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攻略APP
体验更流畅,还能赢积分换大奖
马上下载

概述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县名来自一个西藏派来的大管家的名字。管家名叫若耿,方言译写作若尔盖。一说同若尔盖部族为名。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澜荡;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

若尔盖草原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分布有国家湿地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区、梅花鹿保护区。栖息着黑颈鹤、藏鸳鸯、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珍禽异兽。唐克河曲马被诗圣杜甫赞为:“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这里还盛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名贵药材。  

若尔盖是“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和”“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花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郎木神居峡、降扎温泉、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包座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古潘州遗址、达扎寺、格尔底寺、索克藏寺等人文景观及藏族民俗风情,还有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若尔盖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既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安多藏族文化、悠久的宗教文化,又有激励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红军长征文化和农、牧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历史

西汉时期,若尔盖地区属白马范围,北周时属草州荣乡郡。隋代,通轨县属汶山郡,唐朝归松州所辖。吐蕃强盛时期一直隶吐蕃辖。元朝于今求吉乡境内建置潘州,明朝并松州,取二州首字定名松潘卫。清代于今县治置作革土司部。民国时期属松潘县辖。1950年8月,茂县地委、松潘县派出工作组进入包座地区开展工作。1951年,松潘县政府派工作组到郎木寺,召开若尔盖十二部落土官会议开展工作。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草地,消灭国民党军马良残部,6月将若尔盖十二部落、包座七房合建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3年7月建若尔盖县。

文化

【绘画艺术】

壁画:画师将图案花纹绘于纸上或布上,沿线条用针刺成细孔,将墨灰漏印于壁板上,形成暗影(构图),然后着色,最后上光。一般寺院大门上绘门神(四大天王)、天地轮回和保护神。室内所绘壁画以佛、菩萨、罗汉、护法神为序。

唐卡:包括版画、布画、纸画、刺绣、织锦、珍珠等唐卡。县内纸画唐卡、堆绣唐卡和布贴唐卡居多。纸画唐卡是画于纸上,装饰于布上;堆绣唐卡用金银丝线伴各种色彩进行堆条整绣;布贴唐卡先将图象画于底布上,按各部色彩、剪出不同形状的彩缎贴于适当位置。

【民间工艺】

县内传统民间工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包括金属加工工艺、编织工艺、皮毛加工工艺、修房建桥工艺等。

金属加工:以金、银、铜、铁为原料,加工民间用具和法器。如护身盒、宝瓶、海螺、乐器等的包镶雕花以及刀、斧、锄、镰、手镯、耳环、腰带、奶钩等。

编织工艺:民间捻纺毛线织出各种毪衫;人工擀毡、编织帐蓬及褐衫,工艺独特。手工毛线、腰带、鞋带别致适用。在农区,用箭竹编制背兜和筛筐,销售牧区换取畜产品。

皮毛加工工艺:藏民皆会揉制牛羊皮,缝制皮袄、羔皮衫、皮口袋、藏靴等皮制品。

【音乐与舞蹈】

县内音乐有宗教祭祀音乐和民间吹奏两大类。祭祀音乐以 唢呐吹奏和打击乐为主。其中《吉祥曲》、《登基调》、《黄鸭戏水》等是祭祀音乐中的代表。打击乐有鼓、钹,吹奏乐有莽筒、唢呐、角号、短号等。这些器乐常 在活佛灌顶、跳“跄”时演奏。民间乐器有竹笛、二胡和鼓等,常以自娱自乐方式流传。

环境

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县域中西部,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东部,群山连绵,宜农宜牧。

若尔盖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是纯牧业区。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

民族

古代的氐羌、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互相融合,共生共荣。现在,藏族人数最多。阿坝州藏族根据方言及生产方式分为安多藏族、嘉绒藏族和白马藏族。据《唐会要》载,回纥平息安史之乱有功,许其入贡,以马易茶。从此川西北高原成了历代帝王屯兵,经商的重要基地,其重镇即今松潘。波斯人、阿拉伯人、回鹘商人纷纷进入松州从事商贸活动,至此经过历朝历代的迁徙, 戎边移民,大量回族进入松州、阿坝、若尔盖、金川、小金、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等县和藏、羌民族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