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是取“沧海”之意设置的州治,始于北魏熙平2年(公元517年),距今已有1493年的历史。当时州治设置在饶安这个地方,也就是当今盐山县的千童镇,在秦朝时称“千童城”,乃秦始皇遣徐福求长生不老仙药,征募、训练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并由此成功东渡的始发之地,有中国历史第一侨乡之誉。大家知道沧州还被冠以“狮城”,这是由于有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重达40吨的沧州铁狮子。
上古时期,沧州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环渤海地区核心城市——沧州市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朝贞观元(公元627年)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沧州置景城郡,治清池县(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静海县和河北省青县、泊头市以东,东光县及山东省宁津、乐陵、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沧州。
在沧州这块热土上,历朝历代在此建州立县颇多,目前的800多处文化遗存中就留下多处古城址、古墓葬、古桥梁及出土文物。史前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地之一就源于青县盘古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南北穿行沧州蜿蜒214公里,蕴育了沧州独特的民俗民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武术之乡、杂技之乡、铸造之乡。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多洼淀,20多条河流汇聚9处入海,多处湿地及硕大的苇海,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250多种候鸟的迁徙停留地。沧州沿海滩涂广阔,浅海水质肥沃,是渤海、黄海两大水域的水产资源繁殖场。40万亩滩涂,更利于晒盐和鱼虾的养殖。沿海岸线的古贝壳堤,是为世界现存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临海的海兴县小山,虽海拔36米,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却是距今2、3万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
沧州市共有46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2568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其中回族人口23144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0.1%,是全省回族人口最多的城市。此外,全市还有满族17808人,蒙古族3480人,其他少数民族4122人。有1个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10个民族乡,238个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