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没到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站在布宫前;每一个离开了西藏的人,都知道有一天自己还会回去。”这就是世界屋脊的魅力,这里有雄壮巍峨的布达拉宫、佛教中心的大昭寺;这里有神奇的天路、神秘的天葬;这里有神山和圣湖,还有那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朴实的脸、灿烂的笑、虔诚的朝圣者……
2012年第一次入藏,回来后发现一部分魂魄丢在了世界屋脊,本次旅程也可以称之为我的寻魂之旅,Spirit Of Tibet译为西藏之魂。
次寻魂之旅所用器材:佳能5DII、镜头:24-105、爱死小小白、蔡司21/2.8,脚架、清洁、滤镜系统一大堆。不得不提一下,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加摄影包内胆再配腰包,既利于拍摄又不会对肩膀造成难以忍受的摧残。几天的拉萨市徒步,我可以说我很轻松!
你一定在各种渠道看到过这些地方,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纳木措、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回味这些照片……西藏的魅力绝对不是短短几天就能深入感受的,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冲击,大气和纯净的风景…她需要你静下来,真真正正用心去体会。想把西藏粗略地走上一遍,起码需要1-2个月的时间,没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多去几次吧!
游记开始前先聊聊进藏那点事儿: 进藏的方式: 无非就是徒步、搭车(再次提醒:搭车有风险,菇凉需谨慎)、骑行(含摩托车)、汽车(自驾及包车)、火车、飞机,这些进藏的方式因人、时间、金钱而异,如果想重走青春路或想趁年轻挑战自我而且有着大把的时间,那以徒步或骑行的自虐方式进藏是不二的选择;有时间又不想累着自己,还不想错过最美的风景,那汽车是首选,而火车次之;时间紧张的话只能选飞的喽!
进藏的路线选择:
川藏线:不愧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国道,须翻高山、跨急流,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所在。川藏线路况不佳,多是碎石路、泥土路,盘山路,所以对车辆性能要求较高。川藏南线(318国道)全程2140公里;川藏北线 全程:2352公里。
滇藏线:滇藏公路全长1930公里,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39公里;3000-4000米的有239公里。这些路段不仅有雪山峡岩、隧道大桥,而且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滇藏线途经喜马拉雅山的各著名山峰(如南迦巴瓦,梅里雪山),湖泊(如巴松错,然乌湖),喇嘛寺(如甘丹寺,尼姑寺和苯教,红教的小寺)和教堂,峡谷(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温泉(如通麦,盐井),和各类花海,林海。滇藏线也是世界级的越野路线,尤其以春秋两季为绝。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青藏公路,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沿途不时会看到翻在路基下的货车,所以走青藏线要特别小心。
新藏公路:又称叶拉公路,被称作国道219,始建于1956年3月,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拉孜县,全长2143公里。新藏公路是进入西藏的第三条公路,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冰山达坂16个,冰河44条,穿越无人区几百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也是路段最艰险公路之一。
铁路目前只有青藏铁路(据说2018年会开工川藏铁路),被誉为“天路”,如果第一次进藏,或者想体验下天路的壮观,可以考虑乘坐一次,但现在考证下来,坐火车的弊端也挺明显,从看景来说:速度较快,双层玻璃,不可能随时停车,路过一些美景时是晚上,就像西宁到拉萨的车过可可西里就是晚上,想拍点好风景是比较难的;从抗高反上来说,原本认为火车进藏是爬升慢,可以逐渐适应高原,可是火车进入格尔木就开始在车厢内供氧了,而且长时间乘坐火车将你的身体能量全部消耗怠尽,抗高反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有很多坐火车进藏的人到拉萨当晚上就发生很严重的高反;从购票来看,只有几个大城市有直达拉萨的火车,且票源都基本被旅行社垄断,旺季时市面上一票难求。
✈要在成都、重庆、咸阳经停或中转,可选择到拉萨或林芝。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一):
衣帽鞋袜篇
帽子:圆边帽,必备品,有效防止阳光,防虫、防水;
头巾:必备品,高原阳光紫外线太厉害,建议可把脸部挡住,要不可能会像我一样,一个下午就把鼻子给晒伤褪皮了;
墨镜:必备品,尽可能选择贴脸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眼睛;
围巾:建议带,在高寒地区或垭口用得上;
防晒霜:必备品,防晒指数越高越好。西藏的太阳比海边厉害;
洗漱用品:必备品,西藏个别地方住宿条件差;
冲锋衣裤:必备品,建议购买GTX面料的,既可以防风防寒,关键时还能防水,如果脏了用水冲冲就能接着穿; 羽绒服:如果要去高寒地区则必备,短款即可,可以穿在冲锋衣里面;
抓绒衣:必备品,可单穿,也可穿在冲锋衣里,保暖且重量轻;
保暖内衣:去高寒地区建议带两套; 内衣、袜子:必备品,看自己需要,多备无患;
手套:必备品,抓绒手套比较舒适; 鞋子:GTX面料的登山鞋为首选,中帮或高帮为首选;拖鞋则带着吧,用的上。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二):
携带设备类:
登山杖:野外徒步必备品,无徒步项目可不带;
背包:必备品,必须50升以上且要配备防水罩,背负系统很重要,要选择专业的登山包,我的相机都放在登山包里,解决了摄影包不能长时间背负的问题; 腰包:建议携带,可以摆放随身重要物品如手机、钱包、证件等,我的腰包还担负着备用镜头的存放功能,这样就不用总是取下背包换镜头了;
水壶:必备品,不解释。建议选购专业户外水壶,重量轻且不怕摔、挤、压; 防水密封袋及塑料袋若干:必备品,用于保护相机及随身重要物品,特别是下雨时用处更大,塑料袋可以装随身垃圾,统一丢弃;
电筒:有野外活动、拍摄星轨及银河的必备品,建议购LED灯头的;
睡袋:视个人情况;
指北针及刀具:视个人情况;
相机:单反、微单、卡片都可以,好的摄影师不讲究这个。只有像我这种拍的不咋地的人才会纠结这些工具;
镜头:如果带单反或微单的就要谈谈这个了,超广、标变、长焦缺一不可,长焦是越长越好。看的到拍不到会后悔终生的。
脚架和滤镜系统是严谨的摄影所必须的。
再聊聊行前准备那些事儿(三):
证件药品类:
身份证: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这个常识应该都懂吧;
边防证:不要嫌麻烦,去当地派出所办了带着吧,万一到了拉萨碰到谈的来的驴友,说不定就去需要边防证的地方了,如果没办只能干瞪眼了,到哪里办,怎么办,哪些地方需要办?还是那句话,上网查去,只是友情提醒一句,到拉萨后还要到边防总队去敲个章才能用,具体是哪里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去过要边防证才能去的地方,准备留给我的第三次入藏了;
银行卡及现金:必备,这个不带就不要去了,嘿嘿。多提醒一句,准备点纸质的一元及毛票,西北地区貌似都不收硬币,礼佛时菩萨不会嫌弃你小气的,一元、一毛都可以。俗话说得好:心诚则灵;
药品:首先,不要把高反想的太可怕,心理上的高反才是最可怕的。常备药包括消炎药、感冒药、红景天、葡萄糖液、泻立停、阿司匹林、扑尔敏、金施尔康、善存片等,抗高反药主要有诺迪康胶囊、西洋参、速效救心丸,外用药有云南白药、万花油、创可贴、风油精、防蚊水等,如果去阿里地区等住宿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建议带点生姜粉防跳蚤。
D1:上海到拉萨、小昭寺、拉萨河、布达拉宫
D2:宗角禄康公园、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河沿岸(全天徒步)
D3:大昭寺、色拉寺、布达拉宫
D4:药王山鲁普岩寺
D5:拉萨赴林芝、米拉山口、巴松措、八一镇
D6: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中国最美的大峡谷邂逅最美的山)
D7:卡定沟、中流砥柱、太昭古城、米拉山口、返回拉萨
D8:纳木错
D9:留给心去感悟的哲蚌寺、返沪
众所周知,八月是西藏旅游的旺季,火车肯定是一票难求,又因为时间紧张,财务和时间都不自由的我不可能自驾或是包车去拉萨了,于是✈成为此次出行的唯一选择。上海浦东到拉萨贡嘎机场,经停咸阳。
即将到咸阳机场,航拍八百里秦川。大学时代在西安度过,对陕西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
不知道是什么山。但肯定是七千米以上的山峰!很希望是南迦巴瓦哟!
✈就要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了,在空中深情的凝视拉萨河。我一直和朋友们说去西藏是要上瘾的,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不停的召唤你去到他的身旁。我又回来了!
平措康桑青年旅舍地处繁华的拉萨市中心,位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三角的中心地带,至三大景点步行只需约10分钟;紧邻拉萨最大的超市,公交出行也颇为便利;新旅舍有直接观看布宫的景观房。这次托人用非常好的价格定下景观房。这是在房间窗口看出去的景色。到了拉萨,首先要去拜拜文成公主的小昭寺,她会保佑你的哦!
途中路过喜德寺——拉萨市区的寺庙主要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楚布寺。这些寺庙大多历史悠久,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除此以外,拉萨市的大街小巷里还有着很多不知名的寺庙。
约伴、喝酒、发呆、晒太阳是这里永恒不变的主题……暖到心里的阳光、五颜六色的风马旗、满院飘香的菜香和酒香……一切的一切挑逗着你的五感六觉,让你在这里感受世界最顶级的心灵SPA。
朝圣者、旅行者、小商小贩们是拉萨大街小巷的主角,小昭寺路上既有售卖琳琅满目的名式小商品的店铺,也有着贩卖着当地土产的小贩们。我信步走拉萨的街头,有了一种忘记所有烦忧的幸福,有了一种贴近市侩的真实。
藏民的住宅大多白色围墙,方方正正的窗户很是棱角分明。穿梭于街市上的藏民摇着转经,从各藏区来朝拜的信徒磕着长头,信仰在心中,五体投地!
小昭寺路比较窄,两旁是典型的藏族风格建筑,碉楼的窗台上基本上户户栽种着鲜花,漫步其中,沉浸在午后慵懒的时光里。很多小店,卖酥油的店特多,有藏人开的小小的甜茶店,小昭寺出门左拐对面街道可以坐车去哲蚌寺。
小昭寺的名声和规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别有特色。小昭寺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藏式建筑特点。最初的寺庙管理也是由汉僧主持,所以说,小昭寺不仅是西藏最早的寺庙之一,而且是汉藏两个民族团结友谊的象征,在汉藏民族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小昭寺神殿高三层:底层分为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门庭内左右为隔门小房,右间是放吹器的地方;左间是配殿,内供有石榴树枝做的贡布色懂马塑像。中间是四柱宽的空廓,传说原来其中一根柱上挂有文成公主手印的石板,另一根柱上挂有护法画皮两张。
四柱皆为圆形大柱,大柱小栱两侧各雕一大力士,力士作承托支撑状。柱头大栱上雕有狮子和圆形升云纹、花瓶等。有的柱头小栱两则浮雕象征性的狮子和人像。门上铺首如钹形,上有二龙戏珠图案。横梁上皆写梵文六字真言。
该寺建筑坐西朝东。建筑物朝向东方,据传是文成公主悲思汉唐之故,入蕃时从内地召来建筑师修建的。现存的小昭寺为晚期作品,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
加载更多
北京东路是驴群聚集地,这里分布着东措国际青年旅舍、白云藏式家庭旅馆等网上大大有名的青旅,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热闹,街面上就有着招揽伙伴以租车的信息的信息栏,这些信息基本可以满足驴友去西藏任何地方的需要。而做为一名过客,大可不必过于拘束,很多时候,你甚至可以在各旅社门口直接找伴同行,或是将自己的召集帖粘贴在你认为最显眼的位置。
走到拉萨河边,看着川流不息泛着黄的河水漂流而下,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自由感。我们应该像看电影般看待我们的生命,那样我们将会放松心情,更自然的、更感性的观看人生的演出。
人的心思最为活泛,骤生的念头不断引发着另一个念头,而我们必须了解,不论这些念头是否有关联,他们都只是我们脑中的情绪、心中的业障而已,是无实质性而且极短暂的。简单来说就是不论什么事情,不要去纠结,过去的也就过去了!
一缕阳光撕破了盖顶的乌云,光柱洒向山峦,洒向青草地。在相对的世界里,外在现象一直在改变,我们内在的心也在改变,因此知觉也随着在变。不经意间抓住了一个不存在的自我,那么我们将错误的解读世界,同时失去着内心的宝藏。
这里是藏民下午消遣放风筝的地方,是他们放飞自由心情的地方。风马旗与风筝一样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无法飘扬,它只是在等候着能给它助力的风。等风来,我们又何尝不是随时在等着风的助力?
随风的心如同随风的经幡一样是无碍且不受形态拘束的,具有以新鲜方式体验一切的能力、具有以清新方式体验一切的潜力。
近距离接触拉萨的山,才发现并不是远观时看到的枯黄色,看似死寂的山上,充满着生机。世间事又何尝不是如此,相信未来,一定会好。
2012年写西藏游记的时候抱怨一直围着布达拉宫在转,可是这次一到拉萨,最牵扯我的仍是布达拉宫,我又一次站到了他的面前,而且以后在拉萨的几天里我几乎是天天都要来报到一次。从上次的抱怨到这次的心甘情愿,心情不同的实质差异是别人的安排与自己选择之间的差距!
夜色初上,布达拉宫的灯光渐渐亮起,在长时间的曝光下,水面很平静,比起12年的那几张倒影强很多。这次去拉萨没有进布达拉宫,一是因为票极难买到,旅行社代买价600元,二则是因为已经去过,相信两年的时间还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吧。
拍这张照片时我一直在暗示自己,不就是半秒的曝光吗,脸不用那么僵着,可是神一样的画外音说:你拍个十几二十张半秒的长曝后,我也无法帮你控制脸部肌肉呀,而且你脸上肥肉比肌肉多,不好控制呀
今年拉萨的雨水特别多,原本雨季只是晚上下雨,今年都要下到上午九十点多。我早早的就起床准备去看布宫日出的,结果这个愿望竟如此的难以实现!直到我结束这次旅行。
宗角禄康公园位于布达拉宫后山。后山是修建布达拉宫时,因在此大量取土,遂积水成潭,亦称龙王潭。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在布达拉宫的周围被那些虔诚的信徒们所“包围”,他们一边转着经桶一边念念有词,路旁还有经历十几个月三步一叩首的磕长头的人,他们面容消瘦,头发凌乱,衣服破旧,邋遢不堪,满脸尘土,却有一双闪亮而执著的眼睛。
布达拉宫的西墙外,有一排转经筒,藏民顺时针用右手拨转它们,并在嘴里喃喃的念着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咩哞。转经筒,亦称嘛呢转经轮,里面有一纸用藏文密密写满了的经文,因为在奴隶制的时候,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每转一圈,相当念经一遍。
这些磕长头的人变卖家里所有的财产然后出发,三步一叩首前往心中的圣地——拉萨,在大昭寺求到天珠之后回家虔诚的供养,等到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便让自己的子孙把天珠捐献回拉萨的大昭寺。而布达拉宫的修建也都是这些人倾尽自己的所有财产出钱出力来做到的。看到这些人,我不禁赞叹信仰的力量。
加载更多
雏菊幼小的身姿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合拍一曲淡雅的歌。这些花身型较小,但它却有许多兄弟姐妹,色彩多种。
14、24路公交车可到罗布林卡前,在西藏图书馆站下车即可,下车后走一小段路就到罗布林卡。由于罗布林卡面积较大,共有36万平方米,前去参观时,若是嫌徒步参观太累,可以在罗布林卡里乘坐旅游观光车,轻松游览全景。
罗布林卡的正大门朝东,形状特殊。上置金轮卧鹿,及莲花宝瓶。檐下是典型的藏式斗拱。两侧各一座石碑,分别为汉字和藏文书写的罗布林卡。
雪顿节期间,在罗布林卡,藏戏队伍每天不停歇地从上午11点直唱到暮色降临。据说,因为时间有限,这已经是提取剧目中的精华部分,否则一出戏会唱上几天,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而各地的藏民也早早的就来到了拉萨,准备参与这场巨大的盛典。
藏族的寺庙墙厚而窗小,给人非常浑厚稳定的感觉,建筑物显得很高大。底层用朱红色棱柱,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在墙体上方,多用棕红色的饰带,上面缀上鎏金淤铜镜等装饰物。房檐四周竖有镀金金幢,上有风铃,房顶正面中间是金法,两面为护法兽。
加载更多
西藏博物馆是免费的,不过每天都限制参观人数;博物馆内的有很丰富的展品,各种造型的菩萨像、各种藏文典籍、各种乐器法器、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去过西藏博物馆,就像是读了一本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再去参观西藏景点,应该会更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今年是青藏、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两条险峻、高海拔的天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心灵圣地的大门,这两条路也让许多向往拉萨与西藏的人梦想成真。
这个鸟应该是黄嘴鸥吧,寻找猎物出击前的那一瞬间姿态优美。
在空中原地盘旋,应该是发现了猎物。这时真正感觉到200的焦距短了。
从拉萨河远眺布达拉宫。长焦的透视感,将两者拉近在一起。
拉萨的山有坚实的基体、强健的体魄、挺拔的高度;拉萨的山容颜永驻,犹如裸露着的男人,执著地顶天立地,俯视人间百态;拉萨的山,向世人展示着“永恒不变”的内涵。
人生的路上不论是失落,还是成功,偎依在大山的怀抱里,感悟自己和自然的命脉旋律,找出生命的真缔。把山一样的信念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人生中的险境当做考验。
加载更多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藏传佛教的磕长头需双手、双脚和一身(此五体也),皆要触地,以示全身心的崇敬。用电影《可可西里》导演陆川的话来说:别看磕长头的身上脏,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
手摇转经筒又叫作手摇玛尼轮,质地有金、银、铜等,也分大中小几种。这种可以拿在手中的转经筒主体呈圆柱形,中间有轴以便转动。不仅圆筒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圆筒中间同样装着经咒。转经筒制作一般都很精美,上面刻的经文和一些鸟兽等图案除了其本来的意义外,还用漆绘彩色装饰,如同工艺品。一些转经筒上还镶以珊瑚、宝石等,更增添了其宗教作用以外的价值。手摇转经筒旁边还开有耳孔,系着小坠子,转动圆筒下面的手柄,小坠子也随之而动,靠惯性加速转经筒的旋转。随着转经筒的快速旋转,转经人认定,他的功德也在快速地积累。
一张图告诉你GND滤镜(中灰渐变镜)主要起到些什么作用
转经累了,就在路边小憩片刻。就是这样的生活,简单而重复,但一种仪式上的庄重,使得这些天和平常的日子不同。藏地的生活也许是简单的,转经,使生活有了特别的意义。而且,在藏传佛教中,转经还关系到来世。能不郑重其事吗? •
西藏的八廓街是一条历经千年的转经道,它以大昭寺为中心,全长1113米,由手工石板铺成的。每天天不亮,就有着成百上千的佛教徒手拿转经筒,沿着转经道一圈一圈又一圈的念诵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转经在拉萨是一个很普遍的活动,拉萨的转经有三条线路,一条是在大昭寺里围着神殿转一圈;第二条就是从大昭寺出来,绕着大昭寺转一圈,基本就是八廓街走一圈;第三条是在市里,根据特定的线路走一圈,那一圈把拉萨主要的寺庙都转遍了。要走完三圈,花的时间不少,所以,很多人大早就起来了。
发现一个很可爱的小旁友,追拍了几张。
康巴汉子,犀利的眼神能杀人,你造吗?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星空如蓝幕,八廓街一座藏式酒馆来了位神秘人物,忽然门外有人掀帘窥望,是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就在那一刻,少女的绝世容颜深深印刻在这位神秘人物的心里,待他追将出去,少女已消失在茫茫月色中。思念的痛苦点燃了他赋诗的激情,也带来了无数美丽的灵感,他在这家小酒馆里留下了许多诗篇。
仓央嘉措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问的汉语翻译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由派生而影响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
加载更多
色拉寺门口当地藏民的特色小吃:炸土豆条,蘸上辣椒粉真是美食。话说甜茶的能量真是充足,我中午到晚上就喝了甜茶加一小碗炸土豆也没觉得饿。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以每日下午三点的辩经最为有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摩。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地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经堂大门面向正南,门外为双排10柱的前廓,廓壁彩绘四大天王像。经堂方柱如林,有长柱89根、短柱36根,面积近2000平方米。经堂中央以长柱升起天井,用以采光。
很多人在排着队准备进入措钦大殿参观,我原先在后面排着队,过了一会队伍越来越长,但前面几乎就没怎么动过,心中有些捉急,离开队伍向前走去看看,一看就打消了我继续排队的念头,最起码的排两个小时吧。
大殿边无忧无虑戏水的少女。看到我的镜头对着她越发的高兴了。
加载更多
布达拉广场东边的水池边,以水面和柳树为前景拍摄布达拉宫,镜头适宜用广角镜头。在阳光的照耀下,这里显得格外多彩。特别提示:可以准备一块偏振镜,这样可以滤去水面的反光,如云层较厚或云的形态较好也可以准备一块减光镜,可拍摄布宫上方云的动态。
正面广场——布达拉宫坐北朝南,无论上、下午都是侧光。尤其在夏季,太阳偏北,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几乎都有建筑边缘的轮廓光,整个布达拉宫正面全是阴影,所以,夏季拍布达拉宫最好是在下午4点-5点。而在春、秋、冬太阳偏南,布达拉宫正面有光,是拍摄的最好季节。
12年第一次来拉萨时也在这里拍过,觉得挺漂亮就又来拍了一张,仍旧是加了十档减光镜。
拍这张照片真的很累,又要屏气,又要取景,又要拼缝,还要按快门,手抖的那个厉害⚠,拍了好几张才选出这一张算是对齐了的。只记得当时这张五十元的钞票经过了无数人的传递才又回到了我的手中。
有新人在拍婚纱照,蹭了几张。没好意思去和专职摄影师抢位,没有布宫的背景,但这样的光线下,新娘给人的感觉也很是圣洁。祝新人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拍摄布达拉宫,选择增加其气势的角度非常重要,从侧面拍摄可以使广度得以延伸,增强立体感,场景显得更为宏大。拉萨这几天有雨很难看到日出日落,今天难得天好,等到了日落,光线的角度虽说差强人意(阳光是从布宫侧后方照过来的),但☁的形态很好,于是加上了十档减光镜,在大白天弄了30秒的长曝,让云增加了动感。
高原的夏季天黑得很晚,不过晚上的拍摄却很享受,周围都很安静,你可以自己慢慢地摸索,不受外界打扰。可以选择慢快门拍摄,这样可以表现车灯流动的轨迹。
普鲁岩寺也称查拉罗布寺或巴日卢古,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于1300年前由法王松赞干布所建,松赞干布父子三人曾在此居住。依仗山势,寺庙坐落在布达拉宫所在红山对面的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窄窄地紧贴着峭壁,巧妙地将整个寺庙为数不多的几间殿堂镶嵌在陡峭的岩石上。
西藏的摩崖石刻大都形成于公元十世纪前后,这得益于当时藏传佛教各派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知与接受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三世纪以后,摩崖石刻之风日渐衰微,而玛尼石刻则几乎不间断地延续着发展着,成为西藏高原古往今来流传最广,风格品相众多,表现内容和材质手法极为丰富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
格桑花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格桑花随着季节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
这座深藏在药王山下的寺庙只有虔诚的藏民前来,几乎没有游客,像我这种穿着抓绒衣的不速之客少之又少,基本是走到门口看看这么小的规模就会转身离去。爬到高处, 雄伟的布达拉宫就矗立在对面。那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而这里只是相隔咫尺,却显得格外清静,无人打扰。
路边的一团团格桑花紧紧地凑在一起,粉的白的、高的矮的把高原装扮得异常漂亮。格桑花在高原上以一种傲视群雄,鹤立鸡群之势依然盛开在美丽的雪山上。
走进院内,可以先到长明的酥油灯房里随喜点灯,增长自己的智慧福报。制作酥油灯的长者正在细心的为灯座加注酥油。
药王山的佛像
包车也限速,和旅游大巴也没有质的区别,而且算上司机的吃住价格更贵。史上最高规格旅游团新鲜出炉(14人小团乘坐51座大巴,可躺可卧;警官押车,保障安全;全程无购物)。但是原来千元出头的林芝三日游涨到了1700元
一路下着蒙蒙细雨,车外的景致也模糊不清,只能做成油画效果,于是两幅世界名画诞生了。 《晨起,草地上行走的人们》
《山峦下的金色田野》
墨竹工卡县位于318国道旁有个一个村庄,这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甲玛乡,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据说,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当政的时候,这里曾建有强巴敏居宫,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
最美丽,最自然的风景在路上,山、树林、绿草地、牛羊成群,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草甸、峰林、溪水、牛羊群和风马旗是川藏线上精致而美妙的组合,而林芝地区犹甚其他地方。 《绿野仙踪》
米拉山口的牦牛铜像。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随风舞动的风马旗,特意将曝光时间延长,让经幡在风中的动感表现出来。 •
尼洋河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从拉萨到林芝的途中,翻过米拉山后,尼洋河就相伴而行,起初是毫不起眼的一条小溪,流经草原、峡谷,与沿途的溪流汇合,不知不觉中,尼洋河已经变得浩浩荡荡;特别是在巴河镇与巴河汇合后,水量陡增,河面宽阔,尼洋河的气势和柔美才真正展现出来。
在西藏的江河之中有一个奇迹:尼洋河与拉萨河均发源于海拨5020米的米拉雪山,但流向不同——尼洋河往东,拉萨河往西;拉萨河率先在拉萨曲水县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而尼洋河流经工布江达、林芝后,在另一个方向汇入雅鲁藏布江,与随雅鲁藏布江流过来的拉萨河水汇合。
巴松错的门票真的很贵很贵,165元一个人,包括景区里面的环保车车票。天空中下着大雨,远远看出去都是雾蒙蒙的,别说是远处的雪山,就是近处的小岛都在烟雨之中,湖水的颜色到是很像绿绿的绿松石。穿了雨衣,对相机基本没有任何防护,所以照片很少。
不由想起了上半年日本的行程,也是去看富士山时下着雨,不禁为明天的南迦巴瓦担心起来,我今年是没有看山的命吗?
湖心岛上面有一个小庙,绕着小岛走一圈也不需要一刻钟时间。天气阴沉,雨势越发的大了。不到一个小时,被雨水烧熄了游玩热情的我们回到了车上。赶到八一镇吃完晚饭下榻酒店休息已是夜里11点半了。 •
距离巴松措还有几公里地方有一座水坝,我们到那里时正赶上开闸放水。巨大的水流激起高高的水雾,轰鸣阵阵,波浪滔滔。这水的上游便是巴松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水是安静的,默默地流来,默默地流去,淡看人世间的千姿百态。那纷扰和繁杂只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而已。走过了,一切都是回忆里淡淡的遗憾。
树是安静的,淡淡的变绿,淡淡的变黄,无论繁华与凋零,都只是一种风景而已。看过了,留下的只是看风景的心情。
大峡谷中就有这样一段风景带给我安静的感觉,真好!
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一大早,我们就沿着尼洋曲上路了,好消息是雨停了,坏消息是云层一如既往的厚。但沿途一路是景,风光摄影题材比比皆是。看到这云、这雾、这山、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脱茧而出的阳光,体会到了什么是云山雾罩。
八月下旬的林芝已渐渐步入初秋,云雾缭绕的林木还呈现着绿色,但草甸已经由绿变黄,牛群则悠闲的在田野中吃草。浓郁的色彩与简洁的线条碰撞有着不俗的效果。
尼洋河是一条幸福的河流,集大自然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两岸保存完好的植被保证了它的水量,高山之巅的皑皑白雪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由于河面宽阔,河中心时常有高出水面的平地,长满青草和树木,有马、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有时甚至还可以看见小得可爱的藏香猪,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清澈透明的尼洋河传说是“神女悲伤的眼泪”。这条工布人民的母亲河在八一镇南约40公里处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河水的清澈与江水的浑浊绘出蓝绿与褐黄的图案,数千米后还是泾渭分明。
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沿岸处处是风光摄影的经典场景:淙淙的水流、绿洲上的经幡、绿茵茵的青草、三五成群的牛羊、零星点缀的灌木丛和滩涂。
雅鲁藏布大峡谷里整个公路联运景区多少让人略显失望。险峻、壮观、神秘、自然的景色不多,而观景台周边又过于商业化,环保车对游客的参观时间限制也多了些。不知道现在自由行是走什么线路?
尼洋河流经的工布地区主要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十几个民族和僜人。与西藏其它地方相比,工布一带的服饰、舞蹈、节日和建筑风格、以及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之处。尼洋河流域不仅自然风景秀美,而且人文景观也相当丰富。
峡谷激流观景台看到的马蹄弯带来的感觉是震撼。对于无法徒步到高点的情况下,平视大峡谷的马蹄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峡谷河流相得益彰,水流很急,是大自然的一份杰作。 这张照片有点马蹄形的感觉了,拍的时候取了巧,用了七张照片接片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能蒙人的。
加载更多
中流砥柱位于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为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高有百尺左右,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也有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 •
“历史是可捏塑的橡皮泥”这句在史学界大大有名的话,在旅游界同样也是很有市场的,并且被发挥的淋漓精致。太昭古城中,古迹很少,但藏族建筑以及周边环境,还是有些许神秘的感觉
这是家访藏民家的小小院落,很有生活的气息,但商业化的改造后,景区的藏民没了纯朴,加深了心机,为人处世和言谈举止让人不是很舒服。
伪红圈也是红圈,在家里都不愿意拿出来用的24-105也是老当益壮,发挥出了他的全部能力,这星芒虽说寒掺了些,但也聊胜于无了。
那古道,似是而非,但这并不重要,这里毕竟有过马蹄声声、扬尘茫茫的岁月…… 那古桥,许是古迹,但这不碍观瞻,军事重镇,通衢四方,哪会少了桥梁呢……
一幅梦幻的照片,十足十的Windows桌面。
山上的植被与裸岩构成了犹如上天写意的画出一幅油画,色泽鲜艳而斑斓,光线柔和而多变!
不知这一道道的衍射光从何而来?
河谷中细小的河流就是尼洋河的上游了
远处的雪山啊,我为何无法与您亲近?
米拉山口的经幡特别多,有当地藏民挂的,也有往来游客挂的,风马旗每天顺着风的方向吟诵着真经,为善良、为愿望祈祷祝福。
双脚踏在五千多米高的土地上看风轻云淡的机会是不多的
远观的确有点像孔雀开屏,在米拉山口的拉萨河谷一侧。据说这样的地貌在西藏仅有三处,是出产天珠的地方。也有人说这是以前的火山口。
话说今晚我迎来了进藏以来最为严重的高反,头痛难忍,一晚几乎无法入眠!
一大早,约好的达西师傅就开车来接了上路,往返接人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于是10个人一起向着纳木错进发。八点不到时看到远处日照金山,想请师傅停车,但师傅说天还不亮,又没有观景台或休息区,为了大家的安全不肯停车。过了一会,天渐渐亮了出来,正巧路边有一较宽阔的路基,于是师傅停车,我们一拥而下对着远处的山峰一通乱拍,但日照金山最好的时间段也已经过去了。师傅看着我们的样子笑而不语。是呀,他们司空见惯的场景在我们这些人的眼里却成了仙境一般。
念青唐古拉山神在藏民心目中是一幅穿白衣,戴白巾,骑白马的英武模样。为免除对教法的威胁,他时常匆匆行进于世界八方,率领着他的三百六十名随从(亦即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三百六十座山峰)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苯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
念青唐古拉雪山在云层中或隐或现着冷酷的容颜,锡白的雪峰亦常见的用蓝天做背衬,光彩照人,显得尤为另类。
早上看到了日照金山,走了不远应该是羊八井的地方下起了大雾,随后又伴随着零星的小雨,看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时候又云层翻涌,刚到那根拉山口则又下起了雪,离开时雪变成了冰雹,原本想可以拍到不同的纳木错了,可到了纳木错又是晴空万里,真是一天里的一年四季。同车的广东一家人乐开了花,十四岁的孩子还没有看过雪。
我举起相机要等着他们离开后拍一张那根拉的标准像(上次来忘记拍了),结果美女右手的九阴白骨爪还没放下,左手的二指禅已向我举起,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不得不屏吸按下了快门。
那根拉山口标准像。5190米,和上次来一样,高反不是很厉害,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去珠峰大本营了。
孤寂的汉子是多想被人带走啊?!这才是真正的袒呈相对呢
午后的纳木错,风歇云又起,湖水由深蓝色变成翡翠绿。远处的湖边两对情侣伫立,碧绿的湖水映衬下的背景凝固在我的镜头里,成片的云团自念青唐古拉山方向涌来,云层中还有一缕阳光洒向雪山。看着这种风景,您醉了吗?
纳木错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雪山、若狂的游人、挂幡的牦牛(当然是要不花钱蹭拍),都是吸引游客眼球的绝佳组合。
用十张照片接图而成的全景纳木错
一对吉林来的小夫妻,相机没电了,让我帮着按了两张。这东北小伙儿的身体素质很好,跳的真高,可惜的是跳了两次后高反,然后就没怎么发过声音。您可是刚从珠峰回来的呀!
合掌石下,制作玛尼石的手工艺人
每个到过纳木措的人,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洗涤干净。站在纳木措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坐在扎西半岛的山顶,头上的风马旗迎风召展,心里有种一下子空了,然后又突然充实的感觉。
每一个旅行者都希望拍摄这样一幅纳木错的标志性照片,其实在没有高反的前提下,这个角度的照片只需走到扎西半岛的山顶上俯视一番,把镜头对着自己喜欢的部分愉悦的按下快门即可。我不是很喜欢过于俯视的视角,于是又退到了半山腰,用稍平视的角度拍了这样一张。
加载更多
整理箱子,看到我买的一本未开封的笔记本,确定了我第三次入藏的理由——因为,山在那里!
今天上午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我犹豫再三,终于说服自己,将相机包放在酒店,去走一次没有相机束缚的行程,让心去感觉、去体会——哲蚌寺——那座没有晒佛,依然是“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的格鲁派最为盛大的寺庙。
下午三点半飞机返沪,在回程路上拍到的不知名雪山。
流量管控,经停后即将飞二段的飞机在咸阳机场排队中
是的,在夕阳晚霞中我结束了这次愉悦的寻魂之旅,魂仍是没有全部寻回——因为,山在那里! 西藏,有人辞职而来,有人归去便辞职,皆是拜此绝色美景所赐予的勇气。 我虽然没有辞职而来,也不会归去就辞职,但美景也赐予了我今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勇气。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