压压的吊脚楼形成不同的明暗对比。
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之间,偶尔还见缝插针地长出一棵大树。
加载更多
前一天查了日出时间,住在观景台附近的客栈,提前半小时到观景台,来拍日出的只有寥寥数人,和昨天傍晚日落时挤满观景台的场景真是对比鲜明。等待黎明的过程略显漫长,微弱的光线不足以拍出好的照片,即使是长时间曝光拍摄,所得到的照片即使亮度足够也只会是一片灰白,没有阳光的描绘,这个世界就是灰暗的,之所以摄影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就是全靠光线来挥洒出一切。初秋的天气不至于十分冷,但穿件短袖在凉风中守候日出,也是感觉阵阵凉意逼人。等待需要耐心,要出大片必须等待适合的光线。
早已过了天气预报预计的日出时间,仍然没有日出的踪影,因为身处这大山深处,太阳要越过山岗才能见到。山上的水气随着渐渐升温,形成了白色的雾,和对面的房子升起了白色的炊烟交织融合在一起。渐渐飘散开来。直到天边金黄的云霞逐渐显现,我知道太阳离我越来越近了。
对面粉红的天空下,云朵变得越发金黄,我一边调试着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一边透过微弱的光线寻找适合构图。太阳终于从山尖探出了头,光芒刺穿了厚厚的云层。
随在太阳升起,顺光的一面有了一点色彩。
前面一帮单反大叔使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各种拍摄。
清晨的苗寨,卸下夜晚妖艳的浓妆,重新以一副小家碧玉的清纯面孔示人。大部分人都沉浸在睡梦中,只有三三两两的早起的人沿着河边散步。
昨夜灯光最为闪耀的喧闹剧场,此刻正静静地散发着古朴淡雅的韵味。
水墨般的青黛色大山正是我的至爱的,眼见此情景,狂按快门贪婪地摄取着。
如果说顺光的展现是座让人感觉穿越回到古代的古朴村寨,那么逆光的剪影更让人仿似误入云雾缭绕的仙境,不似在人间。
加载更多
从西江苗寨到镇远的路并不远,开了两个来小时便可到达镇远古城。在西江苗寨的门口便有好多旅游大巴专门走这条线。在网上初见镇远古镇的容颜,以为是凤凰。世人也大都独闻凤凰之名,而不知镇远。而分别到过两地之后,我总觉得沈从文笔下的风雨边城更应该是眼前的镇远古镇。
镇远,黔东南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千百年间把守着从中原入西南的咽喉要道。大明的金戈铁马,水运的兴极一时,让中原文化在城中的一砖一瓦上刻下历史的印记,也让镇远在黔东南一片少数民族风情的吊脚楼之间,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我心目中的古城,哪怕不是古朴清幽,也必须不能人头汹涌,犹如《清明上河图》般场景。我独爱那些偶尔只有三两游人慵懒地漫步经过,而绝对不是白天热闹如大都市的商业步行街,晚上喧闹如酒吧街的所谓古城古镇。
镇远仍然保持那份恬静,也许是名气不够大,也许是交通不够便利,主要是没有那一拨拨如过江之鲫的旅游团。主街每隔不多远总能见到高大的牌坊,顺着牌坊的小巷内进就是真正的古民居,游客大都追求住在临河的江景房,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古韵所在。
镇远博物馆,原名镇远展览馆,位于主街上,是免费开放的,刷身份证就可进入。里面主要是关于镇远的图文资料,实物较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时间安排选择是否前往。
午后明媚的阳光下,碧绿的舞阳河和岸边的青青翠柳显得和谐共融。
河岸上还有当地居民晾晒着的辣椒和各种香料,显出几分原生态的质朴。
镇远的母亲河——舞阳河蜿蜒穿城而过,一汪碧水绿得叫人陶醉。相比阳朔、丽江、凤凰名气极大的古城来说,镇远古城要安静多了。
恬静的下午,空旷的河边小道。
猛烈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几个顽童正在河中央游水消暑。
加载更多
昨天清晨西江苗寨的晨雾和傍晚镇远的火烧云都让我坚定地认为必须要早起拍摄镇远古城的日出。
清晨五时,匆匆起床,背上摄影、航拍设备就往石屏山脚赶,登山过程中俯瞰古城,古城的街灯仍未熄灭,人们尚在睡梦中。
环抱镇远古城的九大山头,唯有石屏山观日出最为理想。石屏山上有座观景亭,这里是观看古城全貌的最佳位置,而山顶的苗疆长城的烽火台却是观日出的不二之选。站在透着几千年历史沧桑的古城墙上,看着瞬息万变的云山云海和日出,再加S型穿城而过的舞阳河,激起无数游人心底那豪气干云的梦想。
和别的景区不一样,镇远古城石屏山景区每天早晚游客可免票自由登上山顶。背着单反相机、三脚架、无人机等一堆装备一路小跑上山,登至山上的观景亭处已经气喘如牛。天上的云霞提醒我日出马上就要到来了。
抬头看着山顶的烽火台早已有其它看日出的游人,还有一半路程,咬咬牙继续沿着石阶向上攀登。
石屏山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度达200余米。沿着一条“之”字行石板路直往山顶,花了20分钟终于到达山顶,此时已是满头大汗了。刚到山顶就看到了漂亮的朝阳,于是匆匆架起相机拍摄。
阳光映红了舞阳河面,像块金色的镜子般反射着金光。群峰叠嶂在被阳光映照得金灿灿的云雾缭绕之中,显得十分梦幻。
阳光下的古城墙显得古朴苍茫,远山的云雾似是仙境一般。
加载更多
快接近梵净山的时候,路过亚木沟,是个新开发的景区,没什么人。就是那个在网上炒作卖空气罐头的地方。没感觉有什么特别来着。呵呵!景区门口有一大片荷塘,几只白鹭在莲叶之间飞来飞去,我正想说真的仙气十足的时候,白鹭竟然和鸡鸭争食,也算是少见。
荷花是国画中常见的主题,艺术修养差点都拍不出那份意境,本人功力还不够,只当是练手了。
竹影婆娑,倒是有几分仙人居所的感觉。
终于到达老邹一真念叨的梵净山。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其名字可以理解为“梵天净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号称排在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后面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老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梵净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一定要到这片梵天净土来参拜一下。
我到梵净山之前,可以说是对此一无所知,想来这些年也爬过不少名山,所以也没有对梵净山特别在意。一入停车场,便有很多大妈围过来卖雨衣。心想如此晒的天气,怎么要雨衣呢。大妈说,年轻人,你相信我,现在山上下雨了,这里卖你十块,上面雨衣卖二十块一件的。我们不为所动,从车子后备箱拿出行李找出冲锋衣便径直往售票处去了。
到了售票处,景区的LED公告牌写着因此时山上打雷,暂停售票,具体时间待通知。OMG!我们在山上明明晒得不行啊!只好在旁边的小店吃碗米粉慢慢等吧。梵净山真的那么神奇?
吃完米粉歇了一会,售票处便重新售票了,我们买了票进景区,先是坐中巴再转乘缆车上山。公路上行弯道极多,车快恍惚,根本无法阅览沿途的景色,未几,车便停在了位于鱼坳的造型别致的索道大楼里。大楼委实有些特色,在刀削斧劈的绝壁处凿岩而建,突显峥嵘,挺拔气势。话说开中巴的司机真是比滕原拓海还厉害,半小时的山路就像坐在云霄飞车上一样,驾轻就熟的司机大哥全程几乎都不用怎么刹车就把我们送到索道大楼。
坐上缆车一路上升,感觉这里的索道比玉龙雪山、海螺沟等冰川雪山的都要陡,随着海拔的急升,开始有点凉意袭人,还不时感觉自己有点耳鸣,缆车穿行在云雾中,快到顶的时候便开始下起了小雨。果然是一山有四季的立体气候区。
山上的雨衣当然也就比山下贵了。雨不算大,穿着冲锋衣便可继续攀登。梵净山除了是弥勒道场,还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哦,山里珍稀动植物都十分的多,登山道的休息凉亭两旁还有动植物的科普知识长廊,休息的同时还可以顺便科普一下,确实是非常好的设计。
梵净山不愧为植物王国,植物种类确实繁多,山道两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只是认识的少不认识的多,这里空气绝对清新,相信负离子含量一定会很高?只可惜,一路上去,山路两旁再无其他,对于并非植物学家的我们来讲,郁郁葱葱的植物看多了也就剩下走路了。
沿着登山径向上走了十分钟,便离开了雨雾区,天气变得清新开朗。
用不了多久,便到达梵净山标志性景观,没有想像中的雄伟气势,被游客团团围住等待合影。
正当我以为梵净山不过如此,徒感失望之时,一阵大风吹过,把周边的浓雾都吹走了,眼前原本一片白茫茫的天地,变得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峰和寺庙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变得仙气十足。
红云金顶从云雾中露出了山尖,一群鸟儿从上面四散飞出来。好像《阿凡达》中的悬浮山。不到一分钟,云雾又把红云金顶笼罩起来了。
加载更多
凤凰古城就在梵净山的隔壁县,从梵净山下来便驱车直奔凤凰,到达古城,夜幕已经降临。遇见凤凰的第一面就是夜景,这座世人皆知的古城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现在是中国最有名的古镇之一。
凤凰古城又称风雨边城: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未到凤凰之前,多种幻想浮现脑海。
饭后走在沱江边闲逛,原本应该是件惬意的事。但摩肩接踵的人潮,岸边酒吧震耳而浮躁的电子音乐,燥热空气中蔓延着江水的腥味和各种香水、汗液味道混合在一起,让我下意识感觉到这真的不是一个古镇的面目。甚至只能用乌烟瘴气来形容。
夜色中的南方长城
古城的北门城楼前,有一排古跳岩,是古城人气最旺的地方。
这座新修的风雨桥,分为两层,下面是通道和商铺,上层则是需要缴费才能上去的观景台。对于我来说,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无人机升空便可轻松拍到高处的风景。
静静停泊在码头的游船和江对岸喧闹的酒吧是个鲜明的对比。明天一早就要角色反转了。
加载更多
清晨六点,天刚朦朦亮便醒来,推开客房的门,走到临江的阳台上,看着恢复了清净的凤凰古城。
简单洗漱之后,背着无人机和单反相机便出门了。清晨的沱江游人稀少,几位大婶正面沱江边洗菜,古镇多了几分朴素的生活气息。
昨晚夜蒲的男女都没起床,街上的店铺都还未开门,凤凰还是一副睡梦中的清纯样子。
沱江边的水车周而复始地转运着
未到凤凰之前,便有前辈告诉我,凤凰非常商业化,如果你想寻觅它古城的样子,必须赶在别人还没醒来的时候就要出发拍摄。
在城墙边,我放飞了无人机,沿着沱江飞行,拍摄整个古城。一位正在江边晨运的当地老伯,好奇地看着我操纵无人机,饶有兴致地跟我聊天,还向我介绍哪边才是真正的古城,那边十年前还是稻田,如今都变成了楼房。叹息现在的人太多太杂,以前来这边的都是作家、画家。如今这些人都不来了。
加载更多
评论(2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