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瑰丽险峻的巴蜀风光。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糅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
来到四川,游是一种享受。神秘幽美的九寨沟,她的纯净让人不敢打扰;旷世绝美的稻城亚丁,她的绚丽让人难舍难分;雄秀奇灵的峨眉山,它的文化让人驻足欣赏;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他的雄奇让人攀爬仰望。四川是一座景城,山水之外人是景,动物也是景,峨眉山抓耳挠撒的猴子,基地里挂在树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柔软着因为繁忙日渐坚硬的心。
来到四川,吃是一大乐趣。四川是川菜和火锅的发源地,不能不去尝尝正宗的川菜,涮一次地道的四川火锅,那种特有的麻和辣会让你终身难忘,又甜又辣的甜水面,香甜可口的糍粑,咚咚作响的三大炮,爽滑的凉糕,街边小小的“苍蝇馆子”里也有地道的冒菜,巷子里藏着的抄手店里香喷喷的抄手刚刚出炉。来到四川,让舌尖品个遍,来到四川,让美食成为旅伴,来到四川,品尝不一样的滋味,在麻辣和鲜嫩的双重刺激下,口水伴着眼泪直流。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古蜀文明时期: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在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
四川人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它与中国其它地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方面,古代诗歌的两大高峰,杜甫和李白都跟四川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白长于四川,杜甫安于四川。至今,成都浣花溪旁仍然有杜甫草堂,还原了当年的茅屋。
在书画方面,四川有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张大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在四川省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张大千书画馆,其中展出的张大千临摹敦煌画尤为珍贵。
在戏剧方面,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而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目前川剧变脸仍然是国家二级机密。
在精神方面,四川无疑具备顽强的特征,宋时的钓鱼城之战,36年抗击蒙古,明时的张献忠屠杀,十室九空,再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次次的挫折,让四川在顽强中涅槃重生。
在思想方面,四川是一个道教佛教思想浓厚的地方,乐山大佛的佛,青城山峨眉山的道在四川聚集变化,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四川在环境方面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盆地,富饶的成都平原在两千多年前都江堰的帮助下,成为了天府之国,这里气候湿热,沃野千里,人口密集。川盆地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气候特色为:湿气重、雾多、日照少、阴雨多。西部则是川西高原,唐代诗人李白有句诗用来形容这里极为贴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西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人口密度低,以牧业为主,是藏族的主要聚集区。这里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阳光充足,同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甘孜是四川境内日照最多的地方,有”小太阳城“之称。石渠的极端最低气温曾达-35.0℃,被称为四川的"寒极"。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约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在川西横断山脉地区,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迁徙、生息、繁衍和融合,故有“民族走廊”之称。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