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位于英国的最北端,而爱丁堡则位于苏格兰南部低地的中心,同时也是苏格兰的首府。伦敦前往爱丁堡的火车从位于伦敦市区北部的King’s Cross (国王十字)火车站始发,搭乘被戏称为“飞行的苏格兰人”的快车,四个半小时就能抵达位于爱丁堡市区的Waverley火车站。 比起伦敦密如蛛网的布局来,爱丁堡的规划要齐整清晰很多,以南北走向的North Bridget Street(北桥街)和与之垂直相交,连接Edinburgh Castle(爱丁堡城堡)和Place of Holyroodhouse (圣十字架宫)的Royal Mile(皇家一英里大道)将整个城市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一区即西北区,属于繁华的市中心。
比起地铁和火车来,在英国乘坐巴士的确是一种挑战,因为靠左行驶的关系,我总是搞不清楚巴士前行的方向,好在苏格兰人特别热情。我在巴士站一开口求助,就呼啦啦招来一帮老头老太热情地为我指点支招。在老人家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找到了事先预订的酒店Six Mary’s Place。说是酒店其实有些偏颇了,Six Mary’s Place说白了就是开在当地人居住的联排公寓楼中的B&B(bed & breakfast,意指提供床和早餐的小旅馆),入口处的小巧的庭院和一般当地人家别无二致。Six Mary’s Place一共只有十来间客房,底楼除了门厅和楼梯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宽敞温馨的客厅,里面摆放着杂志和书籍可供住客取阅,此外还有咖啡机和茶具可随时取用。 我的房间位于二楼,正对着一个迷人的小花园,房间虽然不大,但层高很高,因此毫无普通酒店客房的压抑感。整个房间的色调是淡淡的豆沙绿,就连卫生间的瓷砖都是这个颜色,感觉特别温馨舒适。最贴心的是每个房间的床上都放着一个可爱的公仔,我的是兔子,如果不愿被house keeping打扰的话,只要把兔子放在门口就可以了,这一招可要比大酒店中冷冰冰的卡片提示要有趣的多。经过一上午的旅途劳顿,我感觉有些劳累了,于是用水壶烧上热水,然后用房间内免费提供的茶包和小饼干给自己DIY了一顿英式下午茶,而免费糖包上的“Nice to sweet you(很高兴能让你感觉甜蜜)”字样,又让我心头暖暖的。
吃完茶点,我就出发开始了爱丁堡的二日探索之旅。利用先前购买的巴士通票,我首先搭乘42路回到了爱丁堡市中心的王子街附近。爱丁堡现在的市中心实际上是爱丁堡的新城(New Town),即由18世纪的建筑设计师James Craig所规划的左右对称的方案。该规划以王子街为中心,东西两端连接了Charlotte Square(夏洛特广场)和Andrew Square(安德鲁广场),相当齐整。因为建造新城时广泛采用了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桑德石,该石材特有的色调赋予整个新城一种雄伟庄严的美。正逢爱丁堡艺术节的开幕日,街头的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从Hanover Street我向北沿着始于苏格兰国家画廊的一段The Mound坡道往爱丁堡城堡方向前行。坡道的中段有一片非常漂亮的花圃,其背面的大厦正是每年爱丁堡艺术节的主要演出场地,右后方隐约可以看到雄伟的爱丁堡城堡,正前方则可以鸟瞰整个爱丁堡的New Town(新城)。所以很多游客都忍不住在这里驻足拍照,我也在这里谋杀了无数的内存。
爱丁堡城堡建于一座火山状的石山上,从城堡的围墙边便可以俯视整座城市,可以说这里是一处天然的要塞。在进入城堡的平台上搭起了临时的看台,看台上飘扬着各个国家的国旗。据说这是为每年爱丁堡艺术节开幕式期间的保留节目-Military Tattoo(军乐队行进表演)所搭建的,当晚正是首演,届时各个国家的乐队和舞蹈团体将伴随着苏格兰军乐队的风笛和铜鼓演奏同步进行,场面非常壮观,可惜入场券的紧张程度和表演的精彩程度是成正比的。进入爱丁堡城堡,这个城市的景色就在我眼前如画卷般铺展开来,最远处甚至可以眺望到北海边的港口。
尽管现在的爱丁堡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但城堡顶上的Mons-Meg(芒斯梅格)大炮还是提醒着游客们这座城市曾经作为抵御英格兰侵略的要塞地位。现在这座大炮虽然已经是功成身退,但每天下午还是会有“一点钟礼炮”表演。除了作为军事要塞的一些设施之外,爱丁堡城堡中还有一座据说是城中最古老的建筑-圣玛格利特礼拜堂以及被成为苏格兰之光的皇室宝石展览,都非常值得一看。在离开城堡前,我还特意找了一个穿着苏格兰传统服装Kilts(苏格兰方格短裙)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小伙子还特别跟我强调他非常“上照”。
离开爱丁堡城堡,我们沿着坡度的皇家一英里大道向东行进,这里也是每年八月爱丁堡艺术节期间最为热闹的场所,各个国家的艺术家们穿越过境,聚集在这里一展身手。无需门票,游客们便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具有创意的街头表演形式,有涂鸦漫画的、有杂耍的、风笛演奏的、有自弹自唱的、有活体雕塑的,如果实在没有什么绝活的,索性躺倒在地上,表达一下自己的政治观点也无伤大雅。值得一提是,皇家一英里大道实际上只是统称而已,其实它是由四条大街即Castlehill, Lawnmarket, High Street以及Cannongate连接而成。在Castlehill的起始处,有一家著名的Scotch Whisky Experience的博物馆兼礼品店,里面陈列着各种产地和口味的苏格兰威士忌。
在走过了庄严肃穆的St Giles Cathedral之后,餐馆、酒吧和礼品店渐渐多了起来,街道也变得更加嘈杂喧闹。 我误打误撞进到Brodie’s Close(Close意为庭园窄巷,皇家一英里大道上有很多这样的窄巷,通往路边的大型宅邸)中的一家咖啡馆 。原本是想坐在外面的庭院中吃点东西的,但无奈游客太多,于是只能坐在店堂内里面享用我的三明治和咖啡。不过很快我发现餐厅墙壁的瓷砖绘画讲述了一位名叫Deacon Brodie的盗贼的故事。他曾是当地的商会会长,一到夜晚边化身为强盗和杀人狂出来活动,据说历史上还确有其人呢。苏格兰作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著名小说《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正是此人。
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我继续向东将一路上的礼品店逛了个遍。这里的礼品店大多出售与Scottish tartan(苏格兰格子花纹)和羊绒制品相关的纪念品,就连婚纱也有Tartan图案的,只是大多价格不菲。在完全走下坡道后,路上的行人逐渐稀少起来,而两边建筑的中世纪感觉也浓烈。于是我继续利用巴士通票搭乘38路折回到North Bridget附近,并从那里走回到了市中心的Prince Street。因为正逢周四,Prince Street上商店要到8点才关门,英国老牌茶叶专卖店Whittard of Chelsea让我没能管住自己的钱包了。虽然英国本身并不产茶,但却将饮茶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且不说Whittard中所卖红茶的品质如何,光是包装就让人爱不释手了,特别是那款印有英国乡村风景明信片茶包(Post Tea),可是真得可以像明信片一般邮寄喔。
从Whittard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出来,正好看到爱丁堡的另外一个标志性景点-Scott’s Momument(司各特纪念塔)。这座为纪念苏格兰大文豪Walter Scott所建造的哥特风格的尖塔可是Prince Street的象征呢。由于整条Prince Street正在修建有轨电车(Tram),因此我无缘登上塔楼去拜访Walter Scott作品中的人物了。不过在等车时,我意外结识了一对旅居西班牙的苏格兰老夫妇,他们每年8月都会回爱丁堡来避暑,闲聊之后他们留下名片热情邀请我们明年去西班牙拜访他们呢。
在劳顿了多日后,当晚我终于睡了一个舒服的安稳觉,但第二天一早我还是早早起来,因为不想错过Six Mary’s丰盛美味的自制英式早餐。早餐是在酒店小花园的阳光房中享用的,除了有各式麦片、水果和酸奶可随意取用,还有放在精巧的吐司架上烤得喷香的各式烤面包片,加入牛奶的英式红茶自然也少不了。最棒的是还有品种丰富的热食可以选择,其中包括苏格兰特色的haggis(羊肚杂碎)。不过我终究还是没有勇气尝试,而是选择了蘑菇炒蛋加香肠。当黄澄澄的炒蛋和红色的香肠盛在蓝色的瓷盘子里面端上来时,我忍不住端起相机。和我一起用早餐的还有一对法国夫妇和来度假的英国一家人,大家围坐在一起,很有温馨的家庭气氛。正吃着早餐,外面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这也是我来英国之后第一个雨日,不但不觉得恼人反倒让酒店的小花园在细雨中更显静谧的美。
吃完丰盛的英式早餐,我便按计划乘坐巴士去往位于皇家一英里大道西侧尽头的圣十字架宫。 圣十字架宫最早是一座旅店,1520年时英国国王詹姆士四世将这里改建为了宫殿,正是在此处苏格兰女王Mary Stuart上演了她充满浪漫色彩的悲剧性一生。现在的圣十字架宫虽然对公众开放,但其依然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的行宫,遇到女王来访或者有重要的国家庆典及官方接待,圣十字架宫仍要履行其皇室宫殿的职责。当然我们很幸运,当天恰好是公众开放日,而圣十字架宫的皇家气派从工作人员的制服上就可见一斑了——白色衬衣、藏青色马甲、绿色苏格兰格纹修身长裤搭配帅气的防风斗篷,很有Alexander McQueen的味道。我禁不住夸奖了门口那位帅哥穿格子裤子特别有气质,人家马上幽默地回应到”It’s not for sale, young lady!”。
雨中走入圣十字架宫,皇室的威严气氛骤然而生,从主入口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宫殿内漂亮的四方庭院,其特别之处在于三层宫殿外墙装饰的立柱从下至上由繁入简分别是罗马柱式、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以及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拾阶而上,到达二楼右翼便是著名的State Apartments(国务套房)。该房间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的石膏吊顶装饰而著称。而在宫殿的左翼则可以参观到英国斯图尔特王朝时期的很多真迹,其中包括著名Darnley Jewel以及Queen Mary的很多私人物品。由于1745年Jacobite Rising(詹姆士党人起义)期间圣十字架宫还短暂作为过“美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抵抗英格兰的临时指挥部,因此宫殿中还可以看到这位苏格兰民族英雄的巨幅肖像。即使按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位衣着华丽、容貌俊秀的苏格兰王子也无愧于美男子的称号。
在圣十字架宫的出口处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小型照片展览,展示了女王从孩提时代、少女时代、结婚登基一直到近些年的珍贵图片资料,可以让普通人了解英国皇室成员生活,非常值得一看。英国的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开发非常成熟,圣十字架宫的礼品店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方,毕竟有皇室的题材可以大做文章。尽管之前的几天中,我成功抵制住了很多精美旅游纪念品的诱惑,但在这里穿苏格兰短裙戴熊皮帽的女王侍卫小熊让我彻底投降了,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可爱无敌”了。而”Dog Save the Queen”系列的宠物礼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小狗外套还分”Prince”和”Princess”,噱头十足,只可惜和皇室沾边的礼品都贵的离谱。
在爱丁堡的二天时间内,我几乎一直在Old Town(旧城)附近兜兜转转,因此最后一个景点我选特意择了位于新城的标志性建筑夏洛特广场7号-Georgian House(乔治亚公寓)。这座由19世纪后期的著名建筑师Robert Adam所设计的作品将爱丁堡新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其皇宫式前庭的设计方案中,Robert Adams将独立房屋合并成“主体建筑群”,从而形成恢弘壮丽的气势。夏洛特广场的建成使得苏格兰新城由此进入世界一流建筑的行列,并吸引了当时许多新兴富裕阶层的入驻。乔治亚7号的第一位主人John Lamont就是那个年代富裕阶层的典型代表。他和太太,5个子女及诸多仆人在位于夏洛特广场7号的乔治亚公寓中居住了19年。乔治亚公寓参观中可以在唯一地下室的放映厅观看一段反映John Lamont及其家人在这座豪华大宅中的生活场景的录像片,其中反映的生活场景简直就是Jane Austin及Edith Wharton小说所描绘的那个年代的再现。在观看录像过程中,突然闯入一个穿着乔治亚时期服装的红发小男孩,长着满脸的雀斑,非常可爱。后来才知道这是参观乔治亚公寓一个小噱头,即可以让游客的孩子们打扮成当时那个年代的样子在公寓中嬉戏。乔治亚公寓的内部装饰极为真实地保留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样子,是了解摄政时期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的极佳场所。虽然没有像其他景点一样提供语音导览,但每个房间都有各种语言的宣传单页可以取阅,其中包括中文。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英国情结,熟悉和喜爱Jane Austin和Edith Wharton的文艺女青年来说,乔治亚公寓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从苏格兰回到伦敦已是周五的午夜,我此次的英国之行也已过大半。在过去的几天中,我参观了伦敦的风景名胜、感受了牛津的学院氛围、领略了南部的海滨风情和自然风光并体验了苏格兰的风土人情,而这个周末则适时候去探访一下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Stratford-upon-Avon(埃文河畔斯的特拉斯福德)。
在英国为称为斯特拉斯福德的城市有好几个,而埃文河畔的这个小镇则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及最后长眠的地方。这个小镇是并不大,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探访莎翁的足迹。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于该镇的一个手套商人家庭,18岁便和当地姑娘Anne Hathaway结婚(现在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女星Anne Hathaway的名字正是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妻子)。年轻时,他以演员的身份去伦敦发展,之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剧作家并于晚年回到故里隐居。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就在小镇的中心,是一栋有着近500年历史的都铎式老房子。参观这座老宅之前,游客们先会被安排一段由莎翁的经典名著所串起的多媒体之旅。在由21 Fox, BBC等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免费提供版权的莎翁著作改编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作品。在多媒体之旅的出口处,是一段名为Hall of Fame的过道,展示了曾经在莎翁作品中有过出色表演的几代表演艺术家,其中包括Sir Laurence Olivier, Judi Dench, Kenneth Branagh, Jude Law甚至是Leonardo DiCaperio。
莎士比亚故居的内部装饰现在看来非常朴实,踏上楼梯还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在当时却是中产阶级人家才能负担的起的。现在故居中的每间房间都有志愿者为游客讲解。底楼沿街的那间屋子就是莎士比亚的父母制作手套的手工作坊,一位美丽优雅的年轻女士在那里给游客们讲解手套的种类和制作工艺,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聆听。莎翁故居的后门是一个美丽的花园,正值八月,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在花园中争奇斗艳,显得格外美丽。在花园的出口处便是莎士比亚故居的礼品店,在那里有着各种各样和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相关的纪念品出售。我却一眼被窗台上的莎翁小熊(Shakesbear)给吸引住了,这么有学识的小熊公仔自然要带一个回去,好让我沾沾大文豪的才气。
从莎翁的故居出来,我散步到Avon River(埃文河)边,这里的夏日风光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舒畅起来。河中船只自由往来,而美丽高贵的白天鹅则在河上悠闲嬉戏,岸边的草地上人们三三两两的野餐小憩,恍若世外桃源一般。岸边的冰激凌船让又勾起了我的馋虫,在这样美丽的傍晚吃着Chocolate Flare Ice cream这种感觉真是奇妙了。吃完冰激凌,我尝试着用剩下的蛋筒去喂天鹅,结果却被天鹅啄了一口,吓得丢下蛋筒撒腿就跑了。
在埃文河边悠闲了打发了黄昏时分,我又起身去感受斯特拉斯福德特有的老城氛围。在这里镇中心的老街上随处可见建与15、16世纪的都铎式老房子,绝大多数现在还在使用中,其中包括一座建于1490年的小酒馆。让黄昏的斯特拉斯福德小镇有着一种凝重的中世纪氛围。而High Street上甚至用老房子招揽起Ghost Tour的生意来,门口那位工作人员长得就鬼气森森的,让人不寒而栗。
因为晚上和朋友在伦敦的China Town有饭局,所以我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斯特拉斯福德小镇。本想再去看看莎士比亚妻子的Anne Hathaway的茅草屋也只能作罢了。不过黄昏光线的变化让回程两个多小时的自驾旅途中沿路的景致美得让人屏气凝神。
在经历了一个多星期在紧锣密鼓的行程后,我的体力多少有点透支殆尽了,所以打算把在英国的最后一个周日尽量安排地悠闲一些,于是泰晤士河畔的Hampton Court Palace(汉普顿庭院宫)就成了我的首选。在此次的英国之行中,亨利八世这位都铎王朝时期著名的君主绝对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五百多年来,无论是从“信仰捍卫者”变身为“宗教改革先锋”也好,还是组建海军为伊丽莎白一世所缔造的“黄金年代”开路,亨利八世的历史功绩都不及他的风流八卦流传地深远。因此他也称为文学和影视作品最受钟爱的角色。07年美国HBO有线电视台推出的热门历史剧集《The Tudors(都铎王朝)》更是将亨利八世和他六个老婆(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lived)的故事拿出来添油加醋地热炒了一番。而汉普顿庭院宫则是所有英国的历史景点中与亨利八世最有渊源的一处,是探究亨利八世其人其事的最佳场所。
汉普顿庭院宫位于伦敦西南部近郊,从Waterloo Station(滑铁卢车站)搭乘直达列车只要35分钟。周日早上睡到自然醒并悠闲地享用了早餐之后,我才动身出发。因为之前购买的四日火车通票已经失效,于是我在滑铁卢车站体验了一把用VISA信用卡自助购买火车票。比起人工售票窗口前的长队,自助售票机可要便捷地多。只要正确输入目的地、选择单程/回程并输入票数,机器就会自动打印车票及收据, 整个过程不消三分钟,单程票价为每人6.5英镑,比伦敦的地铁要厚道多了。虽然是天气晴好的周日,但火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这也是在英国旅行最让人愉悦的地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空间感。约莫半个多小时的光景,火车便停靠在了终点站-Hampton Court Station。从那里出发步行穿过横跨泰晤士河的一座桥,便可以看到汉普顿庭院宫那砖红色的正门了。
汉普顿庭院宫建于1514年,包括庭院在内占地60多公顷,具有典型的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也被称为“英国的凡尔赛宫”。最早这里属于红衣主教Wolsey,后来被赠予亨利八世作为其与第二任妻子安·博林的新婚礼物,因此这里进入正门后的第一道门就被命名为安·博林门,门上的大钟还是当年亨利八世赠予她的礼物,只可惜这位处心积虑成为王后的心机美女最终也落得被砍头的下场。为了吸引游客,这里特意安排了演员穿着都铎王朝时代的服装扮演当时的人物在宫殿的各处走动,我们冷不丁就迎面遇到了亨利八世本尊。他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凶残,还特别喜欢和游客一起合影呢。穿过有些鬼气森森的幽灵走廊(The Haunted Gallery),我们来到了第一个重要的景点-The Tudor Kitchen。这个要为宫殿中六百多人提供伙食的厨房,在没有现代烹饪工具的那个年代绝对是一个终日忙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配菜间已经被改成了供游客小憩的Café,提供都铎时代风味的食物。沿着宽阔的走廊来到宫殿北翼的二楼,还可以看到亨利八世当年和第四任妻子凯瑟琳·霍华德举办婚礼的The Chapel Royal。只可惜这一段婚姻也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很快凯瑟琳也因通奸罪被处决于伦敦塔。尽管这段历史很残酷,但The Chapel Royal绚烂繁复的天花板却是汉普顿庭院宫所代表的都铎王朝室内装饰风格的瑰宝。
来到汉普顿庭院宫最深处的East Gate Exit,宽阔平坦、令人心旷神怡的Great Fountain Garden便映入眼帘。作为欧洲式园林的翘楚,这里的树木都被修建成统一的蘑菇形状,并排列形成三条发散开去的步道,诡异却别有整齐的美感。鉴于这个花园实在太大,汉普顿庭院宫在夏天特意安排了马车游览项目(Summer Horse Carriage Ride),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两匹纯种马可是有着高贵的皇家血统,而马夫老先生更是气度轩昂,全套挺刮的制服、足蹬马靴、头戴圆顶礼帽(blower),仿佛是从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虽然马车观光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却刚好让我吃完了手中的冰激凌,同时使我们得以将汉普顿庭院宫的精华美景尽收眼底。结束马车之旅回到起点,我又闯入了汉普顿庭院宫南边breathtakingly beautiful(这个词貌似已经被我用烂掉了)的 Privy Garden。这座最受国王们喜爱的花园如今已经被修复为1702年威廉三世时的原样,无论是植物花卉的种类、熟铁铁艺的装饰还是园中那些精美的雕像都被一一还原了。这里也是汉普顿庭院宫最上镜的景点,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取景,照片的效果都那么美轮美奂。由于汉普顿庭院宫的园林太过于出色,因此宫殿右翼的底楼特意开辟了一间礼品店来专门出售与汉普顿庭院宫园林相关的纪念品,其中光是介绍园中植物的画册就有厚厚一本。
汉普顿庭院宫的大小花园可谓数不胜数,除了典型欧洲园林风格的Great Fountain Garden和Privy Garden,宫殿北侧的一扇绿色篱笆构成的小门里面还隐藏着更大的惊喜,其中就包括小巧精致的Rose Garden。作为都铎王朝的标志,玫瑰绝对是汉普顿庭院宫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主角而在隔壁的Tiltyard Café小憩就可以免费欣赏这八月玫瑰怒放的美景。除此之外,在Lion Gate出口附近还有一个由高大灌木构成的小型迷宫,在那里迷路绝对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所以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参与,走在里面时不时能够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参观完汉普顿庭院宫已是下午两三点的光景,原本打算在附近的小镇上找个地方填饱肚子的,可突然意识到我还有一件在英国必须体验的事情没有做-那就是去体验一次正宗的英式下午茶。最早我的计划是去伦敦市中心berkeley hotel享用Pret-a-Portea,不过那里的价格着实有点咂舌。后来在英国万豪酒店集团工作的朋推荐了Marriott County Hall 每人22英镑的High Tea,考虑到回程停靠的Waterloo火车站离开那里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于是我便把肚子留给了期待已久的英式下午茶。
这家位置绝佳的万豪酒店的前身是伦敦的老市政厅,因此酒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历史感。而酒店提供下午茶的地方不是在大堂或咖啡厅,而是酒店的图书馆,窗外就是伦敦标志性的景点-议会大厦和大笨钟。作为首屈一指豪华酒店,这里的下午茶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extravagant。当三层银质托盘上来的时候,只见从下至上分别是四种不同口味的手指三明治、新鲜出炉的小松饼及造型诱人的巧克力和芝士蛋糕。提到下午茶,自然离不开著名的英国红茶做伴。虽然英国本身不是一个产茶国,但却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并且已经把喝茶经营成为了一种高雅的文化社交活动。我特意选择了醇香的Earl Grey(伯爵茶) 来搭配诱人的茶点,并入乡随俗地添加了牛奶和糖块。值得一提的是万豪提供的既不是普通的糖包也不是机械化加工的方糖,而是自然凝结成不规则形状的棕糖,可爱地让我忍不住把玩起来。而搭配法式小松饼的蓝莓酱中则吃得到蓝莓的果肉,绝对物超所值。尽管尽了十二万的努力,我们还是没有能够消灭完所有的点心。好在帅气的服务生体贴地帮我们打了包,而我们则给这位长得酷似英国演技派小生Ben Whishaw的服务生留下了慷慨的小费。
"If you get tired of London, then you are tired of life(当你厌倦伦敦时,也就是你厌倦了人生)",18世纪的英国文坛大师-因独自编撰《英语词典》而扬名天下的Samuel Johnson曾经这样感叹过这座城市,而六年后重游伦敦的自己,对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新鲜的好感。尽管出发前英国的朋友说伦敦已经接连两个星期阴雨连绵,可我却幸运地在飞机降落前迎来的久违的阳光。从熙熙攘攘的Heathrow Airport出发搭乘Piccadilly Line前往酒店所在的Bloomsbury地区只要45分钟的光景。从地铁Russell Square出来,我一下子没有了方向,多亏了一对游客夫妇的帮助,我们很快找到了自己所预订的酒店。
the lancaster hotel位于伦敦市中心Bloomsbury中心区域的Bedford Place,位处Russell Square和Bloomsbury Square中间,距离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馆只有咫尺之遥。整条街道两边都是整洁统一的Georgian Townhouse,其中不少都被改建为小型的B&B酒店。我的房间是位于3楼(实际是4楼)正对着Bedford Place的demi ensuite。房间很宽敞也很温馨,但和所有的老公寓改建酒店一样,房间的设施有点老旧,浴室也有点太迷你了一点。不过这些比起即将开始的假期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
经历了12小时的长途飞行外加31小时的漫长一天后,在伦敦的第一个晚上我睡得格外香甜。可能多少有点jetlag的缘故,早上6点多就醒了。拉开窗帘,外面俨然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禁不住就早早爬起来了出门寻找早餐的地方。走出酒店右转就是静谧的Russell Square,在伦敦这种以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布局比比皆是,而广场周边的住户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绿地的乐趣。我的早餐是在Russell Square一隅的Café享用的,坐在露天的公园中,看着鸽子肆无忌惮在身边跳跃觅食,很是遐意。最有趣的是一条胖胖的大白狗,不知道是不是咖啡店老板的,每当有客人端着盘子点餐处出来,它就屁颠屁颠地跟过去,一脸可怜相的蹲下乞讨食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吃完早餐,我真正开始了对伦敦的探索,第一站我选择了最富盛名的House of Parliaments & Westminster Abbey以及南岸的London Eye。刚走出Embankment地铁站,泰晤士河两岸的景色便尽收眼底,一路走一路拍,一转眼就2个小时过了。位于伦敦水族馆和老的市政厅前的摩天轮BA London Eye实际上是为迎接千禧年所搭建的临时建筑,现在却成为了伦敦最受欢迎的付费观光景点。8月份的确是英国名副其实的旅游旺季,看看London Eye前排队的壮观程度就知道了。在大太阳下耐心的等待了40分钟之后,我终于可以onboard,虽然票价不菲,但等座舱慢慢上升,伦敦的全景展现在眼前时,还是觉得莫名的激动。
下了London Eye,猛然发现在英国的朋友Echo以及他们家法宝的午餐约会已经快到了。吃饭的地方在Holborn,可我人还在Embankment呢。虽然一路狂赶,我 还是迟到了整整40分钟。Echo其实是我中学死党“机器猫”的朋友,在英国的万豪酒店集团工作,我们算是网友,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呢。我们约好见面的餐厅叫My Old Dutch,提供的是美味的pancake。六年前第一次来伦敦时,我的第一顿晚餐就是在My Old Dutch 吃得,至今还依稀记得餐厅的服务员大多金发碧眼,很漂亮。Echo和法宝和我想象地差不多(帅哥美女啦),很感激他们没有因为我迟到而耿耿于怀。我们的pancake是被装在硕大的盆子中端上来的,黄澄澄的面饼配上颜色鲜艳的培根和辣椒,份量十足,让人很是有食欲。可惜我是典型上海小姐的胃口,只消灭了半个就投降了。
吃完中饭,已经是三点钟的光景,Echo推荐我去附近的Coven Garden逛逛,并将我们带到了通往市场的路口。英国的商店在周日大多不营业,即使营业也缩短营业时间,但Coven Garden却是一个例外,那里永远是人声鼎沸,游人如织,各种品牌专卖店和特色小店鳞次栉比(英国设计师品牌Paul Smith的总店就在那里;Bodyshop和Accessory也都有分店),让人流连忘返。那里同时也是除了泰晤士南岸之外,街头表演者最喜欢的地盘,各种或搞笑或搞怪的表演随处可见。时隔六年,我惊喜地发现在市场中间那个下沉式广场中表演的乐队依旧还在,只是更加有喜感了,其中那位大提琴手演奏结束后不仅抢了某位帅哥的钱包找小费,还强吻了人家,笑得周围的观众快岔了气。除了购物和表演,Coven Garden也是在伦敦寻觅美食的好去处,无论是高档法式餐厅Chez Gerard,还是随意小酌的Cafeteria,无论是新鲜的草莓和樱桃,还是香喷喷的西班牙海鲜饭(Paella Recipe)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就连Fresh Soap店中的肥皂,也如食物般令人垂涎欲滴。要不是在My Old Dutch吃得快爆炸了,估计我一定在这里迈不开步子。Coven Garden中的特色商铺和摊头实在太多,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一家叫Benjamin Pollock的玩具店。沿着转角楼梯而上,两边都是充满童趣的卡通画,我在楼上竟然还找到了童年男生最喜欢的玻璃弹珠呢,原来全世界小孩的玩具都是差不多的。
从Coven Garden出来,正好看到Vodafone的营业厅,赶紧进去买了一张pay as you go的手机卡。正是这张卡为我接下来的几天节约了不少银子,并为我和当地的朋友联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Vodafone的工作人员在帮我办理网上注册时,不经意问了我的生日,而我猛然发现其实就是当天,于是脱口而出”Actually it’s today”,那位帅哥立马微笑送上一句”happy birthday”,让我受用不已。
沿着Coven Garden入口的Long Acre Road步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另一个伦敦著名的景点Trafalgar Square,那里的喷泉广场、纳尔逊将军纪念柱以及四座硕大雄伟的石狮子可都是诸多电影场景中出现过的著名地标,最有名的莫过于好莱坞灾难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不过广场后面的National Gallery和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也是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所不能错过的。National Gallery(国家画廊)创立于1824年,展示着从13世纪到20世纪初叶的欧洲绘画,总数达到2,000多件,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内容上都丝毫不比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逊色。而位于国家画廊侧邻的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则展出了从都铎时代到现在的英国著名人物的肖像画。我们参观期间,正好有两个特别的展览,一个是都铎王朝的重要人物肖像展。可能是受到Showtime剧集《The Tudors(都铎王朝)》的影响,我对亨利八世以及他的六个老婆特别有兴趣,而这个展览正好给我上了有别于好莱坞野史的一堂生动历史课。在接下去的行程中,我还和亨利八世这个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国王还发生过不少交集,且作后话吧。国家肖像画廊中另外一个特别的展览叫The Gay Icons,介绍的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同性恋名人,其中包括英国老戏骨Ian McKellen,可惜这个展览需要另外收费。在离开之前,我偶然发现了在底层由老东家BP所赞助2009 BP Portrait Award,作为英国最大且最富庶的企业,BP一直非常热衷于资助艺术事业,资助这样的一个肖像作品的评选活动丝毫不让人意外,我也拿起铅笔和选票,庄重地投上了自己的一票。
从位于Trafalgar Square的Charing Cross地铁站我搭乘地铁在黄昏的光线中再次回到泰晤士河南岸,搭乘游船夜游泰晤士河。英国夏天的日照很长,七点多天色还很亮,我不得不在岸边的Wagamama先解决了晚饭,虽然只是一碗海鲜拉面,可热腾腾的特别美味,大大满足了自己的中国胃。夜游泰晤士的游船码头就在伦敦眼脚下,不同的游船公司的票价是不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最便宜的那种,从Westminster Pier到Tower Bridge,全程40分钟,但的确是非常值得。和白天的喧嚣的景象完全不同,夜晚的伦敦有着一种特别静谧的美,特别是Tower Bridge。很庆幸当年的美国石油大亨错将London Bridge当作Tower Bridge买走了,否则现在泰晤士河上就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惜现在Tower Bridge Open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看到塔桥升起的机会几乎等同于中彩票,但我还是默默希冀了一把。
第三天一早起来发现伦敦的天气依旧不错,因为中午和以前的同事约在St Paul Cathedral Yard附近共进午餐,所以我们特意安排了早上参观离开St Paul’s只有2站地铁的大英博物馆。尽管知道大英博物馆就在酒店附近,但没有想到从Bloomsbury Square右拐到Great Russell Street,其正面入口处宏伟的立柱就在眼前了。大英博物馆最早建立于1753年,从1824年起又陆续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改建和修缮才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这座庞大的建筑中,展出了人类文明发源以来的全世界各种文明的奇珍异宝,但人们来这里最为关注的还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遗迹。这里的埃及木乃伊藏品堪称是全世界最齐全也是保存最为完善的。或许是正值暑假的缘故,埃及馆里挤满了欧洲大陆过来的中学生,大家对着木乃伊狂拍一气,真不知道法老们会不会因此而生气。大英博物馆的建筑规模非常庞大,被四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岗岩建筑所簇拥的是原先作为大英图书馆的Reading Room。在1997年大英图书馆另择新址之前,大英博物馆实际上同时扮演着文物展示和图书馆的双重职能。现在的Reading Room和周围展区间的Great Court已经被令人惊叹的钢筋玻璃天花板所覆盖,从而营造出舒适现代的室内空间。由于Reading Room目前正在修缮过程中,因此此次无法再次目睹其壮观的内部景象,但Reading Room顶部的高级餐厅却是随时可以光顾的,可惜我在掂量了口袋中的英镑之后,还是选择了在博物馆的礼品店买了一本著名插图画家Graham Byfield的London Sketchbook以留到以后慢慢回味。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我转了一圈还是花了2个多小时,要知道现在展出的还只是大英博物馆1300多万件展品中的冰山一角,要想全部看完还不知道要花上多少时间呢。离开大英博物馆我们搭乘地铁Central Line去往位于City(伦敦城)的St. Paul’s Cathedral(圣保罗大教堂)。因为离开和以前同事碰头的时间尚早,于是我就沿着Cheapside Road顺便去逛逛大名鼎鼎的伦敦金融城。在往东的路上,我在一群高楼中看到了一座名为St Mary Le-Baw的古老教堂,其正面的大钟正好敲响了12下。据说只有在能够听到这钟声的区域内出生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cockney (伦敦东区人)。走过教堂继续前行在地铁Bank Station的出口附近,就是伦敦金融城的核心地带了,这里聚集着Bank of England(英格兰银行)、Royale Exchange(皇家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庞大的花岗岩建筑群。其中Royale Exchange庄严肃穆的外表下里面却别有洞天,除了中庭被开辟为优雅的开放式咖啡厅之外,底层则被一线奢侈品牌的专卖店所占据,估计瞄准的就是附近金融城上班的金领们的口袋的。正直午休时分,Royale Exchange无论是中庭的咖啡厅还是外面的广场上都是穿着深色西服和套装的体面人群,非常养眼。
在伦敦城转了一圈后我和第一份工作的英国同事们在公司老办公室楼下的餐厅边享用午餐边做女孩子们最喜欢做得事情-gossiping。当天老板正好休假,所以我们四个人很嚣张地将午餐喝成了下午茶。“百事通”Janet还给了我不少在英国旅行和购物的建议,后来几天的事实证明本地人的建议还是非常有用的,比如BODYSHOP的loyalty card可以打九折且生日当月MM可以返还办卡手续费,SOHO地区的酒吧最有英国传统,Bicester Outlet Village的品牌折扣村规模最大,还有电影《Brideshead Revisited(风雨故园后)》中的那座大房子其实在离伦敦很远的约克。
结束了令人愉快的午餐约会,我 穿过Millennium Footbridge从泰晤士北岸前往南岸继续。和北岸的十七上世纪重建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St Paul’s Cathedral遥遥相对的是由原先的火力发电厂改建而来Tate Modern(泰特摩登现代美术馆),宛如穿越了时光隧道一般。和伦敦其他几座著名的博物馆不同,Tate Modern以展出当代艺术作品为主,风格更加edgy & experimental。由于前身是电厂,因此Tate Modern有着巨大的内部空间,非常适合举办各种展览,也是展出大型装置艺术的不二之选,而顶层的咖啡厅可以眺望对岸的景色,因此也一直备受游客的欢迎。由于时间关系,我在Tate Modern只逗留一个一个多小时,就不得不继续前往参观今天的第三个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可恶的是当我们匆匆赶到对岸Blackfriars去搭乘Circle Line前往South Kensington时,却发现这个地铁站因维修被关闭了,害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走回St Paul’s 附近的Mansion House才坐上车。这一折腾下来等我们到达V&C离开闭馆只有一个多小时时间了,而那里光是 关于“时尚、珠宝和配饰”的展区就需要一天的时间了,更不用提其他丰富的瓷器、雕塑、家具、绘画和摄影作品展品了。我在展馆利用有限的时间拍了很多照片,因为V&C的展品、展示手法都太丰富了,很多对我平时的工作很有启发,比如其展示各个时期的内衣用了吊点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假人模特。除了展品,V&C的礼品店也非常值得称道。尽管总体而言英国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开发都非常出色,但V&C的纪念品充分利用了自身收藏品的形象和画面,就连一本普通的便签簿都可能是某件服装收藏品的图案,让人爱不释手。而且V&C中还有关于时尚设计类的专业书店,是伦敦包括Central St Martin等国际知名设计院校学生们经常光顾之地。
浮光掠影的参观了一下V&C之后,我不得不赶回市中心的Leicester Square附近,因为当晚我还要做一件到了伦敦一定要体验的事情,那就是去West End看一场原汁原味的舞台剧。这次我们是通过lastminute.com预订了20英镑的meal + show package(事实证明非常超值),看得是一出叫ARCADIA的话剧。该剧是在靠近Shaftesbury剧院一条街附近的Duke of York 's Theatre上演的,我的特价票位于上层看台属于视线有阻碍的那种,但音效很好,尽管演员都不使用话筒。应该说该剧非常精彩,这点从上座率以及周围英国观众的反应就可以感受到。但 可能是太累了,加之对白中大量的暗喻和典故是我这个中国人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从头到尾实在没有怎么听懂。当中场休息时,我决定提前退场早点回酒店休息为第二天的牛津之行储备体力,好歹体验过了就行了。
根据事先的行程安排,第四天前往英国中部历史悠久的大学城-牛津的时候了。由于牛津位于伦敦的西边,因此我必须在伦敦的Paddington火车站搭乘火车前往。大约35分钟左右我就到达了伦敦市区西北角的Paddington火车站。多年前第一次来英国时,我几乎每天都要从位于Heathrow机场附近的住处搭乘火车在Paddington换乘地铁进入市区,因此再次来到Paddington感觉特别亲切。BritRail的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在火车站的Ticket Office由工作人员加盖日期和站名章后,就自动生效了,省去了之后每次排队买票的麻烦。前往Oxford的火车主要由英国的Great Western火车公司经营,车次相当频繁,大约每隔30分钟就有一班,中途停靠Sloan和Reading一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我选定了座位一边享用昨天傍晚看戏前在Coven Garden小贩处买得新鲜草莓和樱桃,一边看看窗外的风景,很是惬意。坐在我前排对面的是两个大学生样的年轻男孩,其中一个长得酷似在新版《Brideshead Revisited(风雨故园后)》中扮演Charles Ryder的英国演员Matthew Goode,要知道Evelyn Waugh的小说原著中,故事的主人公Charles Ryder和Sebastian Flyte就是在Oxford的Merton College相识的。可惜帅哥在Sloan就下车了,就此打住了我的文学幻想。
牛津位于英格兰中部舒缓的丘陵地带,是泰晤士河和查韦尔河的交汇之地,也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学术中心,每年拜访牛津的游客络绎不绝,不过火车站却小巧的犹如一个不知名的英国小乡村,要不是再三核对了站台上的名字,我还真不敢相信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城呢。为了更好的了解牛津的历史典故和建筑风情,我选择了可以随时hop on & hop off的Sight Seeing Tour Bus,坐在露天的二层,边看风景边收听耳机中的解说。早晨的天气有点阴沉,太阳迟迟没有露脸,风吹在身上也有点冷飕飕的,不过这种色调下的牛津却和其保存完好的庄严肃穆的中世纪风格相当契合。牛津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年左右,而13世纪时诸多修道士聚集牛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大学。目前牛津的人口有十多万,其中学生占了1/10,分布在市内的40多座大学(College)中,其中包括St John’s College, Merton College, University College, New College, Queen’s College, Magdalen College, Trinity College & Christ College etc。这里的大学大多用教学楼围起一片庭院(Courtyard),外围有围廊环绕,弥漫着冰凉潮湿的空气。包括这些大学在内,整个牛津城共有九百多座建筑,其中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走入牛津就仿佛是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
坐着观光巴士沿着牛津城环绕一周后,我选择了在市中心靠近High Street的Randolph Hotel门口下车,这也是牛津唯一的五星级豪华酒店。而位于High Street和Cornmarket Street路口就是牛津著名的Carfax塔,其塔顶据说是鸟瞰全城美景的绝佳去处。在High Street的Burger King匆忙填饱肚子后,我首先步行来到了因为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电影《哈里波特》系列主要拍摄地而闻名的Christ Church & College。这里是牛津大学城中为数不多的收费景点,但绝对值得一游,从入口沿着breathtakingly beautiful的War Memorial Garden走近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Christ Church Meadow和Meadow Building。这里也是激发了Christ College的数学教授Charles Dodgson(笔名Lewis Carroll)写出著名传世童话《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地方,而给予他灵感的正式这里的人和景,特别是当时的大学校长Henry Liddell的小女儿Alice。而在Christ College外面不远处的Aldate’s Street上就有一家著名的Alice Shop,里面出售各种和这部童话故事有关的纪念品,也是游览牛津的游客所可不错过的景点。
穿过Meadow Building沿着指示标记便可以拿到Christ Church中古老的石头回廊,这里也是牛津的创始人St Fridewide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迄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一点从石头回廊地面的磨损程度就可略知一二了。这里的历史厚重感会让人禁不住沉静下来。从回廊转回去,向左便进入了一座方塔,其中央是一座宽阔的石梯,通向二楼的Dinning Hall,这里也是《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中很多重要场景的发生地。而根据J.K Rowling的畅销小说《Harry Potter(哈里波特)》所改编的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餐厅实际上也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由于平日里这里依旧是教职人员用餐的地方,因此我只能等到下午两点以后才能入内参观。为了消磨等待的时间,我只能先踱步到外面的Tom Quadrangle (四方庭院)中看看。这个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下绿意盎然的庭院映衬着蓝天白云,美得令人陶醉,我们禁不住诱惑走下台阶试图靠近中央喷泉来取得更好的拍摄角度,全然没有注意到四周Staff Only的标识。结果自然被穿着海军蓝制服、戴着圆顶礼帽的学院管理员(Custodian)给礼貌地请了出来。不过那位管理员不但没有责备我的意思,还一个劲的夸我gorgeous, pretty, lovely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结束对Christ Church & College的参观,我接着在牛津城中的小巷中穿梭,这里到处都是美丽的建筑,不经意闯入的任何一个庭院都美得令人屏息静气。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城中著名的St Mary’s Church。教堂是免费参观的,因此很多游客将这里作为小憩片刻的地方,而教堂顶部的塔楼是除了Carfax的塔之外有一个俯览牛津城的好地方。而在教堂的后面的广场上有着一座巨大的穹顶建筑,这就是著名的Radcliffe Camera阅览室,出自于著名建筑师James Gibbs之后,其连同对面的Clarendon一起构成了Bodleian Library,是仅次于大英图书馆的具有最多藏书的地方。这一带是牛津大学城的中心,游客众多,因此位于教堂后部庭院、正对着Radcliffe Camera的咖啡馆生意格外兴隆,很多城中的大学生就在课余在这里兼职打工。由于下午的光线特别好Radcliffe Camera和St Mary’s Church以及周围的诸多大学学院建筑群组成了雄浑壮丽画面。
从St Mary’s折返出来我意外地逛到了当地的室内市场。我正遗憾在伦敦时没有时间去逛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Borough Market,没有想到却能够找牛津的市场。不过这里并不供应生鲜食品,市场内的摊位五花八门,有服装店、花店、咖啡馆、专售橄榄油、茶叶和奶酪的小超市以及修理鞋包和配钥匙的铺子。不过市场内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一家名为The Cake Shop的裱花蛋糕店。店铺的橱窗内陈列着格式式样用途和造型的蛋糕,不仅颜色鲜艳、图案更是生动可爱地让人不忍心动口。其中一只时髦的斑马纹皮包造型蛋糕,不知道会让多少时尚迷尖叫不已。就在我怀疑这些蛋糕是不是真的可以吃时,橱窗另一面的工作人员的现场裱花操作打消了我的顾虑。这哪里是在做蛋糕啊,分明就是一项艺术创作,真是让我拜服了!而一旁花店橱窗外悬挂的薰衣草又很快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牛津离开盛产薰衣草的温莎很近,而八月恰好薰衣草盛开的日子。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看到开满薰衣草田野,暂且先把这可人的薰衣草花束摄入镜头吧。
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可爱的市场,我在附近跳上了观光巴士,打算去到位于Broad Road上Sheldonian Theatre看看,因此之前在观光巴士上,我就被那里的石头雕像给吸引住了。虽然叫Threatre,Sheldonian实际上是牛津各个大学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的礼堂。而该建筑的设计师Christopher Wren正毕业于先前参观过得Christ College,其在牛津主持过很多建筑的设计工作,其中包括母校的Tom Tower(汤姆塔)。而Wren最有名的项目,莫过于在1663年大火后重建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Sheldonian剧院外围栏上有着一组神态逼真的人物雕像。虽然无从知晓这些石雕人物的身份,但其震撼力却是极其强烈的。而在剧院的外墙上,同样有着细部精美的雕刻,虽然经过了300多年的风雨,可依然历久弥新。
看完Sheldonian Theatre,我继续利用观光巴士前往植物园附近,那里不仅有可以行驶平底船的美丽河道,而且对面就是著名的Magdalen College,毕业于此的名人简直数不胜数,其中包括《The Lord of Ring(指环王)》的作者JRR Tolkien。由于已是近下午六点,植物园已经关门,但从门口望进去,便能感觉到那种花团锦簇的景象,而入口处小河中的平底船往来不绝,一派悠闲的夏日光景,让人有置身于剑桥的Cam River的错觉。
结束一天在牛津的漫游,我再次利用观光巴士回到火车站,搭上傍晚返回伦敦的火车。虽然已经近七点的光景,可阳光还是强烈,一直到我回到Paddington天色还十分亮堂。不过在搭乘7路回酒店途中却遇到一个小插曲。伦敦的公交车由于搭乘的人少,因此下车的乘客需要通过车上的Stop按钮来提醒司机停站。可能是司机急于下班,因此抄了近道,从而让车上的一位英国老先生错过了下车的站头。老先生虽然很生气,可他的用词还是非常斟酌、态度有理有节。司机可能自知理亏,只能闷声不响,可老先生还是不依不饶。我是第一次看英国人吵架,觉得甚为有趣,这世界上也只有英国人能够这么优雅的抱怨!
按照事先拟定的行程计划,今天我的目的地是英国西南部的海滨度假胜地-Brighton(布莱顿)和以迷人的白色断崖而闻名的Eastbourne(伊斯特本)。从Victoria火车站搭乘火车只要50分钟就可以到达布莱顿了,难怪一到夏季的周末伦敦人都爱往这里跑。火车一靠站,我就看见天空中盘旋的海鸥,邻座的英国帅哥故意逗我们说”Hey, here we are at Portsmouth”,好在Brighton偌大的站牌就在眼前,我总算没有受骗上当。
在成为英国最大的海滨度假地之前布莱顿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借助18世纪海水浴的兴起才逐渐热闹起来,到现在还是随处可见当年小渔村的遗迹。布莱顿的火车总站位于海滩以北的一公里处,出站后沿着门口的坡道一直走下去便是大海。事实上我一直对有坡度的临海城市有着特别的好感,比如旧金山、里斯本以及香港,因为高低错落布局往往能够赋予城市一种立体的美,而布莱顿因为城市更加小巧,使得城市的每个角落弥漫着海滨城市特有的气息。在走过一座漂亮的钟塔之后,透过每幢建筑物之间便能隐约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十分美丽。布莱顿的海滩并不是细腻的沙滩,而是布满石子的石滩,好在我穿了一双厚底的户外鞋,否则还有些硌脚呢。虽然是八月的夏季,海水还是有些冷的,所以真正下海游泳的人并不多,很多度假的游客就那么或坐或躺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石子上,看看蓝天大海以及周围的风景,一派好不悠闲的景象。
在石滩上小憩了片刻之后,我向西边的Brighton Pier走去。这座通过栈桥连接的矗立在海中的白色建筑实际上是当地的一个游乐场,里面有着各种各样游乐的设施,一派沸反盈天的热闹景象。不过比起游艺机来,我对栈桥上的各式贩卖美食铺子更加感兴趣,因为没有吃早饭,肚子早已经咕咕叫了。既然来到了英国的海滨,就自然不能错过英国最有名的美食Fish & Chips,而栈桥上一溜铺子中最有人气的也正是这家名为BIG FISH的卖炸鱼和薯条的铺子,我也乐得“轧记闹猛”。鉴于英国食物的分量十足,我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点了一份4.20英镑的炸鱼饼和薯条,满扑满扑的一大盒子,淋上番茄酱,不仅闻着香,味道也的确不错,因此也顾不得计算吃下去的卡路里了。布莱顿的海鸥不仅多,而且一点也不惧人,动不动就俯冲下来抢夺食物,我因此不得不边吃边护食,好不狼狈。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在栈桥上遇到了一只特别热爱镜头的海鸥,不仅上照而且很配合的摆出很多不同的姿势,让我拍了一个过瘾。
填饱了肚子,我便赶紧向布莱顿最重要的景点The Royal Pavilion(皇家会馆)前行。这座当年作为英王乔治四世行宫的宫殿有着不可思议的阿拉伯风格的外观,让人禁不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英格兰。而购票进到宫殿里面参观后才发现,其内部的装饰完全是另一种充满异域情调的东方风格,许多中国的传统装饰元素,诸如龙、竹子和莲花等在这里被应用地极为绚烂繁复,奢华至极。事实上,在当时无论是乔治四世还是主持皇家会馆修建的建筑设计师John Nash本人都没有来过中国,因此整个宫殿的内部装饰实际上当时的西方人对神秘遥远东方国度的一个臆想。
说到John Nash这位摄政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师,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其他几件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伦敦的Trafalgar Square(特拉法加广场)和St James Park(圣詹姆士公园),但皇家会馆无疑是他最具有想象力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很可惜皇家会馆的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关于其内部的装饰我除了努力用自己的眼睛来捕获之外,就只能回来后通过其官方网站上(www.royalpavilion.org.uk )的照片来慢慢回味了。由于皇家会馆内目前陈列的很多都是摄政时期的珍贵珍品,包括从其他英国王室宫殿中借调过来的展品,因此参观的线路是被严格划规划好的。好在Audio Guide(语音导览)有中文的选项,让我得以更好的了解宫殿中的每一处细节,无论是奢华无比的大宴会厅,富丽堂皇的音乐室、精致雅致的沙龙,还是有着精美手绘壁纸的皇室卧室,每一处都让我看得目瞪口呆,这里或许也是布莱顿之行的最大惊喜。
离开皇家会馆,我沿着布莱顿最热闹的High Street折回火车站,继续向今年的第二站伊斯特本进发。在回火车站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副以皇家会馆为主题的油漆广告,画面上原本是白色的宫殿被刷上了靓丽的色彩,这样因地制宜的广告不禁让我们会心的莞尔一笑。
从布莱顿坐火车到伊斯特本只要30分钟的时间,一路上英国南部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不过虽然和布莱顿相隔不远,但伊斯特本的火车站就要质朴安静很多,可能是已是下午的关系,游客也少很多。从火车站出来在High Street上搭乘的19路巴士就可以到达我们要去的Seven Sisters Country Park(七姐妹公园)。这座占地达280公顷的自然公园,包括了白垩岩断崖、蜿蜒的谷间溪流以及开阔的草地,是散步、观鸟、骑车以及赛艇等户外活动绝佳的场所。我最早是在朋友的日志上看到这个地方的照片的,之后一直念念不忘,所以这次英国之行特意将此地加入了行程。大约30分钟的巴士路程之后,我便到达了七姐妹公园的游客信息中心,从那里眺望整个公园的景色,大概就只能用picturesque一词来形容了,就连洗手间门口的小庭院都美地那么有气质。
七姐妹公园中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南岸的那片长达5公里的白色断崖,由于是白垩岩构成,因此在阳光的折射下尤为漂亮迷人,犹如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孩子,“七姐妹”由此而得名。从公园的信息中心出发到达七姐妹断崖大约还有3英里(约合4.5公里)的路程。虽然我已经走了一天多少有点疲乏了,但美景的诱惑还是使我们坚持了下去。一路上,到处都是美丽的野花和悠闲吃草的羊群,我时不时要跨越防止羊群走失的围栏。最有趣的是收割过的草皮被卷成了一垛一垛的草卷就这么堆在草地上,远看犹如好吃的巧克力奶油蛋卷一般。我禁不住还上前试图推了一把,可草垛实在是太重了,丝毫不为所动。
在边走边拍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到达了断崖下的石滩,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的光景,原本是光线最迷人的时候,可惜太阳被云层遮挡住了,让断崖的景色逊色不少,不过置身此地却能够给人一种置身天涯海角的奇特感觉。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