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市位于岛的西侧,是群岛的核心地带,也是大部分旅客的第一站。到了这里,无论是从船上或者飞机上下来,你都会经历空间和时间上的穿越——回到古代波斯,见到阿曼的哈里发和苏丹们,随着满载货物商船的气味来到印度。蜿蜒的小巷与雕花木门仍在,东岸的海滩一如既往的美好。走在桑给巴尔石头城的小巷,海风徐徐吹过木门上镶满黄铜的阿拉伯式房屋。沿着海岸,当地生活随着潮汐和疾风的节奏涌动。花上数日徘徊在此并不是什么难事,你会迷失在石头城杂乱的小巷子里,虽然你不会迷路太久,因为你早晚会走到海边或者Greek Rd。
1503年被葡萄牙占领。17世纪起属马斯喀特苏丹国。1856年成为独立的桑给巴尔苏丹国。 189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63年宣告独立。 1964年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 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始建于公元初,曾为东非沿岸重要贸易口岸,后一度衰落。 19世纪初成为奴隶贸易中心,海运贸易复盛。 1824年苏丹赛义德·伊本苏丹在此建都。 现为东非重要驳运港,转口贸易兴盛。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於南宋时期,中国已经与桑给巴尔的居民有贸易往来,如《诸蕃志》称之为“层拔国”、《岭外代答》记曰“昆仑层期国”、《文献通考.三三二》、《未史.四九零》记“层檀”、《岛夷志略》记“层摇罗”等,记载岛上居民有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居民。岛上曾发掘出中国古青花甆器及宋代铜钱。到了近代,才开始有来自印度的移民。 十六世纪时,这里是非洲与阿拉伯及印度的一个交易中转地。这里不但盛产农作物而且还有贵重金属和宝石。
桑给巴尔城中曲径幽深,有喧闹的集市,有许多清真寺,还有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最初建造这些房屋的主人为了同周围的人攀比,不惜任何代价极力渲染、粉饰他们的住所。而那些木质大门上的雕刻更是林林总总。市区建筑物的高大木门上布满铜钉,华丽的图案精雕细刻,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据估计,这些手工雕刻艺术品可达500多种,它们的存在,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当时那种奢靡的攀比风气。市区西部临海一带为古老的石城区,当年桑给巴尔帝国的石造城墙、塔形堡垒和原苏丹王宫珍奇宫尤存。这里有百分之30的黑人,因此当地的黑人文化也很鲜明。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的一部分。“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中部的香加尼半岛上,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首府桑给巴尔市,位于桑给巴尔岛西岸,是桑给巴尔共和国的行政、经济和交通中心。有印度洋西部,同大陆部分隔着不宽的海峡。桑、奔两主岛最近处相距36公里,均由珊瑚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最高点海拔119米。
非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欧洲人都有,其中非洲人占岛民人数比例的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