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去年元旦在福建南部发现了很多比欧洲好玩的地方,今年的跨年地点就选在了广东。
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六年,第一次去虹桥机场,能不激动吗?但是看到比长途汽车站还要简陋的候机厅又能有什么想法呢?
这个也可以算是公交车吧?
廉价航空从管理模式到机型选择都完全效仿欧美国家。
飞机晚点20分钟起飞。
这空气实在是脏透了。
外环A20公路延安西路立交。
黄浦江和竖潦泾,你看见松浦二桥了吗?
斜塘、竖潦泾和油墩港交汇处,A30公路是不是很清晰?
钱塘江的喇叭口,从左至右依次为嘉绍大桥、江东大桥、下沙大桥和彭埠大桥(钱江二桥)。
富阳市区可以明显地看到“之”字形,所以这一段富春江也叫做之江,山顶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
加载更多
三元及第粥是一种非常有名的广东小吃,在广州西关当数伍湛记的及第粥最为有名。名称由来版本甚多。一种说法是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幼时家中贫穷,以卖菜为生。隔壁粥贩惜其才华,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让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
2013年上半年,广东除了东莞以外的所有城市都将加入“岭南通”,即任何一个城市的公交卡都可以在外地使用并且享受同等资格优惠,所以我在机场南地铁站买了一张羊城通和一张一日票。
虽然说地铁3号线到永泰站换乘864路到白云山西门是最快最便宜的公交换乘方案,但是为了省爬山时间,我还是选择了去南门坐缆车。
734路到景泰坑吃过午饭,换24路到云台花园门口的时候已经下午快3点了,为了节省时间,花园以后再进去吧。
广州的无轨电车不错。
缆车站下来就是山顶广场。广东的旅游景点都是在入口处拍照,免费送一张小的,如果要扩印或者加印就得加钱,真会做生意啊。
白云山自古以来就是羊城有名的风景胜地,植被种类相当丰富。“白云晚望”一直是历朝历代的羊城n景之一。
中国的大城市空气都很糟糕,傍晚望不见羊城啊。
广州碑林前身是白云寺,寺毁于抗日战争。一进碑林,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气势磅礴的九龙柱。它用青石雕成,柱上端有9个并列环绕的龙头。
居然在这里造一个许愿池,不知道面对这些书法作品能够许什么样的愿。
我仔细看了看,以近代书法为主,那就不多拍了。人总是厚古薄今啊。
摩星岭门票5元,就是白云山最高点,海拔382米,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名曰“天南第一峰”,从此得名摩星岭。李时郁有诗一首:独坐摩星岭,回看几百峰,斜飞银瀑布,削出玉芙蓉。俗话说“不登白云山,不算到广州城,不登摩星岭就不算到白云山”。今天是看不到瀑布了。
这什么企业啊?大老远就能看见浓浓的黑烟。
岁末的广州,下午5点天还是那么亮。
别看这条路名字这么拽,可一点也没有那感觉。
下来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跨年仪式的彩排。
白云山欢迎您。
羊城多山,高楼没有北京上海那么集中,这里只是市区的一部分。
下山后坐24路到中山五路,就是北京路步行街。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
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挖掘,掘出了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这就是千年古道遗址。
不过遗憾的是广州的治安并不好,我走在路上都有妹子自称是外地人没了钱,要我给她们买面包的,我一说等朋友来了给她们钱她俩立即开溜。
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后,林伯渠担任了国民党第一任中央农民部部长,彭湃任。1924年5月,设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为适应当时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采农民部秘书纳彭湃的建议,决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番禺学宫始建于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原来的学宫阔三路,深五进。现左右两路除尚存明伦堂、光霁堂外,大部分建筑已毁坏。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抬梁式木结构。
这面斑驳的旗帜赋予了古老的漏窗新时代的意义。
浑厚的陵园大门坊是清一色的灰颜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越发显得低沉。这个广州市区一个小山坡,记载着100年前动荡的岁月,民族精英们对于自由的向往。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兴连发三弹,率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仍相继失败。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那些年轻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前赴后继地为他们的子孙后代铺设通往自由的道路。
坐地铁到西门口站下,出站后直接走上光孝路,沿马路走约2百米,就到光孝寺了。光孝寺在西汉武帝时,是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家宅。三国时一个被贬到岭南的重臣改建寺庙,明朝时才得此名。
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不知有几分虔诚,几分功利?
诵经的善男信女倒是一直在喧闹中心无旁骛。
精细的雕刻工艺固然可圈可点,但是一看铭文上的“玉清宫”就知道这玩意儿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如果没有这座瘗发塔,这样的寺庙,有一些起伏,却终究还是波澜不惊;如果没有这座瘗发塔,这样的寺庙,有一点光彩,却终究不是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的高僧大德当中,惠能应该是最特别的一个了,一个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莫大影响的人居然是一个文盲,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文盲而成为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古今中外,也许并不多见,无论在《坛经》里,还是在别的传记里,都提到慧能不识字。
禅宗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于找接班人,命弟子作偈(和尚写的诗句),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大弟子神秀上座呈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惠能听后也写了个偈子,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禅宗六祖传人。
离光孝寺不远,还有一座六榕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派他的舅母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到真腊(今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后,便命令广州刺史萧誉建造了这座寺和塔,当时分别称宝庄严寺和舍利塔。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到广州,应宝庄严寺主持之邀,挥毫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千佛塔,广州人俗称花塔,此塔塔基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九井环基,塔顶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造的千佛大铜柱。可惜现在花塔不开放游人登塔。
六祖堂内当然也供有惠能的铜像,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
广州骑楼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骑楼,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
早就听说在广州,有一个地方,每天都会被淹没在各种年龄层次人群的惊叹声里,无论是手扛单反的文艺青年,还是爱好历史的垂垂老者,都会为它无与伦比的华丽所倾倒。今天我随着街边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闹市中心的这一小片天地。走进陈家祠的时候,想不到那是一片如此让人感动的园林。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15,000多平方米。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
现在,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这些带着祖先们体温的作品,穿越历史的隧道和能工巧匠们沟通。
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
这一方巨大的砚台也可以被当作信仰的神物供奉起来吧。
馔盒是在祭神祀祖时用来盛放供果的器物,造型多为长方形和菱形两种。平时置于家中厅堂的几案上,祭祀时将馔盒摆放在神案或神龛前,盛放供果,进行祭拜。
这件五果馔盒共三层,底座由六只生动活泼的狮子托起,背上有6只蝙蝠口衔花篮,寓意“福到眼前”,第二层由6根龙柱支撑,各层均雕刻着亭台楼阁和人物故事,四周围栏上雕有众多松鼠葡萄,祈望多子多福。整器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形象生动,尽显金漆木雕玲珑剔透、金碧华贵的魅力。
中华民族是讲究细节的民族,这一石一瓦,一砖一壁无不倾注了工匠们多年的心血,正是有这么多美的细节才构成了这么一座美的整体,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找不到瑕疵。
这是潮州金漆木雕神龛,打开两扇大门,通体是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纹饰,有龙、凤、鸡、羊、花鸟、瑞草等,图案茂密繁复而又不显杂乱。
神龛内分三层共九个小格,用于摆放神主牌位,每格内黑地描金绘山水、花鸟。两扇大门内侧上半部是精致的多层镂雕,饰历史故事,外侧上半部用简练明快的刀法雕刻人物,下半部的内外侧均为黑地描金绘历史故事。
陈家祠的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
对着这些雕梁画栋们情不自禁地尖叫连连的,大多是00后,他们虽然也许不懂这些古建筑的深意,但仍然为他们的祖先而深深的自豪。
加载更多
要说世界美食,首推中国,而中华美食大省肯定是首推广东了,无论是粤菜还是小吃都会让人忍不住馋意。
比如这米浆做的拉肠粉,最常见的有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等等,加上熟油使其口感更嫩滑。它是广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
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据说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其成为名饼却在半个世纪之后,广州河南成珠茶楼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并大胆地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成珠小凤饼”来,因其异味香脆而受到顾客青睐。小凤饼形状像雏鸡,故又称鸡仔饼。
晚清时期,依靠中国海关的垄断机构十三行,上下九一带区域的商业活动兴盛。现存的主干道旧建筑以骑楼为主,多为清代建成,在吸收欧洲和北方满洲的建筑风格同时,又保留了西关的传统建筑风格。其结构为下面商铺,上面住宅。商铺有二楼的阳台遮蔽,方便购物的路人经过。
新年里的上下九步行街,人群摩肩接踵,充分展示了华南第一大城市的繁荣兴旺。
早上起来,却发现下九路的人气异常冷清。
这条叫“星泉里”的小巷,之所以有如此美丽的名字,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一眼可以望见星星的井。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代都督刘巨麟,为官清廉,且乐善好施,深受百姓喜爱。当年适逢大旱,居民饮水困难,于是他在城中一口气开凿四个水井,按照清代《南海百咏续篇》说,四井分别是日泉井、月泉井、星泉井、干明井。
利用码头、仓库等地方,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生意兴隆,当然也有些商铺经营名贵药材。
以那里为起点,坐地铁一号线到西朗换乘广佛地铁去佛山祖庙,它和陈家祠一样也是岭南园林三大瑰宝之一。
现在买门票的地方在清代重修的新正门,走进去就能看见麒麟-瑞兽琉璃双龙照壁,由于正门直冲大路,因此必须修建照壁遮挡视线,以免里面被一览无余,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讲究。原建于1958年,后被毁,于1981年初重修。“双龙争珠”栩栩如生,是石湾陶塑艺人的精心杰作。
双龙壁两侧,竖立着一对高五米多,用花岗岩石雕成的龙柱。柱顶雄狮盘踞,底部鲤鱼戏水,柱身上双龙戏珠的浮雕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佛山人相信双龙能报雨,关于它一直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佛山文昌沙有个石堂会馆,在建筑行中有两师徒,师傅50开外,徒弟是一个20多岁的孤儿。一天老板临门,告诉他师徒俩:“如今要建药王庙,庙前要做两条双龙柱,老爷们愿出高价,但时间要在一年半内完成,工钱可先支付四分之一。他俩暗忖,要做这样的龙柱,一般要三年,现在削了一半时间,那就非拼命不可。
老板把两条坚硬的又粗又长的花岗岩石运到工地,师徒两人分工一人打一条。一晃十个月过去了,他们的手磨出血泡,眼睛深陷,布满红丝,身上和脸上都布满被碎石飞打成的伤痕。周围的碎石已可堆成小山,两条龙柱的雏形呈现眼前,一天凌晨,老板凶狠的声音把他们惊醒了:“喂!起来!建庙时间要提前三个月,这两条龙柱也要提前完成!”师徒俩惊慌得说:“更改合约时间,无法完成!”老板横蛮无理:“你们嫌命长了,如无法完成就要倒赔两倍钱!”说完就怒气冲冲的走了。师徒俩满腔怒火,但在那个吃人的社会又能怎样呢?
从那天起,师徒俩更是不分日夜的干。这样又过了三个月,一天上午,师傅醒来,感到四周寂静得出奇,为何听不见徒弟的凿石声,他艰难地爬起来,看见徒弟躺在石龙柱的旁边,手上还紧握铁锤,眼睛睁得大大的,脸色似黄蜡,原来已是一具僵硬的尸体。师傅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口里的鲜血像喷泉水,跌倒在徒弟的身旁,永远闭上了眼睛。第二天就是期限,老板大摇大摆来到了工地,见状大喜,因为他可以把他们的劳动工钱夺为已有,于是匆匆命人把两具尸体丢到荒郊,将两条石龙柱抬走了。这一天,天色阴暗,双龙柱像罩上一层露水,湿润得很。
药王庙开庙那天,鼓乐喧天,烟雾弥漫,参拜的人成千上万,老板夹在人群中威风凛凛。突然,电光在龙柱中闪过,两条石龙飞腾上天,翻动在云海之中,随着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下起倾盆大雨,老板被烧成焦炭,被暴风雨冲去了。以后,凡是天色转暗或是乌云翻滚的时候,双龙柱都出现同样的现象。人们都说,这是双龙满腔悲愤,它在哀悼两个辛勤劳动而有艺术造诣的师徒呢!
本着先次后主的参观原则,先看新建的叶问纪念堂。佛山咏春拳名家叶问(1893-1972年)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卓著、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武术宗师。他学艺成师于佛山,大胆改进了武术教授方式,桃李遍天下,日后威震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小龙是其中最为杰出的弟子。
富贵图。
南拳流派洪拳的另一位名家黄飞鸿也是佛山人,1919年广州精武体育会成立,黄获邀请表演。1923年儿子汉森在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因醉酒争执被护勇队小头目 张禺七暗算惨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看完纪念馆,不仅了解了广东的武术文化,还因为黄飞鸿生前擅长舞狮而看了一场表演,虽说这表演商业气息太浓了。
紫霄宫的底座是高1.58米、宽6.19米、深4.12米的花岗岩石平台,四根石础木柱支承着整个神龛。神龛的正面和左右两侧,有金碧辉煌的木刻装饰,正面的木雕工艺尤为精致。从花岗岩石平台的边沿往里,最外一层由大小不等的二十一块图案式木雕镶嵌组成,左右上角以活灵活现的游龙雕刻作撑角,往里一层的雕刻以上方的蝙蝠为中心,这些富丽堂煌的装饰,无一不是祥瑞的象征。
透过这些装饰,充分表达了佛山人对北帝的无比尊崇与敬爱。佛山人对北帝声名显赫、流传万世的赞颂,正如紫霄宫两旁柱子上长对联所表达的那样:“北极照临南土/东渐西被/忠义赫奕乎四方/海国长资保障,大明崇报玄功/春禘秋尝/灵应馨传于万祀/佛山普拜凭依”。
屋檐上精美绝伦的雕刻。
加载更多
“褒宠”牌坊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 这座牌坊为四柱三门楼式,面宽28.5米,牌坊大量采用砖雕,雕刻内容丰富,有鸟兽、花卉、人物等,颇具匠心。坊额石刻“褒宠”两个大字,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手书,额阴刻敕书。
“褒宠”牌坊背面坊额上的阴刻敕书,全文190字, 内容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对郡马梁焯出色表现的嘉奖。梁焯是佛山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礼部主事,学识渊博,尽忠职责,性情刚直,敢作敢为。在任期间,曾有一外国派来的使臣到朝廷刺探情报,梁焯发现来使企图不轨,即奏明皇帝宜备于未然。皇帝不但不认同,还对梁焯进行指责、贬官处理。事后梁焯觉得皇上不信忠言,将来国家必后患无穷,便以母亲之命为由,请求归田,居家不再与达官贵人来往。他曾从王阳明学理学,回乡后欲著书阐述王的学说,后因忧患国家安危,没有完成就郁郁而终,年仅46岁。梁焯去世后,派来使刺探情报的国家果然对明朝进行侵略,几经交战,朝廷虽将其击退,但已造成重大损失。明正德皇帝深悔未能及时采纳梁焯的忠告,而致使国家受损,为表彰梁焯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下旨敕封。梁氏家族为显耀梁焯所获得的荣誉、追念他的功绩而立“褒宠”牌坊。
反光,看不清人物的表情。
这座小小的假山后面就是孔庙了,清末宣统三年(1901年)由本地一批尊孔绅士集资所建成。
华南地区最著名的古戏台万福台,与祖庙正殿遥相呼应,据说其建造目的是上演粤剧(大戏)给对面的北帝观看,以酬谢北帝的保佑之恩。
万福台面宽四柱三间,宽12.73米,进深11.78米。分前台、后台两部分,中间用一装饰以大量金漆木雕的隔板分开。隔板两侧有四门,明间的“出将”、“入相”两门供演员出入;次间的“蹈和”、“履仁”两门供奏乐人员和舞台工作人员使用。前台演戏,后台化妆,演戏在明间,奏乐在次间。前台三面敞开,可供观众三面看戏。后台东、西、南面均有墙,东、西墙上各开一窗、一门。屋顶为歇山式卷棚顶,不用斗拱,显得轻巧玲珑。戏台高2.07米,向前伸出,台面至檐前的高度为6.25米,整座戏台远远高于观众席,这样设计据说是为了使远处的北帝看得清楚。中间隔板上雕刻着降龙、伏虎罗汉、三星拱照、八仙、曹操大宴铜雀台等四组六幅金漆木雕作品,使整座建筑显得金碧辉煌、精美华丽。隔板中间的金木雕两侧悬着一幅木刻篆书对联“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彻紫霄”,正是万福台的真实写照。 万福台前空地开阔,青石铺地,是平民百姓自携条凳或站立看戏的场所。空地东西两侧各有廊,为二层建筑,形为包厢,清乾隆年间修建,供地方士绅及眷属看戏用。万福台的包厢设计,还有一个聚拢声音的效果,使观众在每个角度都听的清楚。过去每当演出之时,人烟辐辏,万福台一带,顿成闹市。
万福台在粤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已成为海内外红船子弟寻根的重要场所。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就建在佛山。旧时戏班每年组班一次,然后乘红船分赴各地演出,组班后的首场演出必在祖庙万福台举行,因而万福台又有审戏台的作用。过去万福台每当喜庆节日、神诞都会演戏,尤其是每年秋收之后,几乎每晚都有演出,四乡来看大戏者,络绎不绝。
附近的小酒庄,可惜是个新修的假古董。
这里的小资文青也不少呢。
这酒不是用来装样子的,而是真的出售。东华里在整修,服务中心的小姐说,整修好了也就跟这儿差不多。
相传双皮奶是由一位董婆婆在顺德于1850年代发明。所谓“双皮奶”,是指奶在煮的过程中制出两层奶皮。基本的做法,是把水牛奶放进食具中炖滚后倒进小碗内,待冷却凝固成奶皮,再轻手倒出牛奶,让奶皮留下。之后再把倒出来的牛奶再作处理,然后倒回盛有奶皮的碗内。其中一种做法,会让把再煮的奶倒在奶皮之上,让两者混合起来。另一种做法,是把奶倒在奶皮之下。
传统的鱼皮角用料相当讲究。将新鲜鲮鱼去鱼皮,将背脊肉切碎制成鱼茸,与澄粉混合制成饺皮。用优质猪肉、鲜虾仁,配以韭黄、嫩竹笋、白芝麻等近10种配料和匀成馅,然后捏制而成。
从祖庙出来,为了把广州地铁天票用到极致,我决定广佛线转1号线再换5号线,经过半个下午漫长的穿越到鱼珠,地铁站上来还有走一段路才能到鱼珠码头。
看看珠江的风景,两岸的工厂远没有黄浦江那么密集。
到码头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买好了票一看时刻表,发现去黄埔的船还有半小时多,窗口不给退,只能用它坐船先去长洲。
远远地、偷偷地拍一下港内的军舰。
珠江轮渡可就没有上海那么多空调船啦。
一旁停着的乌篷船,不会是附近渔民赖以为生的吧?
赶到黄埔军校的时候,对外开放的参观部分还是关门了,只能在黄埔住一夜。
走不多远就是孙中山故居。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忽然傻想,要是孙先生看得到他身后国共合作的破裂,不知会有何感慨?
白兔岗炮台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建立的一系列防御性炮台之一,今天它大门紧闭,似乎不愿面对那一段尴尬的历史。
上公交车之前,看一看窄窄的河道里原生态的民居和渔船,不知道他们是否见证了从军校走出去的一位位风云人物,我只知道,他 们的存在不会太久。
坐上383路到大学城总站换地铁4号线到金洲,再倒一部公交车就到虎门渡口了,在渡口门口傻了眼——居然不让散客通行,要我们坐公交车原路返回去南沙汽车站。我灵机一动拦了辆车要求随同进渡口,进去的时候看到渡口的名字是由霍英东题写的。
尽管有桥,渡口还是很繁忙的,至少我坐的这趟渡船很快就载满了车,司机乘客纷纷跑上甲板看风景。汽车上船的时候速度这么慢,还有专人指挥通行,足以见得所谓“安全原因禁止散客通行”是多么可笑荒唐!
大轮船缓缓地驶离码头,也标志着我的第一次广州之行彻底结束了。
作为广州港的一部分,白沙港和南沙港码头还是很繁忙的。
珠江流到了这里变得异常开阔,这一片水域也被称作狮子洋。
往珠江口方向看去,可以看见下游几千米远的虎门大桥
镜头推进一点看看。
回望广州市区方向。
虎门大桥主桥长4.588公里,引道总长11.172公里。虎门大桥的主桥由主航道桥和辅航道桥组成。主航道桥为“加劲钢箱梁悬索桥”,是中国大陆首座现代悬索桥。主航道桥从东岸虎门的威远山一直到江中心的上横档岛,跨越整个虎门水道,跨度为888米,通航净高60米、宽300米,可通航10万吨级的巨轮。
无聊得随便捡一艘经过视野的船特写。
其实这个公告是废纸一张——照样有人在甲板上卖东西。
加载更多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要直面中华民族以最耻辱最沉痛的方式迈向现代化的大拐点——第一次鸦片战争。
可惜省下的轮渡钱全部扔在了东莞公交上,由于东莞奇葩的城镇格局,它目前还是广东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岭南通的城市。地图上看着很近,实际却要沙田公汽从虎门渡口换两次才能去威远炮台。
炮台的入口就在虎门大桥脚下。
这下面一把把彩色的帐篷展示了这里旅游开发的程度和档次,说实话是让人无奈的。
这里的潮水和180年前一样轻轻拍打着堤岸,孩童快乐的嬉戏,仿佛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来往的人群也没有时间注意到脚下的这一片炮台遗址。
那就进旁边的海战博物馆看看吧。
1839年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开进澳门,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11月3日,广东虎门发生穿鼻之战。
170多年过去了,虎门早已是今非昔比,公交车行驶在桥上,令你想象不到它的繁华模样。
东莞市虎门镇居住人口约65万人,2011年GDP347.38亿元,继续排名东莞市32个镇街第一名。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常住人口都已达到大城市的标准。有时候傻想,这个最早接触欧洲世界的地方也是经济最繁华的,是不是巧合?
这是一个镇,看起来比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市聚集了更多的财富。
200多米的虎门第一高楼。在它脚下遇到骗子假扮的尼姑上来要我签名,一声叹息。
从虎门到东莞南城汽车站的公交车开了近两个小时,期待S2线快点修好。这也导致我被迫取消了去南社古村的计划,直接坐长途车去深圳了。
早饭当然不能错过小吃。相传云吞面是同治年间从湖南传入,一般以云吞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然而我却觉得面条太硬,反不如江南的切面好吃。
深圳的楼房无论是密度还是高度都和上海有的一拼。
深圳人习惯称之为“老东门”的深圳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又叫“深圳旧墟”,深圳市区就是以此为基点发展起来的。清朝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1950年,改墟为镇,深圳老街正处在有着“边陲小镇”之称的深圳镇的中心地带。1957年,宝安县始迁于此,成为了当时宝安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清初直到1957年前,深圳墟一直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重要商业墟市——“谷行街”(今解放路)是经营农产品的地方;“维新路”(今人民北路)为卖小吃和杂货之地;“民缝”缝是经营布匹、缝纫等的场所;“鸭仔街”是买卖家禽之地。建于明清的天后古庙,位于深圳墟中心位置,今尚幸存的“天后古庙” 古碑的记载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先有深圳墟,后又成了深圳镇,今天的深圳市就是由此而得名。
十几年过去了,一夜暴富起来的深圳,治安形势却仍旧不容乐观,不仅是沿街的高楼都装上了满满的防盗窗,更有人在天桥下贴出被商店摄像头监控到的小偷照片,连深圳的朋友约我出来见面都表示要尽量避开东门。
深圳的物价之高也令人乍舌,吃一顿饭比上海要贵得多。
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要摸清东门地铁站所有的出口位置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初看上去哪儿都一样,仔细看才会发现哪儿都不一样。
这一天基本都是在枯燥无味的购物中度过,所以呢我的广东行实质上只有6天,傍晚的时候去见了个深大的朋友。
浅艾是个小小的可爱姑娘,一开始觉得她说话冷冰冰的,是那种典型的广东面孔,但是熟悉了以后发现她非常的热心。在慕尼黑的时候只接待了她一晚上,后来直到她回国也没有机会去米兰。这一次在深圳相见,可惜的又是她在上班,没有机会多聊天。晚上黑咕隆咚的没看清站牌,我公交车下早了一站,她就走了好长的一站路来接我。
住惯沙发的我,其实觉得住她们学校建筑系的通宵教室也无所谓,但是她却觉得这样太委屈,而且那几天是深圳最冷的时候,所以执意给我订了个她们学校宾馆的房间,深大不愧是富人的集中地,连招待所都是二十几层的高楼。瞬间觉得自己真是太钓丝了。
早晨的阳光洒落在房间里,又该起程了。
从地图上看,从深圳到罗浮山并不需要经过惠州市区,但是这样的跨市线路有没有公共交通方式呢?罗湖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先坐车到园洲。
住惯沙发的我,其实觉得住她们学校建筑系的通宵教室也无所谓,但是她却觉得这样太委屈,而且那几天是深圳最冷的时候,所以执意给我订了个她们学校宾馆的房间,深大不愧是富人的集中地,连招待所都是二十几层的高楼。瞬间觉得自己真是太钓丝了。
这些牌子都很寂寞吧,至少冬天的中午肯定是这样。
这里也属于博罗县,离罗浮山也才9公里,但是司机说只有一个乘客的时候不去罗浮山风景区,要我在长宁下车,然后拦惠州去罗浮山的大巴。小地方的公交车就是不正规,连方向牌都忘记翻过来,导致有一对夫妇坐了一段路才发现方向坐反了。
罗浮山是4A级旅游风景区,门面修得很豪华很精致,里面怎么样呢?这里先按下不表。
司马迁曾经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著名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是苏轼在这里写下的不朽名句。
《后汉书》中的《郡县志》里,后人立注这样描写罗浮山:“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来傅之,故名罗浮”。意思是说罗浮山是罗山和浮山撞在一起形成的,但这只是传说。
这一处亭台楼阁,点缀着雨后青翠欲滴的群山。
新造的会仙桥,30块钱如果只玩这么一个公园,对于我来说未免有些不值。
千年冲虚古观,座北向南。“冲虚古观”四个大字,为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哲宗赐额。看见宋哲宗的书法我就很自然地想起他那著名的艺术天才儿子宋徽宗,这家伙什么都适合当,就是不适合当皇帝治国,当然祖孙三代的书法都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观屋顶上是由清代佛山石湾著名陶工吴奇玉精心塑制的各种神仙传说、历史典故的殿脊雕塑,使得这座道观更显庄严肃穆。
冲虚古观现规模为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有殿堂、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玉灵宫殿是主殿。
元辰殿很新。
坐缆车的时候,工作人员看不懂我的德国学生证,等了半天,幸而德语和英语的学生是同一个词,这才让我打了半价。
缆车渐渐升高,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显露出来了。
这么看缆车的实载率不高,冬季游客太少。
渐渐地,远山的轮廓在天边若隐若现。
这一片房屋是度假区,还远远没有欧洲的风情和精致。
山不陡,绿树成荫,蔚为壮观。
这一片丘陵之间,城镇的错落有致便一览无余了,要是天再晴朗一些更加完美。
更高的海拔,远处的溪流也清晰了。
20分钟就上到了伏虎岩,继续爬山。
话说,这怎么调查出杂物是从这里扔下去的?
伏虎岩,为一组花岗岩巨石,耸立于山脊线上形成石峰,其形态从不同角度远视似鹰嘴或伏在地上的老虎,故称之为“鹰嘴岩”或“伏虎岩”。这种路虽然不长,但其实最好是有登山鞋。
山峰像龙脊一样横亘在眼前。
相比于之前景区入口处的园林,这里的登山道就简陋多了。
雾霾太大,美景都打了折扣。
天梯在丛林深处延伸。
走着走着,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正路有冰冻危险,请从小路走,于是就走到了这里。
打电话给景区管理处,回答是到分水岙还是有阶梯的,说我走错路了。我真是又好笑又好气,分水岙在大路上,分明就不该信那块牌子走小路,眼下已经是4点半,要是再上去就赶不上5点的最后一班缆车了,只能悻悻作罢。
下山的时候,空空的缆车就更寂寞了。
天色暗得很快,仿佛这雾从来没有散过。
其实连拍了好多张角度相同的,挑一张最清晰的传上来。
罗浮山仿佛世外桃源,渐渐淡去。
下山之前最后来一张吧。
朱明洞天是由几座山峰和一些古树自然环抱而成的小天地,道教称之为洞或洞天。它座北向南,整个洞天高出地面十米左右。昔日,这里原是一幢幢书院精舍,据说安期生,朱灵芝、葛洪、湛若水等均到过朱明洞修道炼丹和传授道学,据记载:“讲学之盛,海内莫过于罗浮者”。
八角形的洗药池相传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当年洗制中草药的地方。葛洪自幼博览医学古籍,他擅于炼丹,又精通药理,尤其对中草药性特别精通。在《抱朴子内篇十三卷·仙药》中,他对各种草药的形状、颜色、药性、功效等都有祥细的记述和分析。
罗浮山是一个天然的中草药库,这也许正是当年葛洪选择在罗浮山修炼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山上有植物种类3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占植物种类的67%,较为珍贵的药材有金耳环,救心应,还魂草,金锁匙,七叶一枝花、马戟、灵芝等。民间还有这样传唱:“罗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宝,若然无菖蒲,也产黄莲与甘草”。据说,葛洪和鲍姑在罗浮山久居36年,经常上山采药,而这个水池就曾被他们洗过1000多种药材。明末清初时期,它还被誉为“南粤四市”之一的朱明洞天药市。
稚川丹灶位于冲虚观的右后侧,原“葛洪丹灶”是由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未赴任而先游罗浮时所题。明末清初兵祸时散失。现“稚川丹灶”四字,由清朝广东督学使者吴鸿补书,因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所以“稚川丹灶”和“葛洪丹灶”意思完全一样。
炼丹灶是用二十四块青石按道教阴阳八卦图形砌成,灶体由炉座、炉身、炉鼎三部分组成,高3.54米。炉座是用24块青麻石头砌成八卦形状,分别按方位刻有乾、兑、震、离、坎、巽、艮、坤八角图形,以及瑞鹤、麒麟等灵禽异兽和各式图案。炉身呈正方形,高2.45米,宽1.02米,边角有四根八角形青石柱,每根柱的上端均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云龙浮雕。炉鼎呈葫芦状,用青麻石雕成。相传葛洪当年就用此丹灶炼出七七四十九天的九转金丹,服后羽化成仙。他总结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原成丹砂”的经验,是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分解化合的文字记载。
飞来石,地处一定斜度的石崖旁,石头上大下尖,耸立的姿势显得特别险竣!曾有不少游客看过之后,都担心这块石头会滚下来。然而,事实上它已在日、月、风、雷、雨、电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无数游客的攀爬,仍一直巍然不动。
这块突兀的巨石,就叫“飞来石”。相传在明朝年间的一个夜晚,冲虚观有位道士正在值更打坐,突然风雨大作,闪电雷鸣,山摇地动,吓得这位道士坐卧不安。第二天清晨,风停雨止,忽见云峰岩上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石,因不知这块石头由何处来,故名“飞来石”。几年后,桂林来了一位僧人到罗浮山,看到这块石头,越看就越奇怪,因为这块石头很像桂林那里不见了的石头,于是,就向冲虚观的道士探问,听道士讲完该石“飞来”罗浮山的经过,再仔细核对这块石头“飞来”这里的时间,恰好与桂林同样的石头“消失”的时间相同。因此,这位桂林僧人认定这块石头是从桂林“飞过”来的。但也有传说,可能是天上下流星时掉下来的流星石,究竟是怎样的答案呢?我们也无从考研。
走的时候再看一眼正门前的牌坊。
半小时一班的罗浮山专线,末班车是下午6点,25元到惠州市区。让司机在最靠近西湖的地方放我下来。
西湖夜景灯光暗淡,并不张扬,有几分小城市的清新和优雅之气。今天的惠州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惠民之州”。
罗浮山专线是沿着下角南路开的,我沿着慈云路散步,就正好贴着西湖。“西湖”一名最早来源于北宋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时所作的诗词,惠州西湖也因为苏轼诗词的传播而得以扬名,至今惠州西湖仍留有和苏轼有关的很多遗迹。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安置,携妻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等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西湖的一个角伸到惠州大桥脚下,这里已经可以看见东江上的合生大桥了。
信步走上盘曲而上的惠州大桥,往东南方向看去,惠州的高楼并不多。
而另一面,也是城墙包围下的钢筋水泥。
被称为"惠州天堑”的朝京门是具有挡水百年洪水功能的仿古城墙,将旱闸建设成为仿古城楼,城楼的城门内安装人字形闸门,平时闸门敞开,作为交通通道,当汛期需防洪挡水时便关闭闸门。惠州原老城墙为明代古城墙,是惠州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物。
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西湖足并杭州,无论从那个方向,泗州塔都是最耀眼的。每当月夜,明月东升,微风舒波,塔影卧湖,湖天荡漾,塔光摇曳,遂成一幅难描难画之微澜玉塔图。
西湖风景区由南湖、丰湖、平湖、鳄湖和菱湖五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从下角东路到环城西路一直是围绕着平湖游览。
惠州的中山西路,原来是打石街和横廊坊两条街,民国时有很多中、小商户,行业不少。这两条街行业虽多,但大户少。现在已经成为惠州最主要的步行街了。可惜霓虹灯还是暗了些。
找一家小饭店吃惠州特色——客家红焖肉。
在惠州任何一家客家菜饭店,东江酿豆腐都是必备的招牌菜,也是客家人喜庆日子里的必备佳肴。“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 “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据说这道菜源于北方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每逢时节喜庆,或者闲忙之余,它是农村客家人的最爱。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动画表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饮食文化。
早上起来在小巷里逛逛。
早饭是少不了客家面的。秀色可餐的捞面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吃上一口,就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柏子树下黄氏家族是清初从归善县广和乡源头村迁来的。初期人口单薄,数代单传,直至黄植桢,先是任教丰湖书院,后任惠州府两等小学堂、惠阳县第二小学校长达25年之久,这一家族渐渐成为惠州赫赫有名的教育世家。
早晨的天气不是太好,但并不影响人们游览西湖的心情。远在宋朝,《惠州府志》就有西湖景观的记载,包括有“五湖六桥”,五湖是指形成西湖的五个相连的湖泊,六桥是西新桥、迎仙桥、明圣桥、拱北桥、圆通桥、烟霞桥等六座桥梁。
紫苑里有很多晨练和养鸟的老人。
鸟儿们都躲在遮羞布后面呢。
杨柳烟浓,高楼无穷数。
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丰湖之间。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东坡捐资修堤,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苦,也在平湖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尤其是每至月半,月明星稀,堤上赏月往往令人心旷神怡。
厚厚的云层透开一丝亮光洒在可见的三栋高楼上。
仁者乐水,有湖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走上宝塔之前先看一眼下面的书法石刻。
建在平湖西山上的泗洲塔端庄挺秀,是西湖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当年苏东坡寓居惠州时对此塔情有独钟,称之为“大圣塔”,并在其著名的《江月》诗中对湖光塔影有精彩的描绘:“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泗洲塔始建于唐末,现存塔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建国后多次整修。
可惜不能登塔,只能站在西山上放眼望去。
绕来绕去,总是见到了这位让西湖声名远扬的大文豪苏东坡。
苏轼的词虽然豪放,但是到了晚年,书法却也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这是一座有九百多年历史的芳冢,墓碑上刻着“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侍妾”两个字表明,熬到命丧黄泉,墓主名份照旧很低,这是时代的特色。
巧合的是,陪伴苏东坡一生的三位女性都姓王。原配王弗,因为苏东坡为她写过一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千古流芳;继室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这位王朝云,字子霞,浙江杭州人,歌女出身,聪明俊秀。12岁时被在杭州任通判的苏东坡收为婢女,19岁在黄州时纳为妾。朝云至死都是“侍妾”,但朝云却无怨无悔。当苏东坡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遭“乌台诗案”,后再贬为黄州副使,晚年又被贬到惠州,这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中,王朝云一直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他艰难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正如苏东坡《荐朝云疏》上写的,朝云对东坡是“一生辛苦,万里追随”。
朝云仙逝后,苏东坡按朝云遗愿将她葬在栖禅寺下松林中,面对大圣塔。“前瞻大圣塔,日闻钟梵”(苏)。为怀念朝云,东坡建完了白鹤峰新居,继续在西湖种梅、建桥,以此遥寄对朝云的哀思。
朝云葬后不久,孤山栖禅寺的僧人在墓前建了一座纪念亭,因朝云生前学佛,临终时诵《金刚经》偈语:“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她希望东坡也能这样理解世事,这不仅是她学佛后悟出的禅道,也是他对苏东坡无尽的关切和牵挂,生前如此,临终也如此。
朝云墓前的纪念亭取名“六如亭”,就来自这句经文。清道光初年,名士林兆龙撰写一副对联刻在亭柱上,“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六如”在这里表述更清晰。
朝云生于杭州,葬于惠州,其生命与灵魂都与西湖息息相关,也只有这样的好女子,才不愧于西湖的灵山秀水。或阳光下或月光里,或细雨霏霏,雾气蒙蒙,朝云墓、六如亭前总是十分凄美,“何年云雨散巫阳,瘴雾沉埋玉骨凉。合种梅花三百树,六如亭畔护遗香”。
元符三年(1100)十月,东坡全家北归后,朝云墓就没有亲人看管了,但后来有文记载:绍兴二年(1132)有强盗攻陷惠州,樊烧民居官舍,却唯独留下白鹤居,并拜祭了朝云墓,即所谓“盗敬东坡”。嘉熙四年(1240)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到广东任提刑,途径惠州,拜谒朝云墓,只见一片荒芜,于是有感而发写七绝两首,说:“不妨扶起六如碑”,据说当时的惠州郡守读后马上把朝云墓六如亭修整一新。元明时期,朝云墓周围有上千株梅树、松树,有百多人家守墓。后历代都有维修。
错落有致的高楼和亭台楼阁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
这科植物的寓意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九曲桥在修,那就只好走烟霞桥去丰渚园。放在入园小广场中央的太湖石也是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一块太湖石,顶部有如飞鹅展翅,惠州素有鹅城之称,它就象是热情好客的主人喜迎八方来客。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称为文曲星,在道家学说中,天上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世功名利禄,遂成道教大神文昌帝君。今筑文昌阁,将惠州籍文人江逢辰的诗词作品陈列。江逢辰,诗学苏,后志气发舒,卓然成家。他是苏东坡文化的最好继承者,一句“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成为千古绝唱。
反正是08年新建的园林,看一眼凌波画舫及琴韵斋就回去吧。
走到这里吃了一惊,白天的步行街人流没法跟晚上比,看来广东人确实热爱夜生活啊。
建于清初的文笔塔为楼阁式五层砖塔、正八边形,高20.29米、基座边长2.5米,塔内不能登临。塔身的8个壁面上,第二层开方形明窗作为点缀,第三层南、北两面辟有圭形门,四、五层则仅在南面辟门。塔刹的建筑颇有特色,由刹座、覆钵、宝盖、宝珠等层组成,比例协调、装饰性突出。塔身底层较高,达3.05米,以上各层次第减低,面积也层层缩小。花朝月夕,流年如飞,已有400年历史的文笔塔,上下曾长满荒草,如今已修整平复。据史书,取名“文笔塔”,寓意是希冀借此塔保佑当地读书人能够功成名就,青云直上。
据说近年来共出土了各个朝代的钱币10万枚。这里隐约可见324国道东江大桥。
东新桥原本是“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的浮桥,是沟通惠州府、县两城的重要桥梁,为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协助道士邓守安所筑,现在则变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
度娘百科上说合江楼的门票5元一张,我去的时候全惠州已经取消景区门票,免费坐电梯上去咯。
西枝江属于支流的支流,合江楼就在它环抱的一个小岛上。
水东西路桥不算车水马龙。
这是西枝江和东江的交汇口。
泾渭分明的两条江水。
北岸的东江公园和其背后的帝景湾。
远处的东江大桥和惠州老城相映成辉。
最后看一眼就下楼去咯。
走到朝京门坐41路去火车站,其实25路也到的。
把这张图给一个只坐过高铁动车的女生看过,她说不敢坐这样鱼龙混杂的火车,我疑惑了,中国的火车本来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么?不得不说刘跨越在短短5年里彻底改变了中国老百姓对铁路的印象。
时间还早,那就看看公交车吧。
我想打一张惠州经河源到龙川的通票,mm说什么也不会,叫来她的师傅拨弄了一阵电脑说是不能打,可能是因为广梅汕的原因吧,总之最后还是买了分段票。
城市的窗口。
橘子来咯。
惠州线路不多,公交公司还真不少。
给水牌和站台合个影。
将近满员。
京九线南段沿线还有这样的平民窟。
从惠州开出不久,建成区就变得稀疏了。
很快就变成了大片农田。
评论(18)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