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保存着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精髓,其中20多处历史建筑,已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漫步澳门,除了喜欢其闲适的社区环境,也喜欢去感受那种独特的文化韵味。看官方提供的导览图,历史城区位于西望洋到东望洋之间西面临海一带(东面基本是后来填海形成的新区),由25处历史建筑及相邻的小广场(澳门称:前地)、街道连接而成——
游览历史城区,视个人兴趣和时间,可以走马观花,或者慢慢品味。因为喜欢,十年间我徜徉了几多回,不记得了,就知道有的去了又去,有的还没去。能否一天走完全部?当然可以,澳门没多大,但大可不必,审美也会疲劳。怎么玩好?结合多次的经验,建议:
【一日游】,喜欢徒步的:先坐车到『妈阁』——『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三巴』。不喜欢走路,那就点到为止了:先坐到『妈阁』,再坐回新马路,游『议事亭前地』及『大三巴』。后者是绝大部分游客的选择。当然,又喜欢又有闲情的话,推荐二日游。 【二日游】,D1,大致与徒步【一日游】相同,从『妈阁』徒步到『议事亭前地』,途中转到『西望洋』,登高远望离岛和跨海大桥的美姿;也要转到『总督府』,近览西湾湖美景。
D2,先登『东望洋』,再漫步至『塔石广场』、『白鸽巢』,再到『大三巴』。具体线路就是下面两张图,下面的游记也将按此线路进行。
OK,现在从『妈阁』开始晃悠。为什么要从妈阁开始呢?原因有二:一,这地方相对偏些,先坐车来这,然后往城区中心走,比较顺势;二,相传葡萄牙人当年就在这里首次踏足澳门,MACAU名字的来源就是这里的妈祖阁。故阅读澳门历史,从这里开始最合适。
有华人的海边,就有妈祖庙。在这里,澳门人习惯称之为“妈阁”,好亲切。如果说来澳门的游人没有不来妈阁的,估计没有夸张。在西湾大桥未建成之前,这里非常休闲宁静,我和孩子很喜欢来这里,或者先到妈阁爬山,或者先到『海事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里有个小影音厅,不停地讲述着葡萄牙人登陆MACAU的故事。自动语音有四种选择:国语、粤语、英语和葡语。当年小康哥每次都是国语、葡语轮番听,然后很开心地告诉我某个词的葡语怎么讲。现在长大了,他还是没学会葡语,哈哈。也是在这里,我知道了“广州”原来的英文名叫CANTON。有时间的话,游妈阁,顺带到海事博物馆了解一下澳门历史,值得推荐。
从妈阁出来,看路牌指引,向右去『西望洋』、『主教山教堂』,向左去『亚婆井前地』、『郑家大屋』。果断选择先左,进入妈阁斜巷。走在小街,别光顾低头行路哦,时不时抬头,会有些惊喜发现的,比如街边有些老建筑的阳台铁栏很有艺术性,比如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上挂着的花果很惊艳。哈哈,看那朵“红与黑”,绝对可做名著代言!
沿着斜巷上坡,不久会看到左边一座花岗石平台上高踞着一栋鹅黄色建筑,漂亮!什么来头?这就是前身为『摩啰兵营』今世为『港务局大楼』的世遗建筑。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澳门不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那尖拱窗洞,上面加上三叶草装饰,少了些严肃,多些了趣致。看那高高突起的角楼雉堞,让我联想到唐僧的帽子“五佛冠”。——哈哈,绝无褒渎之意,大同世界,善为首,不分教派也。
继续沿妈阁斜巷前行,前面有处古树婆娑的小广场,到『亚婆井前地』了。传说古时,有位善心婆婆在这里筑池存贮山上流下来的山泉给附近居民用,人们为感念亚婆的善举将水池称为亚婆井。官方的解释,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也就是说,这里以前有很多山泉故得名。对于有厚重历史感地名的来历,民间传说更有魅力,你说呢。
有了充足的淡水资源,这里成了聚居地,不仅是本地人,也有葡萄牙人;也因此,这里留下了很多漂亮的房屋。看前地周围的古建筑,两层居多,红、白、蓝、黄,各种色彩搭配得多么谐美!
想起某年澳门印发一组世界遗产的邮票,其中一枚就是『亚婆井前地』,画面中有好温情的亚婆与狗。哈哈,找到,看看,被艺术化了亚婆井前地,和现实中比较何如?很期待此时此刻也有位慈祥婆婆在古榕下!等了好久,没有。缘分者,可遇不可求也。
嘻嘻,梦想总有成真的时候。在稍后游览完郑家大屋要离开亚婆井前地时,在斜巷,终于遇到一位步履缓慢的亚婆,擦肩时奉上微笑问好,而过后忍不住转头按下快门。虽非邮票中的情景,但足以满足我期盼的心矣。
从亚婆井前地转入龙头左巷的巷口,也就是转角这栋浅绿色葡式建筑的背后,就是郑家大屋。漫步在澳门街头,真是一步一景!看,那么高大威严的中式门楼,毗邻却是风格迥异的葡国风情,毫无违和感,可见不同文化间的包容和博大!
郑家大屋,久闻其名,但一直未加了解,此行直赞:漂亮!看沙盘和展览画,大屋并非传统的方方正正、有中轴线对称的几进几间,而是前后门楼,所有房屋依次并列,同样面朝大海(当年这里应是临海了)背靠大山(西望洋山),传统的后花园、后院置于大楼前面,开阔视野,科学!
澳门街头一步一景,郑家大屋亦是“移步即景”。跨入门槛,门楼右墙设有“旺相堂”,真是眼前一亮!小时候在粤东乡下,见过很多类似的,好亲切!入内,下石阶,风水学上这叫“聚财”,哈哈。
门楼是一栋两层建筑,现作为纪念品服务部。这里最最吸引眼球的是墙上的浮雕,还有屋里貌似随意陈设于墙上地下的古老装饰部件,色彩斑驳,古色古香!那些设计及手艺之精湛,叫我忍不住驻足凝视,良久不去,妙啊!
加载更多
主教山,原名是西望洋山,与半岛东南角的东望洋山遥相呼应,守护着澳门。因山顶建有天主教的主教府邸,人们因而称之为主教山,现在街边的路牌也是写着主教山。我喜欢西望洋的名字,好有诗意。沿着斜坡来到山顶,这里高低不同有三个眺望台。首先到达右手边的『主教山眺望台』,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内港,景色杂乱,到此一游可也。
回到广场,可见教堂高高伫立在山顶。别忙着上行,右手边的『西望洋圣母眺望台』,千万莫错过,这里的景色与教堂广场比有过而无不及;况且,远眺大海,仰望教堂,中游花园,个人包场,妙极了。
加载更多
沿着高楼街,下一站,我们要去圣老楞佐教堂。其实,在澳门的大街小巷穿行,大概方向正确,总是可以去到你要的地方;在岔路口,一般都立有游览导向指引,放心走吧。
圣老楞佐教堂矗立在一个丁字路口旁高高的石台上。据说古时,在南湾未开发之前,这里已是临海。它有个俗称『风顺堂』,典故就是来源其高高矗立于海边,葡人常常聚集在此等候出海水手平安归来。教堂下午5时闭门,4点半多谢客内进。教堂里面装饰非常雅致漂亮,值得慢慢欣赏!
转入风顺堂街,很快到达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圣堂也是高踞在一座石阶之上,其实并非有意而为,而是依山建筑的需要。这是一栋非常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礼拜堂装饰之华丽应居澳门所有教堂之首。外国的教堂游览不多,见识过俄国华丽的夸张的巴洛克式教堂,有得一比。这次去到已闭门,看几张09年用小卡片机拍的相片,是否惊艳?
走到这里,我们又要暂时离开世界遗产了,顺着斜坡下,去看看旧总督府和南湾湖美景。走人行道,记得不时停下脚步抬头哦,街边的建筑都很漂亮。马路边这栋红色建筑,就是旧总督府,现在的政府总部。外表这么惊艳,内里应该也是精彩纷呈的,可惜很少对外开放。
旅游塔那边叫西湾湖,这边是南湾湖。开阔平静的湖面,是良好的龙舟训练基地,经常可以看到,今天也有。我最喜欢的南湾湖视角有两处,一处是壹号广场,另一处就是这里。不信?搵时间来睇睇,哈哈。这里离新八佰伴很近,但我们还是返回上山,去岗顶前地。
相对于车水马龙、人潮嘈杂的议事亭前地,距离不远的岗顶前地真是太清幽了!它不及议事亭前地宽阔,但胜在古树、古教堂、古剧院、古图书馆什么都有,正是: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
剧院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看立牌介绍,非常清楚了。喜欢歌剧的朋友,一定要来这里感受感受,与大剧院浑然不同的浪漫和温馨。没有演出的日子,这里大门半掩,对外开放参观的,还可以上二楼,当然不能进剧场。看守的门卫很文艺,见有人进来,很写意地拨弄着怀里吉他,数个音符淡抹轻写般飘扬开来……好有情吖,记得进出都向他道谢哦。
数年前首次来这里看戏,是韩德尔二幕巴洛克歌剧《阿西斯与加拉蒂亚》,当时的售票介绍这样写着:『故事讲述牧羊人阿西斯与爱人加拉蒂亚的爱情故事,深情动人而充满神秘色彩。华美简洁的舞台布局及演员服饰,天衣无缝地配合岗顶剧院雅致精美的小型剧场特色,让人犹如回到十八世纪的歌剧盛世,浑然忘我』。一点没有夸张!叫我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些夸张得很的巴洛克乐器!
加载更多
环境优雅的何东图书馆,前身是何东爵士的住宅,再前身属于澳门第八十一任总督夫人官也夫人。氹仔官也街的名字也是来源于该总督。图书馆前后有花园,绿树萦绕,环境非常幽静,不看书,稍坐片刻也挺好。
剧院后面、图书馆侧边,怎么又有圣若瑟修院?是的,刚才我们在风顺堂上街参观的,是它的正面,也是圣堂所在。绕个大弯来到这边,是修院的另一侧,这边不对外开放。
感觉这座教堂随时都开放似的,每次来都可以入内参观。下面是相隔数年拍的相片,感觉挺好,一样的庄重典雅,想象不出古远年代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初建时“龙须庙”的模样。
离开清幽的岗顶前地,向新马路行进,越来越感觉人气十足,我们要汇进热闹的人潮里了。别忙着走,看看街边建筑,那栋银行建筑也不错嘛;转角这栋新修缮的,以前经过不觉得这么漂亮哦?挺好,每次都有新发现。爱琴海岛上的蓝白建筑,每年都要油漆,澳门雨水更多,要不要每年翻新呢?没翻新就变成那栋灰头灰脸了,哈哈。
民政总署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当其时,它的名字是“议事亭”。在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曾作为当局议事及市政管理机构办公大楼。至2002年1月1日,民政总署正式成立,更为现名。
数百年来的加建和修缮,终成为现在的规模和面貌,包括有大礼堂、会议厅、图书馆、展览厅等。由大门两侧延伸至花园的墙身装饰着来自葡萄牙的青瓷砖,大堂石阶上方拱顶处的这尊雕像,据介绍是创立澳门最早期慈善机构——仁慈堂的葡萄牙皇后,细细欣赏吧。
后花园有两尊雕像,介绍说一尊是教育家若奥·迪奥士,另一尊是葡萄牙伟大诗人贾梅士,白鸽巢公园山上贾梅士石洞里也有一尊贾梅士雕像。我很感兴趣喷水池石壁顶部的雕刻——葡萄牙盾徽,古老的葡萄牙盾徽包括着大量的古老信息,阅读盾徽,就像阅读一部沉甸甸的葡萄牙历史。好羡慕别人家那些东东,好羡慕那种历史的厚重感!
议事亭前地,因广场中间有个喷水池,澳门人习惯称之为“喷水池”。不知道这里啥时候可以稍微清静些,也不知道有没来澳门的人不来这里的。
广场里人头涌涌,马路上车水马龙,也有幽静的地方,比如转角处的邮政大楼。走进首层集邮大厅,优雅清静与外面的喧哗热闹形成强烈对比,这里的邮票以本土、香港、内地、新加坡的居多,而且以美食、花草、虫鸟主题的居多,或者是我注意到这方面较多,好漂亮;对邮票有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里。
从妈阁走到议事亭前地,边走边玩,差不多6个钟了。一路上食肆不多,饮品店还是有的,遇着时,冬天我会来杯热奶茶补充能量,夏天最爱梅子绿茶解暑止渴;至于食嘢,来到议事亭前地,应有尽有,随你喜欢啦。尚有能量可以继续前往不远处大三巴,安排两天游玩的话,今天行程足矣,明天继续……。
东望洋,也叫松山公园。对当地人来说,松山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故周末或节假日,环山道上跑步做运动的人很多,圣堂旁或某处凉亭,亦不时可见一小众人围坐唱圣歌或读经。对旅客来说,感兴趣的当然是山顶『圣母雪地殿圣堂』和『灯塔』。对小朋友来说,应该是炮台和地道更好玩。松山就是这么个地方,可以因应各人所需,满足各自所好。
登松山,可以乘坐6、28C、H1线路到『山顶医院』或『得胜斜巷』落车,经松山马路上山;也可以坐到士多鸟拜斯大马路,经『二龙喉花园』,乘缆车或沿小道登山。我喜欢走松山马路,这边车少些。
平日很清静,绕环山道走一圈是很写意的事。朝外港方向,会遇见『柯维纳总督纪念亭』,对联云:『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妈阁钟声 松风徐送正荡胸怀更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何等心旷神怡!可惜那是旧时景致,现周边高楼林立,别说听不见青洲渔唱妈阁钟声,就连镜海波光也只能略见一斑。遥望外海填沙正忙,再过不久或许连海都望不到矣。
游东望洋,重点是这里——圣母雪地殿堂和灯塔。顺着斜坡大道,登入山门,圣堂和灯塔高高在上。雪白的外表,已够吸引眼球,更别说还有殿堂里的古老壁画!有多精彩?不能拍照,自己去现场欣赏吧。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殿堂很安静,壁画很残缺,但古韵浓郁,值得推荐!
加载更多
矗立澳门最高山巅的东望洋灯塔,依然在默默地履行着澳人赋予的历史使命,既是为航海人士服务的灯塔,也是本澳悬挂风球讯号的标竿;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功能,灯塔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值,就是澳门在世界地图上的定位!伟哉,东望洋灯塔!
炮台,名副其实,山上有好几门大炮,林中也保留有好几处炮堡,这是非常适合小朋友“探险”的。当年我家小康哥来这里,乐此不疲的一件事,就是追踪炮堡之间跑道的连接和方向定位,哈哈。
松山还开放有旧时军用隧道,兼做历史图片展览,也是非常能满足小朋友好奇心的玩处。官方介绍,松山有三组军用隧道,现已修复开放A、B两组,A组最短,建于1931年。因先生住处离此不远,以前和小康哥都是走路过来,长大后他没再来过。初中毕业那年,他携同桌兄弟游澳,想来却走错了路。哈哈,寻梦不得兮。
二龙喉公园在松山脚下,有小道相通,松山缆车的起点就设在这里。介绍说二龙喉公园前身是澳督夏宫,现是是很休闲的市民公园,还是个小动物园。最吸引小朋友的应该是熊山,随时都可以看到二三只大黑熊躺着晒太阳;原来的围栏比成人低,现在又加多一层,只能隔网相看了。是怕游人受伤害,还是怕黑熊受伤害呢?应是后者。
从二龙喉公园出来,沿士多鸟拜斯大马路西行,或者坐一个站,可以去到『孙中山纪念馆』和『卢廉若花园』。这边马路很嘈杂,我喜欢回到来时的松山马路,经得胜斜巷、高伟乐街,到塔石广场,再到纪念馆或卢园。
塔石广场,就在松山隧道对出的地方,一个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地方。周末及节假日经常有活动在此举办,去『卢廉若花园』或『孙中山纪念馆』,肯定绕不开这里。即使哪都不去,这里也是值得一游的,因为有图书馆、展艺馆等等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广场最顶头这座小巧玲珑又典雅的双层建筑,建于1925年,现在是『青少年展艺馆』,一年到头有很多展览,甚至有国际性的联展,很适合有艺术细胞的小朋友。
紧接着是『中央图书馆』,建筑空间不大,但很舒服。从松山下来有点累,进去坐坐,随便抽本书看。二楼梯口那个新书专架,随便一本都可以令你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半小时就过去了。嘻嘻,馆里有饮水机,饮啖水,舒服晒!背包自带有书籍,出门前记得拿给工作人员消磁,要不会引起门口探测器报警哦。
隔着一条小街,是『历史档案馆』。对于旅客,不需要查档案,但这里经常有某些历史资料展览,也是值得驻脚的地方。近期正在举办名为《台风岁月》的档案资料展,从台风的形成讲到历史上对本澳造成严重灾害的台风记载,有图文也有影像介绍。
接着是『塔石艺文馆』,顾名思义,也是以举办艺术展览为己任的展馆。这栋大楼的风格略有异于之前两栋,其特色之处在于顶部呈雉堞式的女儿墙和有卷草纹饰的山墙。据介绍,该大楼前身是澳门某贵族家庭住宅,分前后两座,后经改建连成一体,成为现在的外观。它正对着松山隧道出口,若在内地,恐怕早被拆了。
加载更多
再跨过一条马路,翠竹虚掩门面的几座红黄建筑,是『澳门乐团』所在。前面车水马龙,院里清静幽雅,形成很强烈的对比。在文化中心看过很多澳门乐团的激情演出,挺欣赏他们的文化气质,原来所处就是这么有气质的环境。刚才在狭窄的人行道迎面遇上一群青春少艾,手持肩背各式乐器,于是侧立微笑让路,一众擦肩时都对我道谢,感动ing。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真没错。
再跨过一条马路,转角处这栋黄色建筑是『茶文化馆』,其建筑风格与前面的文化艺术馆明显不同,但也漂亮。『卢廉若花园』就藏在这栋建筑后面,应该说,茶文化馆就是卢廉若花园的一部分。感兴趣茶文化或者茶收藏的,这是很值得一游的地方。
从荷兰园大马路转入罗利老马路,贴着狭窄的人行道走,瞬时到达『卢廉若花园』。不要被它朴素的门面迷惑哦,里面可是别有一番天地,与外面车水马龙的嘈杂环境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迈步进园,放眼望去,园子不小,曲径幽途,怪石满园,怎么转呢。被右边很耀眼的中国红回廊吸引,转向右行,有九龙壁哦,好有古韵;红柱青瓦的回廊,浓浓的中国风。时正中午,有几位师傅廊中食盒饭闲聊,应是附近工地作业的,好一个午休地方。
大树参天,厚重的岁月痕迹。资料介绍,这里于1870年被卢家购入做私人花园,大规模建设始于1904年。古云: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已然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古树参天理所当然。澳人正是在此中西文化谐和共处的环境中,培养出淡定、包容和本份的性情,自成一格。
加载更多
离开『卢廉若花园』,顺着街边路牌的指引,转过一个街角,来到文第士街,一道尖拱窗形矮墙围着的三层典雅小楼,就是『国父纪念馆』。
一楼后座是个小院,左右两排房间,面积都不大,原来应是书房和工作室等,现陈列有国父生前相片、家具和用品,介绍说保持着原来的布置。摆设很简单,但韵味十足。对比当今很多超豪华办公家居,真叫人思古忧今。
加载更多
下一站去『白鸽巢前地』,可以在塔石广场坐车过去,我喜欢慢慢转悠,于是转入西坟马路,沿着西洋坟场的围墙边走。路过别错过,坟场里面的小教堂很漂亮,是个放空心灵的好地方,进去坐会吧。
西洋坟场,也叫圣味基坟场,因为坟场内小教堂供奉着天神圣味基而得名。据介绍,这座别致的小教堂建于1874年,作为葬礼弥撒之用,现在每年也有一些官方追思活动在此举行。坟场内有不少名人墓,不少墓碑很艺术化,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在那里我拍了不少很漂亮的墓碑。这里嘛,国人认为不应骚扰先人,故拍教堂好啦;墓碑,悄悄地观赏可也。
从圣味基坟场出来,继续沿着西坟马路前行,来到和新胜街交界处,这里左转可以去到『大三巴』,去『白鸽巢前地』则沿着新胜街继续走,当然也可以坐车。
沿着新胜街走,在一处墙身刷着大红大黄的丁字路口,拐个小弯,可以来到『包公庙』。哈哈,好热闹吖,不只是颜色,还是诸路神仙在此聚会呢,很有旧时春节看大戏的感觉哦。真是福地,连周边大街小巷的名字都福气盈盈,好嘢!问题是,门口墙角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有碍观瞻。内里各路神仙是如何会聚的,我胆怯不敢内进,路过,哈哈。
来白鸽巢前地,目的是参观『基督教坟场』和『东方基金会旧址』,也就是右边门口紧邻的两个地方。白鸽巢公园很大,市民休闲好地方,顺路可以进去转转。
基督教坟场的历史,在世遗景点介绍碑上写得很详细,启用于1821年,已有近200年历史;后因城区发展,早已停止入葬。现在演变成澳门历史城区旅游景点之一,相比刚才安静的『圣味基坟场』,这里颇为热闹,有团队旅行的,也有很多自由行的。参观坟场,理应肃然安静,很反感某些国人,想指点江山不该来这里!少一个人总会安静一分,我很快退出了。
从『基督教坟场』出来,转向隔壁的『地方基金会会址』。温馨提示,如果想进前面那栋漂亮的别墅内参观,请在没人值班的门岗窗口的本子上做好登记哦,楼内有工作人员看着的,没登记不让内进。
据说这栋漂亮建筑可能是澳门首栋别墅式花园的豪华住宅。现在室内已经改建为展览厅,不让拍照。下面那张室内照片是无意而为的,知道后就没再拍了;墙身那几块黑色挂板,其实是油画,才疏学浅,没记住是什么画了。
庭院内除了中间的喷水池,左边的红色大邮筒和右边的俾利喇塑像都很吸引视线。经常有公益活动在此举办,大太阳底下,乐队正在加紧排练呢,赞一个。
白鸽巢公园据说是澳门最大的公园,先生住处离此较远,这次我专程而来,想看看贾梅士石洞和据说很有特色的石拼画。今天下午公园准备喷药杀虫,5时不到开始清场了。跟工作人员说情,进去拍两张照很快出来,工作人员很宽容地应允了。正面广场这座雕塑,名为“拥抱”,象征着中葡之间的友好。看得出怎拥抱么?哈哈。
公园日常开放时间是早上6时至晚上10时,里面小路纵横,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凉亭数处,长椅众多,绝对是邻近街坊休憩和锻炼的好地方。即使此时工作人员已经在提请离开要喷药,不少长者依然不愿离去。
目标明确,直奔贾梅士石洞。介绍讲,贾梅士在葡萄牙因触犯宫廷官员,不容于国,被流放到澳门,隐居此洞,且在这个由三块巨石构成的石洞内,创作了葡萄牙著名的史诗《葡国魂》。小石洞根本无法遮风避雨,如何隐居?传说未必可信。但也不必深究,传说终归是美丽的,自古雄才多磨难,有那么一两句在此成章,亦属实矣。
公园内有十幅葡式碎石拼画,再现贾梅士《葡国魂》中十篇诗章的主题。很可惜,行前对《葡国魂》的篇章主题未能熟记于心,且因承诺工作人员尽快出园,只好行摄匆匆,未能细细品味。只记得这第一篇章表达的是:爱神维纳斯抗击恶魔护葡人;其他都不知所以然,憾事也。
加载更多
从『白鸽巢前地』穿过车水马龙的花王堂街,街边这座外表低调稳重的教堂,就是『圣安多尼教堂』,当地人叫它『花王堂』。据说有两种解释,一是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因而华人称之为“花王堂”;另一种说法,圣安多尼是天主教中掌管人间婚姻的天神,故称之为“花王堂”。随便哪种解释,不例外说明在这里举办的多是喜庆婚事。花王堂始建于1558年,数百年来历经多次烈火洗礼和重建,其中一次就是1638年,故院里有石碑纪念。
感悟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否?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乃喜庆事,场地理应是色彩灿烂花枝招展;而葬礼是很悲痛凄惨之事,场地理应灰暗见不得艳丽,否则视为大不敬。而在西方,我们刚刚走过的专事葬礼弥撒的圣味基小堂,色彩是何等明快艳丽;这座专事婚庆活动的花王堂,却是如此低调不露深浅。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读出彼此的文化差异了么?有意思。
感觉到疲惫么,走了快一天了,最后一站:大三巴。沿着花王堂街,很快就到『大三巴』。先来看看旧城墙边上这座小庙,大名鼎鼎的『哪咤庙』——澳门世界遗产之19。为哪咤立庙,估计国内都没有。澳门何故立庙呢?转进旧城墙那道门,有个『哪咤纪念馆』,外面有详细文字说明。哈哈,从这座哪咤小庙,可以看出澳门文化包容性是何其大!
『大三巴牌坊』——澳门世界遗产之18,澳门的名片,旅游者没有不来这里的,故一年到头都是人如潮水。山顶还有教堂遗迹和纪念馆,看那累累的圣徒遗骨,还有那描绘耶稣受难的精彩油画,就算非信徒,也会肃然起敬!山顶还有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很多年没去了,很多人,这次也没准备再游。
准备收兵,去新马路坐车回家,大三巴斜坡下这条小巷,一街之隔安静多了。好几对小情侣在此左拍右拍哦,怪不得,巷子边建筑很有情调,巷子名也起得超有情调——『恋爱巷』,够浪漫!
走到新马路之前,转弯看看闹市背后这座偏居一偶的中式老建筑『三街会馆』,现在是『关帝古庙』——澳门世界遗产之13。据介绍,初设时,会馆只是附近几条繁华商业街商人议事的场所,后来逐渐演变成庙宇功能了。看到门口牌匾没?这里也是群仙会聚哦。莫非澳门地方小,中华古文化又是满天神佛,庙宇自然而然就成了神仙会聚地?神仙保佑,弟子只是好奇,毫无冒犯之意。
评论(1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