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虚无缥缈间
优美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
伴随着儿时对蓬莱阁的向往
在生动迷人的神话传说与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间穿越
在人山人海与摩肩擦踵间穿越
凭栏伫立观海听涛涤俗虑洗肺肠
也羡美景也羡仙
烟台,就是古时的烽火台。明洪武初年,为了防备倭寇犯境,胶东半岛北部设置“奇山防御千户所”,依山势建筑城堡。城堡上也设有烽火台。有了这狼烟墩台,倭寇再也不敢前来掳掠了。。
另有一说烟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加载更多
酒至酣时
意犹未尽
就此过海
关于蓬莱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与汉武帝有关,相传汉元光二年,为了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听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所以就来到这里站在海边的小山头上眺望,结果并没有看到仙山,但为求长生不老,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所筑的小城命名为蓬莱,所以蓬莱一名由此而来。其实蓬莱之所以被称为仙境,我想主要是因为海市蜃楼和八仙过海的原因吧。
关于八仙过海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其实八仙过海最早指的是八人逃难。据说当年在丹崖山上的那座房子是用来关押犯人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那就是每天关押的犯人不得超过一百个,有一天不知道为了什麽原因多出来八个人,于是看守的狱长就下令把多出来这八个人扔到大海里,任他们自生自灭,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领,这八个人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拼命游到了对面的小岛上生存了下来,这八个人中只有一个是女的,后来被艺术化了就变成了八仙过海。
加载更多
据记载,城北海面常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飘渺,变化神奇。方士好事,编绘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构建了一个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引来了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说,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正因如此,便有了"身到蓬莱即是仙"的话法。
据记载,城北海面常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飘渺,变化神奇。方士好事,编绘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构建了一个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引来了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说,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正因如此,便有了"身到蓬莱即是仙"的话法。
关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静”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么会到佛寺里,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闻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的伽蓝殿。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振,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各地纷纷修建关帝庙,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进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感德碑亭。清康熙换地曾下旨免了点赋税,地方官员为拍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康熙~万寿无疆
加载更多
过了丹崖仙境坊可以看到 显灵门,显灵两个字指的是后边的天后娘娘显灵,旁边是龙王宫。
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这也是守护蓬莱阁的第二到山门。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龙王宫是1984年重修的。
东海龙王敖广是四海龙王之首,几乎所有的龙王宫工供奉的都是东海龙王敖广,龙王虽然可以兴风作浪,但最怕的就是火,他所拥有的这个火种就成了他成为四海龙王之首的原因。
龙王两边的八位站将分别是:雷 公、电母、千里眼和巡海夜叉;另一边是:雨神、风婆、顺风耳和赶鱼郎。
东海龙王端坐正中,分列两旁的是他的八位站官。这八位站官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具有浓浓的胶东方言特色:巡海夜叉、赶鱼郎、千里眼、顺风耳、雷公、电母、风婆婆、雨神。这八神中最受欢迎的是赶鱼郎,因为他走到哪里就把鱼群赶到哪里。其次是顺风耳和千里眼,他们对渔民捕鱼和躲避灾难也很有帮助。
过了丹崖仙境坊可以看到 显灵门...
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这个戏楼正对着天后宫,每年的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这一天人们就会请人在戏楼上唱戏,为天后娘娘祝寿。
这块山石和旁边的五块石头叫做坤爻石,这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因石头中含有三氧化铁故成赭红色。坤爻石又叫鸿运石。左手摸官运,右手摸财运,双手桃花运
天后宫前院的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像三台星座。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象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戏楼系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莱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把这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各种民间活动,并在戏楼上献演各种精彩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戏楼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装候场和休息用,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
北檐下悬“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说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这是一棵唐朝时种的槐树,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时间太久了,所以这棵树的中间已经烂空了,就连这里的树皮也烂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人工植皮手术植上去的,可能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棵树都这样了还长的这么旺盛?据说这是一棵仙人种的树,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两个人热的实 在是受不了了,铁拐李就随手将一截树枝插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一棵大树为他们遮阴,所以一千多年了,这棵树还是这么旺盛,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发芽和落叶要比别的树晚一个多月。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块树皮和别的不一样,这是1988年做的植皮手术。(当年张果老把驴子拴在这棵树上,驴子把树皮啃了,张果老就从驴屁股上撕下一块皮补在树上,据说女的摸摸这块树皮回家可以治治老公的驴脾气,男的摸了就脾气更大……)清道光十六年(1836 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位于咫尺之间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四令人称奇!
加载更多
与蓬莱"仙境"相呼应,蓬莱阁这一古建筑群中供奉了三组"神仙"塑像。第一组是东海龙王敖广的龙王宫;第二组是海神娘娘林默的天后宫;第三组是以吕洞宾为首的"八仙人"聚居的蓬莱阁大殿。这三组"神仙"均与"大海"密切相关...
丹崖仙境坊。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
在牌坊下面,俗话说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蓬莱阁”了与我国的岳阳楼、黄鹤楼以及滕王阁 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它建于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莱阁”三个字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铁保所书。现在一楼是一些蓬莱的风景图片展览,二楼留有八仙醉酒的蜡像。
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它主要由吕祖殿、蓬莱阁、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蓬莱阁雄居丹崖之顶,处在众星拱月的位置上。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荷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
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廊柱上有黑底鎏金行书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指蓬莱会神仙
加载更多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
清朝福州龚葆琛题的: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
加载更多
田横山又名老北山。公元前202年,齐王田横因逃避汉将韩信的追杀,率五百壮士东赴胶东在此山筑寨为营。后来田横不愿事臣刘邦,自刎身亡。在田横山踞守的五百壮士忽闻田横死讯,高唱葬歌,歌罢相继自尽尽忠。威武不屈,气高节烈,惊天地动鬼神的田横与五百壮士壮举,后人因之命此山为田横山。
加载更多
黄渤海分界坐标: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同时也是黄渤海分界点。二龙戏珠,吉祥如意。
黄渤海分界坐标: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同时也是黄渤海分界点。二龙戏珠,吉祥如意。
山上建有灯塔,它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
加载更多
景区如同横卧在海上的宝葫芦,美轮美奂,惟妙惟肖,景点错落有致,其中滨海平台、观景长廊、触摸池,适合儿童观赏,更有奇石林、珍禽馆、海豹岛等,令您流连忘返。
八仙过海景区又名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在山东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与丹崖山、蓬莱阁、长山列岛隔海相望,天高水阔,景色壮观。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现,奇景虚幻缥缈,美不胜收。
加载更多
颐心亭和八仙亭 颐心亭位于宝葫芦状景区底部,为四角双层建筑。此处被视为感悟养生之道的地方。道教是崇尚养生的,希望人们能够通过修身炼性而达到长生不老。 八仙亭是以八仙命名的八座亭子,位于颐心亭两侧的长廊,东西各4座,呈对称等距离排列,对于长廊起到一种间隔作用。
拜仙坛是八仙过海景区中轴线以北最后一个景观,坐落在宝葫芦景区迤北海面上,有一座迎仙桥与环海长廊的外廊相连。拜仙坛的右侧,立有一座石碑,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为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题。
景区如同横卧在海上的宝葫芦
景区以道教文化和蓬莱神话为背景,以八仙传说为主题,突出大海仙山的创意...
八仙的形象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仙既有将军、皇亲国戚也有道士、乞丐,有的个性轻佻、有的嗜酒成性…
每个八仙都有一至二样法器,这些法器又叫“暗八仙”。
其中:
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
韩湘子的笛子,能万物滋生;
张果老的鱼鼓,能占卜人生;
李铁拐的葫芦,可救济众生;
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
钟离权的扇子,能起死回生;
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
加载更多
山东省栖霞市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居住的地方,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之一,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
游览庄园的路线就是先看四孙牟宗彝的东忠来,然后是三孙牟宗夔的西忠来,牟墨林故居日新堂,经过虎皮墙,到二孙牟宗朴的宝善堂,从六孙牟宗梅的师古堂出大门,五孙牟宗榘的南忠来暂时未开放。
游览庄园的路线就是先看四孙牟宗彝的东忠来,然后是三孙牟宗夔的西忠来,牟墨林故居日新堂,经过虎皮墙,到二孙牟宗朴的宝善堂,从六孙牟宗梅的师古堂出大门,五孙牟宗榘的南忠来暂时未开放。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牟氏庄园,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规模,整个庄园面南背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厅堂楼厢480多间。
抱鼓石是中国传统民居,一般位于传统四合院大门底部宅门的入口,形似圆鼓,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加载更多
序馆--农耕文化长卷--账房
石毯:这方用彩石铺砌的图案,叫石毯,由于图案寓意吉祥,又称“吉祥毯”。石毯的四角各镶嵌一只石蝙蝠,居中铺设三枚石钱,正中一枚石钱的方孔内四角上各刻有一个老写的“寿”字,寓意是踏福踩钱,健康长寿。这方石毯铺设在迎门处,是对您的来访表示欢迎,同时祝愿您踏上福、钱、寿,好运伴您走!
牟氏家族在落户栖霞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由于人少族弱,常受地方豪强势力的欺凌。在当时,要摆脱这样的境地唯一的选择就是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而要想出人头地地务必要走科举考试这条路。他们经过几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在明清两代,牟氏家族共出过10名进士、18名举人、7名京官和118名县官,另外在清朝道光年间,还出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地主牟墨林,也就是这个庄园的创始人。
三孙牟宗夔的西忠来
牟氏庄园的建筑模型
这是牟氏庄园中心区域的建筑,按功能不同分为居住区和作坊区。居住区分三组六套院落,为主人牟墨林的六个孙子所居住。各院四至七进不等,皆以中门相贯,侧有甬道相通,主体建筑均为二层小楼,主宅仪门居中,配以左右两厢,均为四合院型。这套是日新堂,曾是牟墨林的故居,后来世代相承,为长孙牟宗植所有。(我们进来的大门在这里)今天我们游览庄园的路线就是先看四孙牟宗彝的东忠来,然后是三孙牟宗夔的西忠来,牟墨林故居日新堂,经过虎皮墙,到二孙牟宗朴的宝善堂,从六孙牟宗梅的师古堂出大门,五孙牟宗榘的南忠来暂时未开放。前面这片区域是牟氏家族当年的手工作坊:酒坊、油坊、碾磨房、缫丝坊等。
帐房
这里曾是牟家的帐房。帐房是庄园的理财机构,也是帐先生集中处理事务的场所。一般设有四、五名帐先生,负主要责任的称正帐先生,正帐先生上对庄园主人负责,对下管辖着几名管帐和管外事的帐先生,还管辖着长工、把头和商号的经理人。权力仅次于庄园主人,待遇也很高,牟家的帐先生年薪曾达500块大洋,相当于六、七个长工的工钱。
这是1979年庄园维修时,在“日新堂”大院出土的银元宝那次一共发现50个,每个重50两。是自1946年以来第五次发现。
这里展出的是当年用过的秤、斗、升、钱柜、柜台等物品。
加载更多
出帐房)这套从南至北的院落,堂号“东忠来”,是牟墨林第四个孙子牟宗彝居住过的地方,共有房屋87间,是牟氏庄园中的晚期建筑,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
錾墙石均由水磨对缝。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都堪称一绝。来自清华、北大、北京旅游学院的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考证,牟氏庄园的石砌墙是全国传统建筑中最好的。两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粘合剂,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铜钱作垫。据说当年庄园主人发给工匠一定数量的铜钱,磨不平石墙就把铜钱垫上,如果磨平了,铜钱就归自己所有。所以,工匠们为了留下铜钱,就将錾墙磨得非常平整。同时,牟氏庄园的青砖、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风化。不褪色,因而整个庄园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朴风貌。
这棵有两百多年树龄的古树名叫紫藤,紫藤树在庄园中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雨洗礼,汲取了天地间的精华与灵气,是财气与旺气的象征。每年春末夏初,古藤生花,一簇簇,一串串...
牟宗彝生于1877年,卒于1944年,毕业于济南法政学校,擅长撰写诉状,所以四邻八村的村民有不平之事常请他代写诉状。闲暇时,牟宗彝喜欢侍弄花草,爱好收藏。
四孙牟宗彝的东忠来
东忠来客厅,是牟宗彝宴客、议事的场所。您看楹柱上的这幅对联“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室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就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当年这院子里种植的是绘画名家手下的名贵花木,家里收藏的是唐诗晋字等等稀世墨宝。客厅内部陈列分为三部分:东一间是主人牟宗彝看书、写字和帮人撰写诉状的地方;西一间是供客人临时休息的地方;中间这儿就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这座大厅的用料,非常讲究,主梁都是采用直径80cm以上的圆木,檩条规格一致,排列均匀,给人以高达宽阔、坚固挺拔之感。房屋内部房坡采用方砖做笆,方砖上面铺有一层柞木炭,这样既能吸水防潮,又能减轻屋面的重量。
加载更多
东忠来大楼
大楼是主人牟宗彝饮食起居的场所,基本上属于他的私人活动空间,这里原有四扇屏门,平时总是关闭的,佣人和家人出入都是从两侧通过,只有在贵客来访的时候,才打开请客人从正中进入,而随从人员还要从两侧通过。看得出,当年这里是一个非常讲究尊卑贵贱的地方。
牟氏庄园有“三大怪”。“穿堂门儿一线开”,这是第一怪。这与胶东民间传统的院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得前后开的建筑习俗,迥然不同。
大楼为二层五开间建筑,一层是牟宗彝的起居室,东厢曾是他两个女儿居住的地方,后来由他第三个小妾居住;西厢是牟宗彝个人的专用伙房。
在封建社会里,尊卑贵贱是地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内容,这种不平等关系,不仅从这里的居住分配情况上反映出来,而且从他们一日三餐饮食标准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他们在饮食上分为三个等级,即大灶、中灶、小灶三灶制。小灶为主人一个人独享,不固定饭菜的品种花样,根据主人的临时喜好开灶;
帐房先生、教书先生和家人享受中灶,中灶饭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是馒头、米饭和大锅烂菜,逢年过节按当地习俗改善伙食;雇工和佣人执行的是大灶标准,以饼子和咸菜为主,农忙季节可随机改善,以示犒劳。
“烧炕火洞在室外”,这是第二怪。牟氏庄园既不设灶间做饭烧炕,也不在卧室的炕中留有炕洞,而是在建寝室的同时,即在窗外墙角下的适当位置留一个方形的石砌炕洞口,让佣人在室外按时烧炕取暖。
加载更多
戏台
加载更多
西忠来大楼
大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来是牟宗夔的起居室,后来由于当年牟煜的女儿们曾在这里居住,所以,人们称它“小姐楼“。
三寸金莲
加载更多
孩子们的天性世贪玩。这就难免违反严格的家训条例。对于违反家规的孩子,家族中的长辈会对他们进行处罚,并且把处罚条例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成为《体恕斋家训规则》,代代相传并严格遵守。
体恕斋就是进行家族议事、教育子女的场所。“体恕”的意思是体谅和宽恕,在这里感念当年先祖创业之艰辛,“霜露兴思远,箕裘继世长”反思自己行为中不当之处,使牟氏家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山东的一代望族。请看这副楹联
华祝寿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
堂开师百忍忍垢忍气忍性情
就体现了道家“忍”为上的处世哲学
加载更多
日新堂 是牟氏庄园最早的一组建筑,它建于1735年,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建筑比较零落。直到后来牟墨林当家以后,才逐步形成规模。
150树龄白玉兰
祭祀厅是“日新堂”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场所。在封建制度下,人们把祭祀看的很重要,以为是赡养的继续,是孝道的体现,因而就特别虔诚。牟家作为大户人家,祭祀活动比一般人家更为隆重,更为繁琐,特别是在农历大年期间。不过,牟家在农历年期间的祭祀事务,不是他们的家人操办的,而是由本族一位通晓祭祀程序仪式的人代劳。
农历“腊八”这天,祭祀人就要来洒扫祠堂,赶做祭品;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农历“小年”,这一天要祭祀灶王爷,传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各家各户一年来的表现。只有让他满意了,他在玉帝面前才肯多说好话,才能保证全家平安,就是所说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此,这次祭祀是马虎不得的;自腊月二十八日开始,要每天三次给各路神仙上香,这是为了保证提前回家过年的先祖不受冷落;到了年三十晚上,估计列祖列宗全部到齐,这时厅内便香烟缭绕,烛光通明,牟氏后人纷纷前来祭奠叩拜,以尽孝道。大年期间的祭祀活动要持续到农历的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前后长达二十多天。
加载更多
人称“牟氏庄园有一怪,烟囱立在山墙外”。这个三级收缩宝塔式烟囱,它建于山墙头外探出的石条前端,造型别致,标新立异,状如小塔凌空。据建筑专家考证,这样做烟囱,既能防火,抽力又大,又使庄园建筑艺术装饰,美观大方。
房脊上的“屋脊六兽”,它起着以毒攻毒的避邪作用。从前端依次向后分别为“走投无路”、“帮子望月”、“随风打旗”、“为虎作伥”、“赶尽杀绝”及龙生的第八子“螭吻”(猛禽“鸱吻”)
这组院落就是发家人牟墨林当年居住的地方。牟墨林,太学生,生于1789年,卒于1870年,享年82岁,一生娶一妻四妾,生五子六女。
乍一看拥有百万财富的牟氏家族发迹人牟墨林其住宅并无豪华气派之处,与你的想象差距较大,甚至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是牟墨林的故居。其实不然,这处故宅大有奥妙。相传,据各方风水先生反复查验,这里是“旺气”与“灵气”的汇聚点。为了锁住这个难得的地脉,就营建了这处左右两间凹出,中间三间凸进,形如古锁的房子。
加载更多
院落里有一面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砌有386块六边形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形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
“烟囱立在山墙外”,这是第三怪。这个三级收缩宝塔式烟囱,全国独此一家。它看似一个小小楼阁,凌空耸立。
这堵石墙,是于清同治年间砌成的。由于墙面用五色杂石砌成,色彩斑斓,人称“虎皮墙”,你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见一堵墙而已;你若运用悟性仔细阅读品味,那你眼前便是一道诗意盎然的亮丽风景线。
话说当年,庄园主人衷情自然,差使大批工匠,沿远近河道精选各类杂石,按主人的创意和花匠的设计,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和色泽,调动“写实”、“写意”手法,创作了这副古朴隽秀的图画长卷,给这些不起眼的杂石赋予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院落里有一面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砌有386块六边形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形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
花墙下面的錾墙,历经百年风侵雨袭,墙体仍然平整如镜,石缝如丝,坚固如初。
被抹黑黑的长寿龟
加载更多
宝善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它的主人是牟墨林的二孙牟宗朴。牟宗朴,字子孺,号茂卿,生于1868年,娶二妻三妾,生二子三女。
牟氏庄园有“三大怪”。“穿堂门儿一线开”,这是第一怪。这与胶东民间传统的院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得前后开的建筑习俗,迥然不同。
电视连续剧《牟氏庄园》以牟宗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二爷”形象。他性格有点孤傲,比较看重身份和地位。光绪三十一年,他花了18000两白银捐了一个官衔,叫做“兵部车驾司行走郎中加三级”相当于“从一品”,还配给他执事一套。虽然说是个空头衔,却也挺风光,出行时可以穿一品官服鸣锣开道,县衙里的县令还得上门拜访他。
加载更多
这个寿幛就是1927年牟宗朴60大寿时,请湖南艺人历时一年刺绣而成的,此寿字由一支主干、九个分支,27朵牡丹组成。隐含1927年之意,当年大寿共庆了3天,宴客六十余桌,耗资六百多块现大洋,极尽奢华。光是匾就收了十几块,您看这里悬挂了几块有“椿树长荣”、“花甲重新”、和“南极生辉”。
牟宗朴是牟墨林的第二个孙子,光绪三十一年,他向朝廷捐了18000两白银,换了一个“兵部车驾司行走郎中加三级”的头衔,在后期的牟氏家族中是品级最显赫的一位,他到黄县走亲戚,官服加身,夫人凤冠霞披,鸣锣开道,好不风光
加载更多
喜堂:这里是“宝善堂”寝楼,是牟宗朴及其妻妾当年居住的地方,现在展示了本地的婚俗文化。当时成亲的程序十分繁琐,分订亲、上轿、迎娶、拜天地、入洞房等
当时成亲的程序十分繁琐,分订亲、上轿、迎娶、拜天地、入洞房等步骤。
1、订亲 男方把订亲信物装到花盒子里送到女方家。两家预定下结婚的日子,所以订亲又称“过盒子”和“送日子”。
2、上轿 这一天,新郎先拜自家家庙、长辈,在太阳落山前坐轿赶到丈人家,吃过晚饭后,拜丈人族谱和丈人家的长辈直到深夜。
3、迎娶 娘家把花生、大枣等吉祥物装到箱子里,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上花轿,到男方家后,有几项规矩要依次进行,首先是爷爷滚圆墩,姑姑平小蓖。当地有句俗话“爷爷滚墩子,来年抱孙子,姑姑平小蓖,来年抱小侄”。
小姑子还要持熨斗为新娘烤烤手脚,“烤烤手脚暖烘烘,婆家兴旺添人丁”。
新娘进婆家门时要手中抱着葫芦,口里含着米饭,跨过带有铜钱的马鞍,马鞍是用来避太岁这个秽星的,铜钱用来买路,葫芦表现出对多子多孙的期盼。
进门后婆家还要为新娘擦点胭脂粉,说是“擦擦粉,点点胭,我家媳妇能拔尖”。
4、拜天地,入洞房
当天上午就要把洞房布置好,找位属相相合的妇女看守,不让外人随便进入。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共饮合婚酒,百年好合运长久,吃长寿面,“你一口,我一口,留给父母能长寿”。
加载更多
牟家学堂
牟氏家族自第十七世牟国珑罢官后,一直秉承“耕读并举”的家风。在耕种之后,读书成为第一要务。所以,当年牟墨林为方便家族子弟读书,便出资兴建了栖霞地区的第一个学堂――牟家学堂。后来,牟氏家族还兴办了一处“振古小学”,为振兴栖霞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牟家学堂和振古小学都遭到破坏。
学堂采用四面围合的格局。北大厅及东西厢分别陈列最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大家请看庭院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对称园林的布局方式,中间是讲坛,讲坛中心放置“文鼎”,表示“文以载道,道亦为天”之意。鼎后正北是孔子的塑像,体现了中国文人对儒家先圣的敬重。四周还点缀象征琴棋书画的雕塑作品。
这里摆放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砚”的砚台。这些砚台是从河北宜水县购得的。两块砚台总重120多吨,通体为墨绿色。此砚两边长13。6米,宽3。1米,厚1。35米,上面分别雕有龙、凤、龟等图案,56条龙预示了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龟”有九九归一之意。这里的“第一砚赋”是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刘墨先生所撰。
这处砚台重达14吨,长3。3米,宽1。3米,厚0。95米。雕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
加载更多
牟氏庄园农耕文化长卷是反映胶东那个年代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场景,图中依次展现了播种、田间管理、收割、打场和粮食入库的场景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门票45元/人,可以不去可以不去可以不去...
游了牟氏庄园,时间有余,拐去了太虚宫,太虚了啦...
加载更多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说的就是烟台的东海与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旅游景区正以她优雅的自然景观和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构画出一幅“寿比南山”的人间美景。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