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攻略APP
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
马上下载

概述

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介绍稻城亚丁的文章,并把这里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也就十多年时间,稻城从默默无闻变成今日甘孜最热门旅行地,就像雪山脚下的小姑娘一夜之间站上世界选美的舞台,天生丽质却又惴惴不安,拼命在用最摩登的形式包装自己:民谣歌手唱着有关这里的回忆,咖啡馆西餐厅讨好到来的文艺青年,新城区不断扩大,连老城也绝不罢休,新的购物中心和更多宾馆,吐火如荼地建设当中。

好在现在来说稻城还不忘初心,临街而坐的当地老人,打量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后照旧不慌不慢晒着太阳,城郊的那些没有改建成客栈的藏族民居里,牛粪炉的炊烟袅袅散开,青杨林依旧安静。更远的城郊,雄登寺金碧辉煌无人拜访,茹布查卡的温泉的舒坦只有当地人享用。

稻城的地理位置决定每一位旅者都是步履匆匆,很少停留,他们都去往稻城南边的亚丁——这里是离雪山更近的地方。稻城亚丁再往南,经乡城和得荣便于云南相接,这也是很多旅行者选择的线路。

历史

尽管《史记》等史料里记载稻城的广袤地域羌、夷族群的存在,但我们仍要感谢7世纪横跨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让海子山外这片偏远之境开始拥有确凿的历史线索。据保存至今的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记录,伟大的松赞干布举兵征服了稻城境内的白狼国,开启了吐蕃在这里长达200余年的统治,连同吐蕃统治一起来到的是佛陀的智慧,藏传佛教从此扎根于此,流传至今。

从元朝后期直至清朝,稻城历史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荣光——土司时代。南边的丽江木氏土司和北面的理塘土司,都曾先后经营过稻城。他们结束了这一带自从吐蕃灭亡后的混乱无序,并广修寺院传播佛教,让稻城这片土地更为神圣。

1907年,稻城种下了第一片稻田,为祝其稻谷丰收,始有了今天稻城的地名。尽管寓意美好吉祥,但在大时代悲歌里,稻城的历史跌宕起伏。在稻城拥有名字的两年以前,晚清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遇害,赵尔丰大臣被调入川西,开启了平定土司叛乱和改土归流的日程,稻城也不例外。而此后经营川西的实践在民国时期一直进行,直到1939年达到高潮——这一年,西康省成立,稻城成为西康的属县之一。

上世纪上半叶历史纷乱的脚步无暇让人顾及稻城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发现稻城的任务留给了那些西方探险家们。1928年,被称为“植物大盗”的美国探险家洛克从木里达到稻城(当年探险的路线今天被称为洛克之路),将这里令人窒息的美景拍成照片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引起了不小轰动。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根据洛克的经历创作了《消失的地平线》一文,小说里的“香格里拉”便成为西方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不过这位英国作家可能没想到,他创作的小说、虚构的地名在70年后引起了另外一场”战争“,云南中甸和四川稻城等地为了争夺”香格里拉“的名字,进行了一场纂改本地历史,口诛笔伐对方的政治之战,战争的胜利者最终属于云南,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稻城也只能无奈在亚丁附近设立香格里拉镇。

文化

【服饰与歌舞】

康巴藏区南部的稻城,在服饰上有着鲜明的康巴特色:金、银、玛瑙、翡翠、松耳石等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装饰品让康巴服装看起来雍容华贵;袖长、腰宽、襟大的藏装,以当地产的羊绒和牛绒毛生产的粗花呢和灯芯绒等作成,又在领子、坎肩和袖口镶嵌细密的彩色丝料图案,落落大方。即便是脚上一双其貌不扬的藏靴,也大有门道在其中,靴尖上翘,靴筒用呢料制作,筒至膝盖,并用靴带捆于靴筒上部,粗犷中见细致。

康巴人习惯用各种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即可赞美爱情,也可崇拜神灵。弦子舞和锅庄是康巴地区最具特色的两种舞蹈。弦子舞又名“偕”,发祥于巴塘,流行与整个康巴,动作含蓄柔和,耐人寻味。它以歌颂爱情和大自然等为题材,歌词为六字一句,四句一段,结构严谨,语言华丽。如果说弦子舞还讲究音乐的结构形式,显得有点曲高和寡,那么锅庄就是一群人的自在欢跳,哪怕你根本不会也可以跟着节奏一起扭起来。

环境

稻城县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山脊河谷相间。县城多为高山草原,山多为荒山,但亚丁自然风景区内植被丰富,景色优美,这里夏季凉快舒适,怕热的小伙伴这里绝对是你旅游的最佳去处;因为是高原地区,所以冬季较寒冷,如若前往,必须做好御寒准备。稻城县以藏族同胞为主,所以整个县城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宗教气息,各种神山圣湖随处可见,是旅行的必去之处。

宗教

包括稻城在内的康巴地区,吐蕃时期逐渐传播的藏传佛教,即便经历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灭佛的创伤,依然成为历史延续今日的宗教信仰。毫无疑问,18世纪后期宗喀巴开创的格鲁派,是康巴最为盛行的宗教教派。但宁玛派和噶举派的寺院也在康区常见,他们之间相互借鉴融合成为一种常态。例如著名的色达喇荣佛学院尽管是宁玛派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创建,但学院本身接纳各个教派和民族的人来学习。

稻城最著名的寺院莫过于亚丁景区的冲古寺,这座建于元朝的寺庙有着800余年的历史,现在是一座格鲁派黄教寺院,寺院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乃日圣山,山形就像一尊巍巍大佛,庇护着寺院的平安宁寂。离稻城最近的寺院是县城以南10公里的雄登寺,这座寺院至今延续了六代活佛,寺内藏有十万颂经书和五世班禅所赠檀香木释迦牟尼的佛像。寺庙周围绘制有藏族特色的八宝吉祥图案,为了防止妖魔鬼怪来扰乱,周围还有木制的男女生殖器。

民族

稻城的藏族是康巴人,康巴汉子的威猛或许有所耳闻,但说起康巴人,依然遥远而模糊。在藏族史料中有一种说法:卫藏的法,安多的马,康区的人。从古到今,无论是修行高僧到流行歌手,康巴人在藏区总有一席之地,从不落寞。康巴人的体格,也似乎比西藏的藏族高大威猛些,他们说着跟拉萨不同的康巴话,高山河谷的自然环境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形形色色,既有牧民也有农人。

尽管稻城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但康巴汉子依然保留了自身强烈的特质:他们留着长发,用黑色丝缨盘成六瓣或八瓣的莲花状,辫套上串上珊瑚、象牙环,手上的指戒镶嵌着珊瑚,腰间的藏刀镶着宝石,英气逼人,即便是带上牛仔帽穿上帅气的夹克,依然英姿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