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最早知道的凉州,其实不是边塞诗的悲凉和惆怅,而是三国的西凉军团,先有董卓,后有马腾、马超,都在三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当然,三国的西凉并不等于后来的凉州,也就是现在的武威,而是包括了几乎整个甘肃的范围。
访古凉州,不仅是对六朝故地的怀缅,更是对金戈铁马的想象。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去甘肃,之前走过了繁华的河西走廊以及佛法东渐的陇东,但之于凉州,每次却都只是经过,没能停下脚步好好的品味,就像繁华一时的武威,人们总是来来去去,西征、收复、建都......却最终被历史掩盖,终究落寞成了少有人知的甘H。
凉州之外,除了「人烟扑地桑柘稠」 的富饶之地,「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西北商埠重镇,更是烽火长城的历史延绵,与400年龟城的前世今生,深入黄河石林的驴车,拉不走回不去的乡愁,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尽想象。
说好的凉州访古,浓缩在小长假的三天四晚中,终究梦回丝绸之路,浸润在久远厚重的佛性之中。
老规矩,预告片走起。
推开尘封的沧桑,梦回大明感恩寺
祁连四月飞雪,走不进的马牙雪山
比莫高窟更古老的石窟之祖
邂逅河西走廊的小巴松措
加载更多
一夜的火车,终究辗转反侧,一直以来几乎从没有在卧铺上睡着过,这次也不例外,但是一早到了兰州后,还是像打鸡血一样的开启三天的清明小长假。租好车后,一路奔向武威,还好兰州不像成都般拥挤,出城只是小堵片刻,便走上正轨,第一站便是红城感恩寺。
从兰州一路开过去,耗时近两个小时,可惜天公不作美,从阴云密布到雪花纷飞。红城镇和大多数的北方小镇一样,少了些烟火气,看起来像是关门闭户,但生活的日常却又有条不紊。
感恩寺近小镇的尽头,可见标识,但岔路很隐蔽,一不注意就会开过。蜿蜒的小路延伸到小镇深处,直到红墙之外,便是感恩寺,寺前有个小型停车场。
感恩寺看起来大门紧闭,只有几个当地人站在寺门的牌坊下,心里不禁一紧,第一站不会就吃闭门羹吧。停车后急匆匆询问老者,老者口音很重,不太听得懂,但是指了指牌坊旁的铁门,原来并没有上锁,一推就开了,还好还好。
红城感恩寺,又名大佛寺,坐北朝南,属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据寺内《敕赐感恩寺碑记》载,感恩寺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 年),由永登连城第五世土司鲁麟为其父母修建,弘治八年(1495 年)建成。山门门楣上有清咸丰八年(1853 年)修缮题记。
现存寺院坐北朝南,呈一字纵深分布,从无人机的视角可以看到感恩寺建筑非常狭长,隐匿在一众民居之中,倒是并不十分显眼。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牌坊、山门、碑亭、力士殿、天王殿和大佛殿,东西两侧分别建有护法殿、菩萨殿、僧舍等,其中碑亭和牌坊是清代重建,其余均为明代建筑。
加载更多
从红城感恩寺一路向北便是永登县,此处有一座县城仅存的明代建筑——海德寺,是省保,正好顺路一看。下高速,进城前会经过满城遗址,一看就很有历史感,残存有土质城墙,但现在似乎已经作为部队驻地,远远可见石碑,不过戒备森严的样子也就没有停留。
海德寺不是很好找,百度导航的位置,汽车根本无法通过,只能自己手动导航,穿过各种小巷,尽头才是海德寺,包围在一众7、8层的老式居民楼之间,看起来像是新建的一样。
看资料,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十六年(1418),比红城感恩寺还早74年,不过真正保留下来的只有大雄宝殿,现存大殿正梁上的题记为“大明正统拾贰年(1447)岁次丁卯陆月拾伍日辰时建。”大殿并未开放,从殿外的斗拱及之间的彩画直观上看得出年代感,不过应该是经过修复,和感恩寺完全不能比。
穿过山门和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一棵六百余年历史的菩提树,为海德寺镇宝之物。菩提者,乃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之意。海德寺的这棵菩提树是西北区域最大最久远的菩提树,先有树而后有寺,被视为兴寺之物。
没想到的是海德寺竟然是藏传佛教寺院,围绕着菩提树的转经筒,和各种藏式装饰,很有藏区的感觉,不过永登好像并非藏族自治县,紧邻的天祝县才是。
加载更多
离开永登继续北上,雪也越下越大,就连高速路两旁的小山也都成了银色世界,只是视线也越来越差,连绵的群山几乎都掩映在云层之中。心里难免有些担心,因为心念念的马牙雪山就要到了,只是可能无缘一见。
马牙雪山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甘肃省天祝县西部,主峰白尕达,意为最高的须弥山,海拔4447米。从严格意义上讲,马牙雪山不能算真正的雪山,毕竟不到4500的海拔,实在不可能做到积雪不化。称之为雪山,大概是因为其岩石表面多呈白色之故。
出安门收费站,继续往南进入祁连山国家公园,便是通往马牙雪山之路。路遇一观景台,本来准备远眺一番后便离开,但是雪山果然隐匿云中,天也阴沉得紧,终不得见,周围只是一片衰草,十分荒凉,旁边小丘上隐约可见土垛,想来可能是长城的遗迹。
不过就此离开还是心有不甘,于是驾车继续朝马牙雪山方向行驶,路上的雪也越积越多,直到路上已全是积雪,才不得不终止前行。看地图,这里应是炭窑沟村,于是把车停在村尾,又步行了一小段。
加载更多
这次凉州访古,最期待的就是天梯山石窟,作为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天梯山石窟被学术界认为是“石窟鼻祖”,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
从黄羊下高速,蜿蜒的小路渐入大山深处,天梯山石窟比想象的更加偏僻。翻过垭口,黄羊水库映入眼帘,远山积雪,倒是很有点巴松错的感觉。
水库岔路的尽头就是天梯山石窟,目前正在修整中,好在并没有关闭。天梯山石窟创建于北凉,经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可惜的是,1958年为解决灌溉问题,在天梯山石窟附近兴修黄羊水库,当时估计水库会将石窟淹没,所以将天梯山石窟,除大佛窟外其他石窟都做了搬迁,因此现在天梯山可看的也只有大佛窟一窟。
但实际看,好像水库也并没有蓄水到淹没其他石窟的地步,离开源生地的造像和壁画,现在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和新建的武威博物馆,虽然看起来仍然非常震撼,但失去了原有环境,多少还是觉得缺了些什么。
说回大佛窟,还是挺壮观的,从窟底到窟顶高达27米,主尊超过23米,除大佛外,两侧还有石胎泥塑6尊,分别是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不过显得有些拥挤。
加载更多
虽然1958年修建的黄羊水库对天梯山石窟带来了几乎毁灭性打击,但不可否认黄羊水库的确对当地灌溉作用很大,而且带来的景观确实也很好看。
我去的那天虽然天气不好,但碧波荡漾的湖水与巍峨的天梯山,正好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山间盆地,加上前几天甘肃降温,天梯山上也是一片白雪皑皑,看上去雪山+湖泊的组合,有点晃眼巴松措的感觉。
自驾可以一直开到水库的坝上,当地也在打造网红景点,有特色民宿、有风车小道还有打卡的拍照点,不过即便是清明小长假,这里也完全没有人,循着湖边的清风,走起来也是蛮惬意,隔着湖水还能看到对面的天梯山石窟。
当然,欣赏黄羊水库最好的视野还是在天梯,从黄羊下高速开过来,快到垭口的地方,可以看到道路左侧的有一个天梯的石碑,从这里上山有一个观景台,视野挺好的,可以将整个黄羊水库和天梯山收入眼中。
加载更多
武威翌日,晴。武威市区访古的第一站便是南城门,始建于隋代,取卫王杨爽的谥号“昭”,同时为纪念凉州总管卫王杨爽的赫赫武功和功绩所建,后取“武”,故曰昭武,后历经战乱,几经毁坏。
从明洪武十年至万历十五年,历时240年,对凉州城进行增修加固,新修西城门,修建东、南、北三大城门楼,创修吊桥4座,修筑深6米的城壕,用城砖包砌全部城墙,使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
可惜及至近代,原城墙、城门均已损毁,唯有南城门楼还遗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如今所见的南城门为近年复建,通高39.6米,在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应是超过之前规制。
后面在武威西夏博物馆看见过一张上世纪初武威的旧照片,古城、古塔、街市……一片繁华的景象,要是能保存下来那该多好,就不用面对这一众仿古建筑来追忆怀古之幽情。
南城门现在可以登上去,城楼上有五凉历史文化展,所谓五凉即西晋张轨创立的前凉,吕光创立的后凉,鲜卑秃发乌孤创立的南凉,匈奴沮渠蒙逊创立的北凉和李暠创立的西凉。除西凉外,其余四凉皆建都武威。
五凉时期,河西处于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地理位置,成为当时北方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自然留下了璨若星河的历史文物,可惜五凉展里的文物几乎都是复制品,要看真迹还需移步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市博物馆。
加载更多
因为一块碑而建一座博物馆,大概只有这块西夏碑了,去之前还在想缘何它会成为第一批国保,直到真正看到这块碑,才明白其中的意义。
西夏碑,全称是「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应该说没有这块碑,就没有后来对于西夏文的研究。该碑雕刻于西夏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清代嘉庆年间被重新发现,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块西夏文和汉文并存的石碑。
这块碑牛就牛在它是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碑刻,对于已经消失、无人能识的西夏文来说,一下子就有了破解的密码。「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发现,也使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西夏文实物再次进入学界视野。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本身也是相当有故事的。碑刻最早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1927年古浪大地震,大云寺被毁,碑移存武威文庙。2004年,转移至武威西夏博物馆保存。
除开这块碑,西夏博物馆本身就实在乏善可陈,跟银川西夏王陵的西夏博物馆完全不能比。陈列也相当老旧,灯光昏暗,也没有特别持重的文物,倒是显得比较鸡肋。
西夏博物馆旁边就是武威文庙,算得上武威城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与山东曲阜文庙、云南建水文庙并称为中国三大文庙。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
虽然武威文庙规模宏大,但却与海南看到的文昌学宫一样尴尬,就是武威并没有真正出过状元,所以照壁位置的正门是封死的,只能从侧门进入。
武威文庙布局也不同于之前看过的所有文庙,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相当于三院并排,倒是更像宫殿建筑的格局。
个人最喜欢东院,这里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后有崇圣祠,中有东、西二门和戏楼,视觉上感觉是整个文庙最有年代感的院落。
而东院最大的看点就在桂籍殿的牌匾,真的是我看过的牌匾最多的建筑,有一种满屏的既视感,好是好看,就是觉得建造者有点过于张扬了,哈哈。
加载更多
大云寺实在偏僻,虽然也算是在主城区,但是周围大概是在重修武威古城,寺庙就像是在建筑工地之中的孤岛,一度以为自己走错地方。
大云寺之名其实远胜于武威城中的其他历史遗迹,整个武威的历史也都和这座寺庙息息相关,但终究命途多舛,如今仅余钟楼及铜钟为当年原物,也仅仅只是省级文保单位。
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大云寺的历史
1.大云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前凉张天锡始建,作为其宫殿,原名宏藏寺。
2.唐武则天称帝后,令全国供奉《大云经》,寺庙改名大云寺。
3.西夏时称护国寺,刻立了著名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也就是之前在西夏博物馆看到的那块破解西夏文字之谜的国保碑。
4.明代日本僧人志满曾维修大云寺,钟楼也是那个时候修建。
清朝时候,寺院废弃,《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被掩埋于此,清嘉庆九年(1804 年),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此碑。
5.1927年,武威发生8级大地震,大部建筑被毁,仅存钟楼及铜钟。
6.1980年在钟楼后空地搬迁了建于明正德年间的火庙大殿和原山西会馆的清代建筑春秋阁及两廊,组成今日大云寺规模。
想来如果没有那场地震,那么有故事的大云寺大概早就是国保了吧。
大云寺最大的看点就是钟楼和铜钟。“大云晓钟”曾是古代“凉州八景”之一。钟楼修建于夯土砖包台基上,平面呈方形,钟楼为砖木结构,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围出廊,二层重檐歇山顶,登楼的木质阶梯非常陡峭。
钟楼内悬唐钟一口,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钟身分三层铸装饰图案,每层又分六格,每格以带状纹连接,第一层为戴花冠飞天;第二层为天王及鬼族;第三层饰龙、天王。
加载更多
在大云寺钟楼的时候,就望见隔着几条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后来走近才发现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鸠摩罗什寺。
这座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的寺庙,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只是今之所见的寺庙,基本都是近年重建,虽然体量巨大,但已物是人非,唯有鸠摩罗什塔算半个原物,勉强挤得省保之名。
鸠摩罗什寺,是公元389年后凉皇帝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而修建,也是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鸠摩罗什生前曾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409年鸠摩罗什逝世,凉州人民为纪念鸠摩罗什,在姑臧修建了罗什塔,并尊遗愿将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埋葬于塔下。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葺。
1927年,武威发生7.7级大地震,凉州的名胜古迹被毁坏殆尽,城内的罗什寺、大云寺、清应寺无一幸免,全被毁为瓦砾之地,号称“文笔三峰”的罗什寺塔、大云寺塔、清应寺塔均被摇倒,唯罗什寺塔残存半截。现存塔八角12层,看起来复建得还是太新,高32米,全以条砖叠砌。从下起第3、5、8 层均设门,最上层东西有小龛,龛内有佛一尊。
拜访之时,仍有不少信徒转塔诵经,这里也是武威市区最大的庙宇,一如凉州当年,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
雷台汉墓大概算武威最“坑”的国保了,门票昂贵,可看性极差,但也不可否认这里太有名,毕竟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就出土于此。当然,铜奔马并没有在这里,要看真迹还需移步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院。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据记载为前凉(301年─375年)张茂所筑,如今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还有明代天顺年间的雷台观。可惜去的时候正赶上维修,唯一值得一看的部分也只能靠无人机远观。
所以,雷台汉墓的出现,确实是偶然间的发现:1969年,武威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这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葬。而墓主人究竟是谁,一直众说纷纭,由于没有墓志铭,只能从出土随葬品中的铭文推测墓主人姓张,当年曾在武威任“张掖长”及“左骑千人官”,应为一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张姓将军。因此就有了雷台墓主人为张奂、张江、张绣、张轨、张骏、张衡、张猛乃至道教天师张道陵等种种猜测。
不过除了出土的精美文物(而且大多都在甘肃省博),如今的雷台汉墓确实可看性太差,开放的1、2号墓,只能弓着身子进入砖室墓道,既没有棺椁,也没有壁画,不仅空空如也,墓道还搭起各种钢架,根本无法拍照。
加载更多
武威市博物馆新馆,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只留了两个小时给这个博物馆,才发现完全不够用,无奈时光飞逝,也只能赶在闭馆前,快速浏览一遍。
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仅次于甘肃省博物馆,尤以汉唐丝绸之路文物、西夏文物、历代佛教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最具特色。
一楼是武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河西都会,天马故乡”为主题,分为序厅、文明华彩、大汉扬威、五凉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辅郡、蒙元故路、明清凉州等七个单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齐家文化玉器、汉代木雕、隋唐墓志铭、西夏文泥活字佛经、元青花瓷等为代表的各时期文物。
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天马展厅,虽然最著名的铜奔马在甘肃省博物馆,这里只是复制品,但是铜奔马后面,还有各种造型丰富的彩绘木马,还是让人大饱眼福,毕竟凉州自古就出宝马。
加载更多
从武威博物馆出来,虽然已经是下午五点的闭馆时,但是依旧意犹未尽,想着另一处国保海藏寺也在城区北边,就索性打车去碰个运气。滴滴出城后便进入了拥挤的乡镇小路,之后在离导航位置还有几百米的地方,道路竟然被围栏封死,于是只得弃车步行,还好穿过坑坑洼洼的工地,还有一个小的口子可以穿过去。
原来海藏寺所在的片区正在打造海藏湿地公园,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工地,就剩海藏寺孤零零的矗立在一片狼藉中。当时想着肯定遭了,海藏寺多半没有开放,结果一路飞奔过去,寺庙竟然正常开放,也是小激动一把。
海藏寺又名清华禅寺,始建于晋,因寺院周围林泉遍地,芦苇茂密,古刹宛若藏在海中,故取此名。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凉州乃至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道场,被誉为"梵宫之冠"。海藏寺建筑群主要包括牌楼、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无量殿等。
海藏寺历代都有增建修葺,元朝时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借到凉州之机,捐资扩建修缮了海藏寺等凉州四大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如今所见大部分建筑都是清光绪时重建,寺内建筑和布局似乎已经汉化,基本看不出是藏传佛教寺院。不过在游览过程,倒是碰见几个藏族模样的僧众在此朝拜,看来海藏寺在藏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加载更多
不知不觉就到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武威最后一站,打卡国保白塔寺遗址,离城区有20多公里,正好安排在返程途中。白塔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
说到白塔寺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萨班,他是萨迦教派的第四代掌门,23岁时就去印度留学,取得班智达的学位,是西藏自古以来的第一位班智达。在梵文里,班智达的意思是博学的,智慧的。
1247年,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萨班清醒认识到,在横扫中原大地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面前,四分五裂的西藏,根本经不起铁蹄的践踏,只有接受和谈,才能使西藏地区免于兵燹之祸,于是达成了西藏归顺元朝的条件,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之后,萨班在白塔寺中卓锡弘法达5年之久,于公元1251年圆寂。阔端建修白塔以珍藏其灵骨舍利。此塔元末遭兵燹被毁,明清时期曾两度重修,后于1927年毁于凉州大地震,文革中又遭拆除破坏,现仅残存高5.4米、边长14米遗址。国保白塔寺遗址其实就是指的这里,藏在白塔寺景区的最后面,并不是现在景区的主体部分。
如今所见的白塔寺最壮观的部分,其实都是2000年重新修复的,包括高约19米的萨迦四祖的佛塔,及其周围95座不同高度的小塔,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
加载更多
这次凉州访古,我最期待的就是永泰古城。从武威一路过去,有近200公里路程。越是临近景泰县,环境越恶劣,就这样深入戈壁之中,满目寸草不生,偶尔可以望见一些疑似烽火台的长城遗迹,更远处则是雪山连绵,如同天空中飘荡的白色丝带。
当永泰古城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这种感觉绝对不是那些所谓的仿古小镇所能比拟,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止了一般——刚开始是雪山下隐约的城垣,再后来夯土的城墙也越来越近,直到最后进入这个几近荒废的古城之中,也许曾经繁华,但如今更多的荒凉中的惆怅之感。
永泰古城,是明朝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里曾经是一座显赫的军事要塞,因为战争而兴起,又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衰落。虽然清康熙年间永泰也诞生过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钟琪这样的奋威将军,但永泰的辉煌,再无重现。
加载更多
其实去黄河石林前一直在犹豫,一来是这个地方种草已久;二来这是个很劝退的景区,下文有详解,半下午的时间有些紧张。但是想想,既然都到永泰古城了, 还是把这颗草拔了吧,不然以后很难有机会。
当然,最后结果还是好的,总的来说黄河石林还是值得一去,毕竟类似佩特拉的峡谷风光,在国内并不多见,拍出来的照片也很带感,就像美国西部大片一样,而乱入的驴车,又很有地域性,算得上是小众宝藏打卡地。
就是景区的参观过程实在折磨人,如果不提前做好攻略,恐怕会被里面复(keng)杂(ren)的交通体系搞晕。
1.景区大门—|区间车|—黄河石林陈列馆
网红22道拐就是这一段,身在其中感觉就是普通的盘山公路,飞无人机的话,从景区入口起飞即可,本来说回来飞的,结果时间太晚只能放弃。黄河石林陈列馆略无聊,但是必须要进去绕一圈,不然也要等到其他游客。
2.黄河石林陈列馆—|电瓶车|—神龙谷
类似佩特拉的峡谷景观,徒步往返约半小时,风景一般,因为后面还有更精彩的饮马峡谷,时间不够可以放弃。
加载更多
评论(8)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