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南浔古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合璧建筑多样的江南古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始建于公元1252年的南浔古镇,可以说是全国古镇中最秀丽的一个,游人不多,容易亲近,商业化气息很淡。
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
古镇主打民国风范
游程中恰逢春雨,烟雨朦胧中的南浔更显一番风味。
烟雨南浔
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据《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
2014年6月,南浔古镇景区"一点(南浔镇历史街区)一段(南浔古镇頔塘东段)"作为大运河支流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
原为刘氏归榇暂殡寓园,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在池周补植花柳,重栽菡萏,布置台榭,启建家庙,历时四十载完成。
因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湖州莲花庄,而自名“小莲庄”。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
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
荷池南岸主体建筑“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东升阁”,是座西洋式的楼房,俗称“小姐楼”。
荷池西岸长廊的壁间嵌有《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馆藏真》刻石四十五方,故名“碑刻长廊”。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
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
馨德堂在家庙正厅的北侧,俗称“走马楼”。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1920年,刘承干在南浔故居小莲庄的西侧,建造了这座藏书楼,历时四年于1924年竣工,占地面积20余亩。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 回廊式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分前后两进,每进面宽七间,左右厢房各六间,共五十二间。
楼上为"希古楼",存放经部古籍。外面一间为"黎光阁",存珍本《四库全书》1954册。
至1949年,藏书仅存十万册左右。
张石铭,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旧宅又名懿德堂。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富丽典雅,风格独特,可称江南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筑风辖的私家民宅。张石铭旧宅附近的小桥流水为南浔古镇的精华部分。
烟雨南浔
张石铭宅,懿德堂边厅,天井内有一盆景,名曰:鹰石。 石盆中竖立的石谓英徳石,产于广东英德市而得名。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蜡石的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浔四象之首的刘家掌门人刘承干建造了取名“求恕里”的别墅。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求恕里结构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组合,步行在过道里,就仿佛走在别具上海特色的弄堂街巷之中。
位于南浔镇广惠桥东侧,为南浔商业组织中最早、实力最强的同业公会。丝业会馆前埭建筑在建国初烧毁,其他建筑均保护良好。现为南浔镇中心学校校址。
刘氏悌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群,俗称"红房子",主人刘安泩,号悌青,刘镛三子。正厅名为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悌号。
这是当时热衷于采纳西洋文化的南浔又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整座建筑分为南、中、北三个部分,南北部分的建筑中不仅融入了罗马风格建筑,质朴无华的徽派封火山墙和石库门内也不惧繁琐地加了个华丽丽的洛可可风格券顶。
就像南浔的其他大宅一样,这座红房子内也陈列着无数呼之欲出的砖雕、木雕和石雕。
徐迟笔下的元泰酒店
南浔街景
南浔古镇街道
如图~
现做现卖的酒坊,号称南宋御酒坊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
观内供奉着道教最高神“三清”神,
烟雨南浔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曾名乌墩和青墩,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它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乌镇剪影》称赞:“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 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
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2014年11月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为此,乌镇新建的大剧院集戏剧、音乐会演出,会展,文化艺术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成为乌镇吸引外来游客的又一张新"名片"。
草木本色染坊集中了江南地区的染色技术,主要有各种色彩的印染,尤以蓝印花布为突出代表,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历史,至今染坊的印染从纹样设计、花稿刻制、涂花版、拷花、染色、晒干都还遵循着祖辈留下的工艺,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爱。
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
晒布场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架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的庞大。
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是乌镇最主要的旅游景区,占地3.4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
依河筑屋,水镇一体
古街道一角
元宝湖是西栅景区内最大的一个湖泊,面积有11600平方米,由三条支流汇聚而成,东连中市河,北接护镇北河,西通西市河,因湖中有通安岛形似元宝而得名。
水网密布
在这一块充满灵气的地方,长眠着中国文坛上的一条蛟龙,那就是茅盾,先生的纪念堂和陵园就在灵水居东侧。
茅盾陵园
江南民俗馆,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喜庆堂为乌镇比较出名的小展馆之一,展示江南民间婚俗、喜庆礼仪,如:凤冠霞帔、绫罗绸缎、八抬大轿,相遇相知相守,举案齐眉等。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建立的一座石牌坊,高3.75米,面宽3.8米,上题“六朝遗胜”
萧统
书院坐北朝南,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
因形状似一条卧龙而得名,从河对岸高处望去,巨龙首西尾东,活灵活现。四季栽种不同农作物,此时油菜花盛开,风景美仑美奂。
南侧有一座晴耕桥,桥下清溪潺潺而流,因此夏不涝,冬不干,尽得灌排之利。
乌镇有着悠久的邮政历史。唐朝时候的乌镇就是一个商业非常发达的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元朝正式有了马驿和水驿之分,在乌镇镜内设置的大部分为水驿,就是用船运传递公文岂,驿站内设有固定船户,负责传递官方文书。 乌镇西市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乌镇老邮局就位于西市河畔。
老邮局附近的乌镇街区
雨读桥
国乐戏院是由从前古镇的戏台改造而成,舞台后面的“墙”不是固定的,墙外就是河,有机会拆掉“墙”就可以坐在船上看戏。
剧院附近特色商铺林立
国乐剧院后面可以看到翡翠湖
三寸金莲馆是少有的以裹足历史为主题的陈列馆。在这里能看到数百双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缠足鞋,还有众多的图片及缠足用具,并配有详实的文字说明。
白莲塔为宋元时期江浙一带通行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阁式塔,塔七级,塔高51.75米,为乌镇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从运河坐船来乌镇,远远的望见白莲塔雄伟的身姿,就知道乌镇到了。
关帝庙所处水陆要冲,故乌镇虽与关公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西栅的关帝庙却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络绎不绝。
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
白莲塔原称金莲塔院,后称白莲塔寺,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京杭大运河乌镇段,常闻滔滔江水声。放眼四方,天朗水阔,船只往返频繁,一时风起,两岸柳枝摆动,不经意间便会把人带到1400年前的那段时光。
从乌镇返回,经过杭州,因以往多次到过杭州西湖,仅再次重游了六和塔一处景点。 六和塔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汉族古建筑。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六和听涛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
现在保存的砖筑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
从塔后眺望山色
从塔前眺望钱塘江,钱江大桥隐在雾霾中
对照2007年拍摄的照片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