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为界。州域主体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海西州拥有长江源、昆仑山、天峻山、大柴旦温泉等众多自然景点,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塔里他里哈遗址和吐蕃时期的英德尔古墓等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海西还拥有广阔的草场、蒙古族、藏族民俗风情,是吸引国内游客体验少数民族俗风情的最好去处。
海西历史悠久,古为西羌地,东晋至隋唐时期,先后为吐谷浑和吐蕃政权所控制。明初东蒙古诸部进入,明末为西蒙古的硕特部落所统治。作为“丝绸之路”辅道, 这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民国19年(公元1930年)置都兰县。新中国成立后,曾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辖今海西州全境,直属青海省。1952年 9月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年1月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 族自治州”。1955年7月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 ,翌年迁驻大柴旦。1957年4月改设为“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6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柴达木行 政委员会,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5月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现辖格尔木、德令哈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委员会,共35个乡镇。
海西州截止到1990年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他文物古迹66处,有塔里他里哈遗址、热水墓群、加羊墓群、下柴开遗址、希里沟城址等多处文化历史遗迹。海西州有蒙古族藏族聚居,藏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也很丰富。
海西属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州总人口56.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25万人,暂住人口19.92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3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8%,其中蒙古族、藏族是主体少数民族,人口分别是2.54万人和4.3万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2%和42.6%。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乌兰县、德令哈市和都兰县,藏主要分布在天峻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