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旅居生活间,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 大理 的事情,丢在草稿箱里。我们总以为在一个地方呆了3、5天就足以写出洋洋洒洒的感想和评价,可我低头看看笔下的 大理 如此空无。
我想写写苍山洱海,而她们就像每日生活的背景幕布一样,无法用只言片语描述她们的美。
我想写写那些我每天混迹的餐厅,游荡的小店,逗留的农场。可我反问自己,我又能写出些什么跟攻略不同的事情呢?
当你变得欲言又止时,或许是你对她认真了。
生活了近半年,才开始了解 大理 。更准确的说,是生活在 大理 的人。
我所见到的 大理 属于这些人,是他们年复一年逐渐塑造出 大理 的模样。正是他们营造了我们这半年来的生活氛围,丰满了我们的日常。
这群人就像装在“潘多拉”的盒子里,从外面看,看不出它有什么稀奇之处。一旦撕开一角,所有的故事一涌而出,才得以一瞥真相。更多人,还没等到这层朦胧的纸撕开,就已失望离开。
突然间,我惊讶的发现身边这些来来往往半年之久的“路人”,原来都是熟人,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他们之间都藏着某种联系。
一位朋友前几年在 安徽 开过民宿,每天醒来漫步于竹林如临梦境。而最终让他们选择离开的原因却是因为人。他们说,在那里,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经常相聚,身边的人总是忙于生计,甚至不愿意一起吃个饭或是到山野里去散个步。
对城市居民,隐居山野都是美好的想象。作为社群动物,极少数人真正享受独居之悦。一个地方能不能找到群体的归宿感是能否长居的重要原因。
而 大理 之所以能够汇聚这么多背景各异而又志同道合之人长期居住,是因为那些前赴后继的开垦者们耕耘出了其独有的包容、多元、自由、更少偏见的文化土壤。
海盗酒堡最初惊艳到我的只是他们的食物,每一道brunch都能做出独道风格来。相比起过去在 大城 市吃的价格高昂口味敷衍的西餐,实着让人惊喜。和那些昂贵的连锁餐厅比起来,每道菜里都加了一种叫做【走心】的佐料。
△ 极具性价比的招牌brunch — 海盗焖蛋
而后来我开始从墙上的照片和画上观察到:女主人Tina是个爱摄影,爱红酒和爱笑的人。“看面相,一定还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吧。”
△ 墙上的“Tina”
我尤其的喜爱这样的地方,一个能够体现主人喜好和风格的地方,你看那小小的红酒储藏室,一不小心就透露了酒鬼的小心思。
△ 海盗的小“酒窖”
再后来,她也发现了我这个新邻居,便热心的招呼我们去他们楼上洗衣服洗澡。没想到在旅途中,竟混进了当地的“小江湖”,差点又要成为一个“走到 大理 就走不动了的人”。
我开始理解 大理 的社区文化,从水泥墙隔离起来的精英生活方式又回到了80,90年代见人就打招呼的熟人社会。
一日兴起,我们在海盗酒堡门口搭起了“巴士露天电影院”,有路人驻足观望的,有邻居听闻赶来的。电影没怎么认真看,倒是唤起不少人儿时在大院里搬着板凳看电影的久远记忆。
△ 我们在海盗酒堡门口支起的露天电影
一个即兴的想法,一个简单的实验。不知是谁说:“真羡慕。”可这不就是被我们遗忘了的,儿时邻里的样子,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么?
对与山面包久闻其名,第一次走进半坡上的这家店,空无一人,只留了一张纸写着:外出就餐,购物请自助。我有点不知所措:无人商店不该是各种人脸指纹摄像头吗?旁边骑车路过的人似乎看出了我的踌躇,停下来对我大喊:“他出去了,你自己扫码付钱就行啦。”
△桌上的纸条
第二次去与山, 大城 正在“窗内”做面包。很难想象,站在眼前这个说话温柔的面包师,曾经是位从事银行业的工程师。像许多长居 大理 专注一件事情的人一样,他们周围散发着柔 和平 静的气息。他见我不眼熟,便停下手上的活问:“需要我帮忙吗?”
即便是他在的时候,也常常像“无人”售卖一样。大家自己选面包、自己装袋、自己算钱、自己付款, 大城 则专心的揉捏着手中的面皮。他和邻里所营造出来的这种自觉的氛围令闯入者人不可思议。
△与山面包的“窗”里面是烘培区,“窗“外面是自助取面包区。
后来,加入了一个邻居们每日点面包的群,除了周日,每天上午群里一到点就宣告今天的面包开约了,大伙儿们自觉排着队留言付钱。 大城 就把预约好的面包用牛皮纸袋装起来在店里留着,等着大家路过自取。
我问 大城 ,有人拿了面包不付钱吗?他说:“只碰到过一次。”这比装满了监视器的超市便利店的盗窃率要低许多,成堆的创业公司都在忙着用高新技术解决的场景,在这里都已经在有序运行着。
△ 日常早餐组合:与山的法棍配蜂蜜
第一次见彩虹农场的“农场主”小丽,是去参观她的小院。这个曾经做首饰珠宝设计的 北京 妹子黝黑精神的模样,已然和 云南 的气候土壤“深度融合”。小院子经过她一番打理,意趣十足。她会像 东南亚 人一样在二楼的 天台 上挂上竹席晒太阳,在家中的小院子里做私房菜招待朋友。一楼是一间工作室,大大小小的盒子里装满了各式天然食材。
△ 小丽自己收拾的小院
一回小丽发朋友圈说,今天农场免费采韭菜和蒜,正好这是Harry最爱的两样食材。傍晚我们便开车到了她的彩虹农场。我们也带了蜂蜜去,我说这叫物物交换,不能白拿。
△ 因为下雨已预先采好的韭菜
到访时,已有几位外国朋友围坐着聊天,他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关于“天然”。
她说农民们习惯了给庄稼施化肥打农药,因为胡萝卜不直不好卖,大蒜不大没人要。而她不做那些让粮食种植的更快,个头长的更大的事情。长在她园子里的植物不受任何干涉,自在的埋没在杂草间,肆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如果不是她本人,都难以从她的田野里找出需要的食材。
Harry随手从窗台抓了一把蒜。她种的独苗蒜,小小的个头,冲劲十足。Harry一口下去,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有多给力。
当我问道,自己从零开始做农场需要跟师傅学习吗?她说这些她从没向什么老师学过,都是自己反复试错得到的经验。“每个地方适合种的东西都不一样,山的南面北面,海的东面西面,因地制宜。都要自己摸索出来,没有人能教的了。”
△ 小丽和她的小木屋
前一日我正痴迷的看着《人类简史》中一些令人惊奇的观点:农耕的本质是为了提高种植效率,一劳永逸的获得更多的食物,减少采集狩猎的风险。而结果却是滋生了人类无限的欲望,生产了更多的粮食,膨胀的人口,供给不足的营养,饿死的幼儿。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是吃的比过去更差了,生活却并没有变得容易些。简单来说就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并无关联。”
而小丽,让我想到的正是那些农耕时代前的采集者,她不追求先进农耕技术,不急于收获。她保护着庄稼让它们像野生植物一样自然生长,她,只是采集而已。
△ 下地干活酣畅淋漓
小丽的日常就是每天早晨开着面包车去送货,傍晚回到木屋里点蜡烛看书。时而和朋友聚个会。没有莫名而来的压力,生活简单而又丰富。
那个傍晚,我们边喝茶边对着小窗发呆,看远处古城的灯渐渐亮起。雨嘀嘀嗒嗒的落在木屋屋顶上,就好像在我们的车里一样,能听到一种令人平静的鼓点旋律。
她在屋里撑了把遮阳大伞,我起初还以为是装饰,这一下雨,雨滴就从伞顶上滑落下来,滴进已经摆放好的水桶。小丽笑道:“你看我们屋子多原始。”
△ 我们在农场木屋里听雨喝茶
天色渐晚,农场的地平线上远远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是古城的方向。
“我很喜欢这个低低的窗诶,像在霍比特人的小木屋里。”
“我造木屋的时候特地把这边的屋檐搭的这么低~”
……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我想,她和 大理 的羁绊就藏在,她描述苍山早晨因为湿气凝聚而折射出小小彩虹的表情里。
大理 有很多老外,个个说的一口流利的中文。更有甚者,中文造诣比我们这些土著民还高,还能整出本中文书来。
英国 人Jason就是一个。他的《 大理 外传》,几乎是一本涵盖了 大理 自然风物、文化历史和新 大理 人的插图小百科。Harry可以从中找到在 大理 可以吃上哪几种他最爱的鱼,我可以将甲马上的各方神圣好好了解一遍。每天在海岛酒堡进进出出的新老 大理 人们许多都在他的小百科中登过场。若能捧得这样一本书游 大理 ,定要比看点评美团有意思的多。
Jason在书中画了一幅幼儿园的平面图令我印象深刻。如若你有孩子,就可以关注一下 大理 很有意思的实验性教育,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己种菜、野餐、考察生物……这不像当年我们的学农,前一批人刚插好苗,下一波就给拔了重新松土,全然做个样子。
△ Jason画的猫猫果儿幼儿园
长居在 大理 的人似乎都开始有了对大自然的直觉,关心粮食和蔬菜,知道每个月份的天气如何,苍山洱海的阴晴变化,什么季节什么花开,什么水果从哪里来。说到 大理 下关的大风,人人都能解释个所以然出来。
△ 吃遍所到之处的鱼是我们最大的兴趣之一
当我随口和一个在海盗酒堡看书的人问起这本书的作者,他立即回答我:“噢,Jason的书,他是很超级认真的人,你没有选错!”后来我才知道,回答我这个问题的人,正是前海豚阿德书店的老板。当知道我们在车上有书架后,第二天还给特地给我们送来几本关于 大理 的书,其中一本就是《苍山下》,一本 大理 居民的奇异故事集。
△ 《苍山下》,据说只有 大理 有售,不过万能的淘宝你懂的
阿德在《苍山下》写道:时至今日,爬进中产阶级依旧是大多数底层优秀青年的唯一目标。现实社会中,“主流价值观”每一秒都在吞噬着我们,把我们变成各种“类别”的人。更可怕的是,等我们真正迈入“ 成功 ”那一类别后,幸福感没来,无聊与空虚接踵而至。因为从我们极端功利的教育开始,到进入社会后为了“ 成功 ”而不断“奋斗”,早已没了寻找兴趣的时间和空间。
来 大理 长居的多数人,总会从半梦半醒的追名逐利中醒来,开始重新启动人生程序。在摆脱“ 成功 ”驱动的巨大齿轮后,便找到新的轨道上自我运转起来。
“我们凭自己的双手来塑造出理想生活的样子。”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活当成作品,这就是一群新 大理 人的写照。
大理 也是个动态社区,有人来有人去。当我们遇见两位新来 大理 的朋友准备在租院子定居时,有几位“老 大理 ”恰逢七年之痒欲离之。新来的我们对 大理 的社区文化刚刚充满兴趣,在熟悉的圈子里呆了多年的人们开始跃跃欲试的寻找新鲜的环境。
△ 和两位刚来 大理 准备长久驻扎的朋友一起营地野餐
这些人凭着自己的想法和能量,从异地移居到 大理 生根发芽,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新的“事业”。从程序员到面包师,从设计师到农场主……跨背景的“再创业”在这里不是什么稀奇事。
“也许收入水平不如从前,但只要消费水 平和 收入水平能持平,坚持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生活状态就能有所改善。”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态。
这些新 大理 人正在通过资源共享和共建,来实现彼此的梦想。 比如 说做一些体制外的教育尝试, 比如 说培养年轻人对户外运动的理解和喜爱。这些事情虽然仍处在萌芽阶段,由于将会影响到很多传统行业的既有利益从而阻力重重,获利周期也更长远。然而相比起顺应潮流、追逐热点获得短暂利益,他们更愿意做个“弄潮儿”。
△ 在 大理 开拓皮划艇运动的嘎子
新 大理 人的故事是一部追求个性自由的奋斗史,也是理想生活的“创业史“。我想这些人的故事,至少能给我一点坚持眼下道路的力量。也许,还有给予对生活仍怀有迷茫的你一点启发。
每个人都有过作为“当地人”的生活经验, 上海 人少见观光东方明珠的,生活在 北京 的人鲜有爬长城的。一个当地人不用通过打卡景点来证明自己是当地人,旅程时间短也不妨碍你对一个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 说读一本关于当地的书(最好不只是攻略书),和一位长居本地的人聊天,逛逛当地的菜市场,用走路来熟悉当地的街道和地形,学一样当地的食物或手艺。即使短短几日,大致也能对此地了解一二。
如果你初来乍到,那么以下造访地可以作为参考,也许能碰巧遇见一些有趣的人,感受到 大理 的多元生活和社区文化。
【柴米多】
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 大理 古城叶榆路204号柴米多大院
农场市集:环 海西 路下鸡邑村
【四季街市】
街市地址: 大理 古城洪武路
【水花市集】
地址:月华路中段
“每周六市集”
【与山面包】
地址:学府路13号(半山坡上)
“老板经常不在”
【海盗酒堡】
山上店地址: 大理 镇弘圣路16号( 大理 大学隔壁)
“这家店的老板每天跟客人一起混吃混喝”
【向月球飞去】
地址: 大理 古城 广武 路74号
“据说画家马良是老板之一,店里有马良的画和道具”
【要物手造】
店铺地址: 大理 古城叶榆路204号柴米多大院
工作坊地址: 大理 古城苍坪街56号床单厂门口
“老板是个全能美少女
【海豚阿德书店】
古城店地址: 大理 古城苍坪街56号床单厂二楼
海舌公园店地址:海舌公园开物集二楼
“在 大理 怎可不读书”
【弯弯古着店】
地址: 大理 古城叶榆路57号/ 广武 路69号
“开古着店是我曾不及的梦”
【秋山造】
地址: 大理 古城叶榆路近银苍路(高德上地址不准了)
“可以学做手工皮具,咖啡也很好喝”
这是我们在松木巴士上的第211天
我们在路上,探索这个时代的游牧生活方式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