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从山西方山县到陕西榆林市佳县。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歌曲《东方红》,就诞生在这个陕北小城。佳县高速收费站
佳州古城,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它高高矗立于黄河西岸的石头上,石街、石墙、石窑洞是其建筑特色。古城始建于宋代,东临黄河,西南有佳芦河围绕,三面凌空绝壁,地势险要,素有“铁佳州”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到佳县后先去的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内容较多,另写),然后入住佳县宾馆。这是在佳县城对面白云山上拍的佳县全景。
因佳县是个山城,城内行车、停车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将车停在宾馆,步行到云岩寺、香炉寺和凌云鼎参观。
先去的云岩寺。路上街景
砖路
传统民居
云岩寺位于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是以石窟为主的佛寺,石窟开凿于宋宣和四年(公元1112年)。窟内有各具神采石刻造像的四十八尊,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门票:20元/人。
云岩寺为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外、门里各一力士
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
加载更多
香炉寺,位于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
沿城墙向香炉寺走
城墙下面的香炉寺
城墙角楼和顺势而建的“天然‘马面’。从城墙上面进入角楼,下台阶出门就看见香炉寺入口了。
仰观马面和角楼。
香炉寺。2003陕西省重点文保。 门票:20元/人。
修建于明万历28年(1600年)的石牌坊,横额“天柱圣境”,另一面是“壁祠凌霄”。
加载更多
佳州古城墙,2008陕西省重点文保。
葭州古城虽已经毁坏,但主体尚存,现存城墙3500余米和东门、后水门、前炭门、后炭门、香炉寺门。
路过一大院,看着不像一般的民居,进门看看
门口挂着1798年至1947年的张家大院图,果然是豪宅
雕刻精美的影壁
里面还住着人呢,不敢私闯民宅,赶紧退出。
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门头
小城落日
6月16日我们从方山到佳县没进城,先去的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这个白云观虽不如北京白云观驰名,可在陕北地区可谓家喻户晓。白云观属全真道龙门派,明万历三十六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义、景真云等来白云山白云观阐教,弘清静无为之道德,修明心见性之全真,迄今已历十七代,三百九十余年。
论道亭。黄河边上的观景台
左下角的牌楼是白云山后山的进山大门,也是后山的售票处,游人65元/人,据说本地人、会说佳县话的不收费。车费10元。前山的正门是不能开车上山的。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对面的云岩寺
典型的陕北民居
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为白云山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观名声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大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白云观共占地8.1万平方米,建成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54座,各类古建筑99处,并存有古建、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丰富的文化精粹,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
白云山的最大特点是诸神荟萃。白云山由崇尚道教起步,因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即供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拜白云山神,亦拜天下神
我们是从后门进入白云观,直接绕到前门,下四道天门到五龙宫然后再返回山上游览的。据说从黄河滩登顶,须攀618级台阶。经过四道天门,才能达到白云观主建筑群。游人走在上面,有凌云腾空的感觉,故而自古就有“神路”之称。
五龙宫前赵朴初题写的“道法自然”牌坊。我们下到此处,返回。
从这里可以看到山顶上的主要建筑群
五龙宫入口
五龙宫为白云观的底层建筑,也是白云观重要建筑之一,建于1690年。因宫中有“五龙捧圣”塑像和壁画而得名,是道教追溯真武大帝脱胎成仙的宫殿,殿内供奉着赤、黑、白、黄、绿五条龙,象征五龙择圣。
五龙宫由正殿、两廊,观音庙组成整齐的小四合院。正殿五龙宫 。
与五龙宫相对的观音庙
可惜五龙宫2001年11月25日晚被人放火烧毁,损失巨大。
加载更多
6月17日我们从佳县到榆林市,直到20日我们都在呆在这里。因游览的内容较多,还是分着写。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1986年榆林城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重要标志就是在城中轴线上的 “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古迹。
“北台南塔”是指城北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六楼”指坐落于城内有“一串珠”之称的古楼阁:文昌阁(四方台)、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和鼓楼,形成古榆林全城的中轴线,由于这些古楼阁下车辆皆可通行,因而有“六楼骑街”之美名。(“六楼”中只有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3座楼阁为历史遗存,其余3座为原址复建)
我们是从南往北一路走下来的。
“一塔”凌霄塔(以前我游记里介绍过河北正定也有个凌霄塔)位于榆林古城以南榆阳桥东土丘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纯砖结构。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在同治年被毁,只留下了凌霄塔。“南塔凌霄”为榆林八景之一。凌霄塔是榆林附近的制高点,历史上在榆林发生的战争之中,双方都为争夺凌霄塔高地付出很大的代价。(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从网上找了些榆林的老照片新旧对比一下。凌霄塔(网宕老照片)
守塔的是笃信佛教的老俩口,如果来参观凌霄塔时遇到没有开门时,可拨打电话。登塔10元/人。
每层各面皆开有一窗,四明四暗
塔体原有六处炮击弹坑(现已修复,浅色部分既是),弹孔无数,这是解放榆林时留下的
一层八面上额按八卦方位镶嵌石匾:乾清、坎日、艮止、震发、巽顺、离明、坤宁、兑说。
塔内有砖阶和木梯
一至五层是砖阶。塔内收拾的很干净,几乎所有空挡都供有佛像
加载更多
榆林,又称榆阳,雅称驼城。榆林城的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明洪武初年(1370年前后);另一种说法为明正统2年(1437),相差50余年。由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榆林城池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此即历史上所称“三拓愉阳”。
榆林古城南门(镇远门)与瓮城。瓮城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2007年维修局部坍塌部分。
南门外(网宕老照片)
榆林古城城墙,从始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约12米,超过北京11.6米高的城墙。榆林城池唯独没有北门,北城墙上只是建了一座高大镇北楼,以此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1938年和1939年,老舍来榆,曾描写道:“城扁街宽”,“坚厚城垣”,“具有北平的局面”。
老街是古城的重要标志。榆林老街,形成于明成化年间。全长不到两公里的老街上,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由南至北纵列排开,形成国内仅有的“六楼骑街”历史风貌格局。
榆林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
榆林老街(网宕老照片)
榆林老街店铺鳞次栉比,长街短巷青砖铺就,纵横连缀一个个院落,这些院落多为四合院。这是个活着的老街,而不是专门给游客修建的老街。
文昌阁。俗称“四方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嘉庆17年(1810),榆林举人、著名书法家叶兰捐资维修楼体,各层自上而下分别悬挂叶兰所书“五星会垣”其子叶霖所书“天下宗师”、其孙叶沅所书“文昌阁”三块匾额,祖孙三代墨宝荟萃。旧文昌阁于1951年以妨碍交通被为由拆毁,2005年在原址重建。
四方台(网宕老照片)旧时是当地民间传统的“泥娃娃会”的中心,为榆林仕女四大集会之一。每逢暮春时节,以此楼为中心地,举行为期3天、热闹非凡的“泥娃娃会”。届时,众多的手工艺人纷至沓来,会呈现泥塑等名目繁多的工艺美术品。
沿街牌楼之一“漫步驼城”(“榆阳览胜”)牌坊
加载更多
底层为四石基台座,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
可免费登楼。楼基上建二层木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两院东西各有三楹配殿。楼上可尽览古城南北市容,老街的两侧多是四合院
榆林城内的四合院多建于明清两代。自明代中叶以来,榆林城文官武将、边商富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长街短巷、高墙低檐的四合院便成为各阶层人士聚居的处所。今大有当巷4号院、 吕二师巷4号院和马店巷9号院就分别是明清两代贺、吕、崔三位总兵的宅第。也正因如此,榆林古城被誉为“小北京”。
从万佛楼上拍到的四合院。
看到了久违的标语
大门上悬挂的木匾。明朝时期,吕氏先祖奉命驻守榆阳边陲而定居榆林,清代雍正年间,吕傑中武进士榜眼及第,乾隆年间吕氏门中又出武魁吕调阳。
凯歌楼。占地面积是六楼中最大的一个,以华美著称。明弘治五年(1492)由巡抚熊绣主持修建,原系“二展榆阳”之南城门,名为“怀德门”,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改现名。
楼南洞口上有“古怀德门”牌匾
凯歌楼(网宕老照片)
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
凯歌楼
最后介绍一下老街上这家饭庄,塞上饭庄是老字号的名店。陕北榆林小吃比较全,饺子也好吃。
炸豆奶。炸豆奶是陕西榆林的特色名小吃,是用豆浆为主要原料制成。
拼三鲜。将熟猪肉切成宽1公分的片、红烧红焖各半、洋芋炸成片、粉皮切成条;用生肉加调料制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块。待肉汤加水烧开后,放入猪肉、丸子、酥肉块、粉皮、再配以虾米、水木耳、水黄花、海带丝、生姜米、胡椒面、韭黄、葱花、香菜、盐、酱油、味精、菠菜等配料。
马蹄酥
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城北5公里处的红山上。镇北台和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三大奇观。当年修建镇北台,目的就为镇守边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镇北台景区入口处。门票:30元/人。我们到早了还没开门,看着还有点时间就到周边转转。
镇北台景区的营业时间
镇北台因拥有宏大的烽火台和瞭望哨所,被史学家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从景区外看款贡城及镇北台。
未修复的明长城残墙
等到景区开门,购票进入。
镇北台(明·刘敏宽,为万历年延绥镇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巡视镇北台有感而题)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
戍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阆苑隈。
毛公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陕北地区特有的砍头柳(旱柳) (以后我会专门介绍这种柳树)
被砍头的柳树是这样的
加载更多
长城博物馆分两个展室,第一展室主要使用图文以及声光电等方式展示我国古代长城的具体分布;第二展室展出有守卫长城所使用的武器、盔甲等。
博物馆内陈列着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除了中国,别国也有长城
款贡城再现。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马,驮着各种皮毛,源源不断地从大漠和草原深处赶来。
清代文人杨蕴的《镇北台春望》反映了蒙汉贸易的热闹景象。 “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
五行城砖
瓦当
加载更多
红石峡离镇北台不远,可以用半天的时间两个景区一起游。红石峡的入口处。门票:30元/人。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
网宕的老照片,还能看到“还我河山”之前的石刻
加载更多
青云寺位于榆林市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寺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
青云寺寺始建于明代,三迁而至今址。民国17年(公元1919年)重修扩建,总占地面 积40余亩,是陕北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内大小殿院十四处,牌楼二座,楼台殿阁,此起彼伏布局谨严,铺排得宜。东部道观有祖师、三清、三宫、圣母殿和玉皇阁、真人洞、龙王庙等,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弥勒、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堂、禅堂等。全寺庙所建筑约300间,均为砖砌拱窑。真武殿居于正中,高大雄伟,立柱重檐,彩凤金龙,飞阁流丹,对面纯木结构牌楼:四柱三楼,层斗迭拱,玲陇剔透,巧夺天工。真武闪身崖泥塑,造型奇特逼真,四壁饰以木雕、壁画。人物如生,鸟兽欲飞。
1919年,当时的榆林军政要人井岳秀、姜占奎等倡导下开始重修,并邀请于右任先生、陕西著名教育家李议址先生、陕西著名水利专家李业址先生、陕西美术院长王军余先生规划设计寺观建设,至1942年完工,总占地面积200余亩,上下十六院,建起殿堂50多座,住房一百余间,消耗银元13万余元,成为陕北最大的古建筑群。(以上摘自百度)
青云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寺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 民国年间扩建一期工程(1936年前)是东部道观,建有祖师、三清、三官、圣母殿和玉皇阁、药王殿、龙王庙等;二期工程(1936年后)是西部佛寺,建有大雄、菩萨、弥勒、金刚、东西罗汉殿及讲经大堂、禅堂等。
寺观南山门243级石阶通至山下青云河,如果不是开车,就要从此路上来了
开车就很轻松了,停车场就位于寺前。青云寺我们去时是免费参观,免费停车。
处处充满民国气息的青云寺观
青云寺观整个寺院呈“東”字行分布,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对称,由南向北,渐次升高。东为道教建筑,西为佛教建筑 。
西边佛教建筑为三进院,主要有清风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最前是一座具有仿欧式建筑风格的讲经堂。
加载更多
除了前面介绍的著名景点外,我们还去了老城的其他一些地方,有些地方是利用早晚散步的零散时间去的。在此综合的写一下。
一、榆林城墙。榆林古城墙的城南城西段已经修复完毕,没有了古朴风貌,而城东段还依旧是夯土状态,是难得的怀古之地。
榆林古城南门(镇远门)的内侧
顺着南城墙往东走
榆林城墙经过明正统二年(1437年)至正德十年(1555年)多次拓建而成。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万历十年,又相继完成了全部墙砖的包砌工作。同时,进行了城墙的增多加厚建筑,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城垣建成。清时期,城墙出现部分破损,同治光绪年间,又经过多次维修,城垣保持完好
回看古城南门,古城东高西低
新与旧交汇之处
未修复的东城墙
从缺口处出去看看城墙外面的状况
二、四寺一庙景区
继续顺东墙内走,很快就看到了“四寺一庙”景区牌楼(目前景区免费)。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榆林城区大小寺院、道观、尼庵不下百处,鳞次栉比的建筑铺满了东山。
顺着东城墙而建的“四寺一庙”(戴兴寺、洪济寺、香云寺、圆觉寺和关帝庙),其中戴兴寺的规模最大最完整。楼台殿阁,红墙绿瓦,翠柏鲜花,古碑石刻交相辉映,有“驼峰拥翠”之称,为榆林古代八景之一。
院门紧闭
透过栅栏拍一个
周围的民居
快塌了的
已经塌了还没倒的
从东边看老城区
中间的绿化带就是老街
加载更多
一九八五年赵朴初为戴兴寺书写的门额
康熙年间的“德风远布” 匾
南山墙镶嵌的石碑,是行振禅师于宣统二年题写的戴兴寺旧事
上院正殿大雄宝殿
门悬“大雄宝殿”匾额,亦为赵朴初题写
院中有内蒙古某信士2001年敬献的两座高八、九米、下粗三米的“千佛铁塔”。
加载更多
从戴兴寺出来,顺着往西的小路回到老街上。
城中都是砖铺的路,且坡度很大
很快就下到老街上了,遇到个打快板买蟑螂神药的
打个招呼
三、世纪广场。位于市区中心。由广场,运动场,公园组成的大型休闲场所。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就在世纪广场正北面
傍晚在世纪广场上戏水的孩子们
广场舞
出东门
东门和瓮城
东门外看无量寺财神宫
无量寺坐落在榆林古城东门外无量山,驼峰路以东,坐东朝西,依山势而建,占地六十余亩,是佛道合一的寺观庙宇。据《榆林府志》记载康熙年重修,创建于明代。一九四七年八月毁于兵燹,一九八六年广大信士功德主集资在原址上复建,逐年完善,楼亭殿阁,碧瓦朱甍,远胜当年,始成今日之规模。寺以地名而命,取洪福无量之意。(摘自百度)
九龙壁
加载更多
五、榆林民俗博物馆。位于榆林古城大街田丰年巷,小巷在鼓楼和凯歌楼之间。与吕二师下巷四号院的吕家老宅一样是榆林古城现存较完好的八处四合院之一。
四合院”的基本构造由大门、二门、正房、东西两厢房、耳房、南房组成。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砖雕“影壁。
正房。影龛供桌两边摆放着官帽椅,为长辈就座之地
右侧稍间为长辈就寝室
婚俗房
耳房则为厨房
六、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榆林的汉画像石数量充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在全国汉画研究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榆林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有神话故事、灵禽瑞兽、农牧文化、游牧狩猎、车马出行、忠勇典故、乐舞百戏、高门望阙、厅堂楼阁、冠服袍带、短褐布衣、丹青妙手等,被喻为“石头上的史诗”。(摘自百度)
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其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
画像石是一种用来装饰墓门和墓室的建筑材料,流行于汉代,它把绘画和雕刻结合在一起,被称为雕刻出来的“画”。
榆林汉画像石一般采用当地的砂岩,制作时首先按照规定尺寸磨光石面,然后以墨线勾勒图像轮廓,再根据图像内容确定细部,最后上彩描绘。(摘自百度)
车骑出行
狩猎
加载更多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