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攻略APP
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
马上下载

概述

乌特勒支位于荷兰中部,是荷兰交通系统上相当重要的枢纽,有近二千年的建城历史,因此虽名列荷兰地四大城,但旧城区仍保留了数百年不变的风光,处处弥漫着一股幽静沉稳的气息。乌特勒支的建城历史远溯自公元四十七年,当时是罗马人为了保护莱茵河口所建的军事要塞,称为“莱茵渡口”﹙Trajectum ad Rhenum﹚。

历史

公元47年罗马人在当时的莱茵河畔修筑要塞,保护莱茵河口,称为“莱茵渡口”(Trajectum ad Rhenum),是为乌得勒支的起源。要塞本为木结构,2世纪后改为石制。约有500名罗马士兵驻守。要塞附近有小居民点,居住着工匠,商人和士兵家属。2世纪中期,日耳曼部族开始不断侵入。270年罗马人离开,270年-500年城市的历史不为人所知。6世纪起,乌得勒支受法兰克人的统治。

中世纪时,乌得勒支为尼德兰北部最重要城市。695年威利布罗德(Willibrordus)被指派为佛里斯兰主教,703年或704年,丕平二世将乌得勒支赠与威利布罗德,作为他向北方传教的基地。1122年,乌得勒支取得城市资格。此后,乌得勒支主教同时享有乌得勒支省及更东北方领地的行政权力。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成为尼德兰17省的领主,1528年,乌得勒支主教的世俗行政权力也被收归查理五世。1579年,北方7省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共同反抗西班牙统治。同盟的成立标志着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开端。1580年,信奉新教为主的同盟废除了主教,包括乌得勒支大主教。

在17世纪,乌得勒支成为荷兰水道上的重要堡垒。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在乌得勒支签订了停战条约。

1843年,连接阿姆斯特丹和乌得勒支的铁路通车。乌得勒支逐渐成为荷兰铁路网的枢纽。随着工业革命在荷兰的开展,城市也迅猛的扩张起来。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新兴中产阶级居民区不断拓展。

二战期间,乌得勒支被德国统治。1945年5月5日,驻荷兰德军投降,5月7日,加拿大军队进驻,乌得勒支解放。

文化

荷兰产生过很多著名的画家。17世纪时,正值荷兰共和国的鼎盛时期,荷兰出现了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扬·弗美尔(Johannes Vermeer)、扬·斯特恩(Jan Steen)和其他一些画家。

19世纪和20世纪的画家包括凡高(Vincentvan Gogh)和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an)。而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亦是一位知名的图形艺术家. 荷兰的哲学家包括伊拉斯谟和斯宾诺莎。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主要著作也完成于此。在“黄金年代”,荷兰的文学也曾十分繁荣,产生了约斯特·范·登·冯德尔(Joost van den Vondel)和P. C. Hooft两位著名作家。《安妮日记》也是作于荷兰。

环境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北海之滨,东邻德国,南部与比利时接壤。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荷兰的国名“尼德兰”本意为“低地国家”的意思。荷兰一半国土面积海拔低于1米,很多地方甚至低于海平面。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来保护。盛行来自亚速尔高压的西南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