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攻略APP
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
马上下载

概述

新加坡共和国,通称新加坡,别称狮城。作为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有时会被人戏称为“小红点”,但他的国际地位绝对不容小觑。新加坡居住环境堪称世界前列,到处都能看到花园,摩天大楼林立,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都市。新加坡以“和而不同”独树一帜,这正符合他们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如果想要有更加深刻的旅行体验,不妨与这里的本地人多接触一下,新加坡人都非常友善。

岛上有各种历史古迹和纪念碑来供人们访古怀旧,而牛车水、小印度以及甘榜格南等文化区也是来到新加坡的人必须体验的旅程之一;市区拥有众多的高级购物中心、餐饮与娱乐胜地,这里繁华喧闹,令热爱购物的您流连忘返;而这里形形色色的美食——无论日夜,总是诱惑着人们的味蕾,从中华美食、娘惹菜肴、马来风味到印度大餐,甚至各国融合的新派佳肴,无论是来自亚洲的旅客还是来自其他各国的友人,在这里几乎都能满足你的味蕾。

新加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这里的各类设施也十分完善,多元化的融合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文化背景,当然,还有各种名胜古迹及世界领先的娱乐场所,使她成为了商业和休闲的理想之地。想要了解新加坡的美,仅靠几天的游览是完全不够的,这里除了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娱乐设施,新加坡这个多民族文化并且结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多元文化魅力,只能凭着你对这里满满的深入了解而细细体会了。

新加坡的历史、文化、民风、购物以及美食都无时不刻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其实这里还藏有更多的惊喜,正待你一一发掘。

历史

虽然有关新加坡最早的历史记录,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追溯,但公元三世纪的中国史料曾将其描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末端的岛屿”。到了公元 1298-99 年,首批移民落户此处,并将城市命名为淡马锡 (Temasek),爪哇语意为“水镇”。
狮子城
新加坡这个名称是由“新加普拉”(Singapura)衍生而来,“新加普拉”意为“狮子城”。相传13世纪时,一位苏门答腊王子在第一次踏上新加坡岛游历时,看到一只很像老虎的野兽,它“行动敏捷而美丽,艳红的身躯,漆黑的头”。有人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头狮子,于是王子就把新加坡岛叫做狮子城。
自由港
公元1811年新加坡再次被发现,一百名马来人在其首领田缅刚的带领下,来此地落户。8年后,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岸登陆,他认为虽然当地海盗猖獗,但新加坡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海外贸易据点。 其后的一百多年,在英国治理下,新加坡成为重要的转口港,负责印度至中国以及东南亚间之贸易往来,进使该地成为主要的海港城市。 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的移民来此工作,改善其生活水平,新加坡逐渐成为亚洲人理想中的天堂。
共和国
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黑暗的日占时期,二战胜利后,新加坡人决定脱离英国的统治迈向自治。在1959年新加坡人的愿望顺利达成,推举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北婆罗州(今沙巴)、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此联邦由马来亚总理东古-拉赫曼提议筹组。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马来西亚联邦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其治国方针大相径庭。联邦只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在1965年新加坡宣布正式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如今的新加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不仅成为了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亚洲的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而且新加坡的旅游业也蒸蒸日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世界各国的游客。

文化

新加坡的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裔、欧亚裔组成,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是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出于国际都市的定位,英语是新加坡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也是政府公函、商务往来采用的语言。新加坡的文化丰富多彩,有欧亚文化、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华人文化和土生华人文化,这些文化都通过建筑、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展现出来。比如政府大厦(City Hall)地区,有不少殖民时期英国人建的教堂、酒店、俱乐部;小印度(Little India)地区充斥着咖喱和辣椒的味道,有印度寺庙、印度餐厅、香料店、纱丽店、宝莱坞音像店;牛车水(Chinatown)地区有中餐馆、中药行、中式庙宇,连地铁站都装饰着中文书法作品;马来人聚居的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地区,拥有金碧辉煌的回教建筑、中东情调的装饰品和可口精致的美食。说到土生华人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土生华人(Peranakan)。土生华人是明朝时期随郑和船队来到马六甲地区的中国人和当地人结婚所生的后代,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yonya)。土生华人的语言综合了中国福建方言与马来语,他们的文化也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族文化。土生华人色彩斑斓的服饰、饮食都很惹人喜爱,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就是身穿娘惹服装,脚着嵌珠拖鞋。

环境

新加坡不仅只是一个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一个城邦岛国。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等这两座桥梁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岛为德光岛。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宗教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人口的83%。佛教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宗教依人口多寡分别为基督教、无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道教和印度教。佛家与道教的信徒多为华人,具有马来或巴基斯坦血统的民众基本为穆斯林,另外也有一部分印度血统的穆斯林,印度教则基本上是印度族裔。除以上主要宗教外,还有锡克教、犹太教、拜火教。


小贴士:

新加坡有13%的马来人,他们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在马来餐厅,餐馆或者回教堂时,请尊重伊斯兰教的习俗,如果跟马来人同桌吃饭,尽量不要在他们面前吃猪肉。

民族

华族

华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华族文化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突出地位,从语言和食物到娱乐和节日,莫不如是。大多数华族来自中国的福建和广东等南方各省。来自闽南语和潮州话方言区的华族人数最多,其次是来自粤语区、海南话方言区和其他少数方言区的华族。尽管他们的传统文化已经与其他本地种族的文化互相融合,并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欢度春节这一传统却始终未曾改变;热闹的庆祝活动也让人铭记身为华族的意义。

欧亚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欧亚族人虽然人数少,但影响力深远,是展现东西方在这里融汇共生的一个鲜活的缩影。欧亚族人融合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血统,自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在新加坡生活。大多数新加坡欧亚族人的欧洲祖先是葡萄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而他们的亚洲祖先则是中国人、马来人或印度人。目前新加坡大约有 1 万 5000 到 3 万名欧亚族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到 1%。尽管如此,欧亚族人在新加坡的媒体和娱乐行业发挥着突出作用。

印度族

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新加坡的印度族是海外印度族人数最多的族群之一。自 1819 年英国人在新加坡定居以来,许多印度族人从印度南部来到这里。今天,这里约有 60% 的印度族居民都是淡米尔人的后代。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印度族裔居民都信奉兴都教。这里的印度族节日多姿多彩、欢快活泼。屠妖节(或称万灯节)是印度族的主要节日,而在大宝森节,信徒们会穿刺自己的身体以示净化自身心灵,这是一种极具震撼的庆祝画面。

马来族

在最早来到新加坡的定居者中,马来族是第二大族群。因此,他们的文化也影响了后来到达这里的其他族群。他们的传统美食以椰浆饭(用椰浆和香兰叶烹煮的香米饭)和马来捞面(以辣味肉汁调味的黄色面条)等独具特色,深受本地人的喜爱,是新加坡著名的招牌街边美食。

土生华人

土生华人的美食风格受到马来饮食的影响,口感辛辣是其特色。土生华人展现出该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土生华人是指华族或印度族男性与当地马来族或印尼女性联姻而产生的后代,土生华人遍布东南亚各地。许多早期的土生华人都是贸易商和零售商,而其他一些人则从事房地产、货运和银行业。尽管许多海峡侨生逐渐融入到更广大的华族社群中,但他们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最显著的就是他们的饮食和传统服饰。娘惹菜得名于制作食物的土生华人女性,以融合浓郁的马来风味和印尼风味为特色,多使用香料和椰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