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攻略APP
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
马上下载

概述

   

博卡拉,尼泊尔最为盛名的风景地, 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博卡拉河谷上的城市,东距离首都加德满都200公里。地形为低山丘陵,河谷宽阔平坦。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与我国广东气候近似。海拔800多米,市区人口不足10万,与热闹喧嚣的加德满都比起来要恬静很多,特别是博卡拉处于喜马拉雅山谷地,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安娜普纳山峰和鱼尾峰下,傍着迷人的佩瓦湖,苍翠繁茂的植被和壮丽的雪山风光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尼泊尔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

   

湖边独具风格的餐馆和酒吧里传出欧美最新流行的音乐。在佩瓦湖里伐舟荡漾,或者租辆山地车去附近的村庄转转。早上起个大早,驱车去附近的桑冉库特观日出或者选择3、4天的徒步潇洒走一回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尼泊尔有两个地方是不可错过的,一是加德满都及周边古城,二是博卡拉。加德满都以人文景观为主,博卡拉却以自然景观为重。这两个地方都有着上个世纪60年代欧洲青年们前仆后继踏上的“嬉皮之路”(The Hippie Trail)的味道。

历史

博卡拉位于中印之间一条重要的古商道上。17世纪时,属于尼泊尔24王国之一的强大的卡斯基王国,统治者是沙阿王朝的旁支。周边的山脉中仍然保留着这个时代的遗迹。1786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将博克拉纳入了其王国的版图。从那时起,博卡拉就成为了加德满都与久姆拉以及印度与西藏之间重要的贸易城市。18世纪后叶,来自巴克塔普尔的尼瓦尔人在包括宾蒂亚贝丝尼庙、那拉孔姆克(Nalakomukh)以及巴拉布托(Bhairab Tole)的商贸区定居。英国人在此建立了一个兵营,随之而来了大量的玛嘉人以及高隆人。现在,卡斯人、高隆人与玛嘉人是博卡拉的主要人口,此外,尼瓦尔人也为数众多。1959年至62年期间,30万藏族人来此定居,他们在博卡拉内外建立了4处暂居地:塔西帕克尔(Tashipalkhel)、塔什利(Tashiling)、帕周灵(Paljorling)以及占布灵(Jambling)。这里逐渐发展壮大,各自都建有寺庙、神龛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因此,藏族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重要民族。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还只能徒步前往博卡拉,这也给它蒙上了一层比加德满都更为神秘的面纱。

文化

博卡拉有着当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以其艺术、音乐以及文学而闻名,许多尼泊尔的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艺术家、乐队和名人都居住在这里。其主要语言是尼泊尔语,但其他的民族也还使用着自己的语言。本地区生活的夏尔巴人信奉藏传佛教,沿途有不少佛寺、佛塔和玛尼石。徒步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在经过佛寺、佛塔和玛尼石时,按顺时针方向绕行,不要身穿短裤或其他不合适的服装进入寺庙中,所有寺庙均欢迎徒步者进入,在寺庙内摄影之前,请先征得寺内僧人的同意。临走前,可以对有需要的寺庙给予一定的捐赠。

环境

博卡拉城区海拔800多米,坐拥喜马拉雅雪山,怀抱平静宽广的费瓦湖。长居于此的外国人和来来往往的游客,将这里变成了一座各文化交流融合的小城;加上滑翔、漂流、攀岩和徒步等户外运动项目,以及湖滨区配套的吃喝娱乐的商业;可以说,博卡拉是一个让人精神放松和心情愉快的地方。

民族

简单的从尼泊尔人的相貌和肤色,便可知道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自古就定居在尼泊尔的土著民族,还有中国西藏和印度涌入的其他人口。至今为止,尼泊尔典型的民族有30多个,以卡斯族(Khasas)、尼瓦尔(Newar)、玛嗄(Magar)、塔芒(Tamang)、夏尔巴(Sherpa)、塔鲁(Tharu)、拉乌特(Raute)等为主。

宗教

尼泊尔是宗教信仰丰富、全民有信仰的国家。印度教在全国范围占主导地位,教徒最多,影响最大;佛教次之。此外,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和谐相融。这种对宗教的包容性和吸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尼泊尔人的日常生活;虽然在宗教习俗方面可能有一些行为禁忌,但除了宗教地点和仪式,他们并不会严苛地以这些习俗禁忌去要求甚至责备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这也是为什么游客们普遍感觉尼泊尔人性情温和,热情友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